加入
Top 5
1
俄羅斯入侵有徵兆?2014、2022那些「怪怪的跡象」😶🌫️
2
臺灣防衛戰力解密:從天然屏障到現代化武器
3
🛡️ 第 6 篇:《從防守反擊到全面壓制:現代戰爭的攻防邏輯》
4
🌊 第 7 篇:《灘頭的死亡之舞:登陸作戰到底有多難?》
5
🛡️ 第 21 篇:《以色列鐵穹、台灣愛國者、美國薩德:防空武器誰最強?》
1
俄羅斯入侵有徵兆?2014、2022那些「怪怪的跡象」😶🌫️
2
臺灣防衛戰力解密:從天然屏障到現代化武器
3
🛡️ 第 6 篇:《從防守反擊到全面壓制:現代戰爭的攻防邏輯》
4
🌊 第 7 篇:《灘頭的死亡之舞:登陸作戰到底有多難?》
5
🛡️ 第 21 篇:《以色列鐵穹、台灣愛國者、美國薩德:防空武器誰最強?》
軍事科普
🏙️ 第 24 篇:《未來戰爭不打人打城市系統?基礎設施攻防戰解析》
現代城市,像一台巨型手機——斷電就當機 現代人 24 小時離不開的基礎建設有: 電力網(沒電=什麼都別想) 自來水與抽水系統(含灌溉與汙水處理) 網路與電信(5G基地台、光纖、海底電纜) 交通系統(捷運、信號燈、高鐵指揮) 醫療設施與物流供應(冷鏈、藥品)
2025/05/30
2
🗺️ 第 23 篇:《台海有事會怎麼打?登陸?封鎖?空優大戰?》
🧠 你以為會像諾曼第登陸?事實可能大不同 很多人腦中對「中國打台灣」的畫面就是: 🚢 一堆登陸艇來 → 上岸打巷戰 → 台灣軍民浴血反抗 但真實狀況更可能是: 先飛彈打癱指揮中心 → 無人機+空軍奪制空 → 🚫封鎖港口機場 → 🤐 網路癱瘓、社會恐慌 → ⛴️ 少量多波次的機動登陸
2025/05/30
1
🌍 第 22 篇:《烏俄戰爭學到什麼?從真實戰場看未來戰爭趨勢》
無人機、社群戰、反裝甲、資訊戰,這場 21 世紀的戰爭像極了科技實驗室。 ⚔️ 為什麼這場戰爭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因為它讓我們看到—— 「冷兵器腦袋打不贏現代戰爭」, 這是一場「飛彈 + 無人機 + 認知戰 + 後勤 + 民眾參與」的全維度戰爭。
2025/05/30
🛡️ 第 21 篇:《以色列鐵穹、台灣愛國者、美國薩德:防空武器誰最強?》
你能不能活過第一波空襲,看的是這些「飛彈守門員」夠不夠強。 💥 為什麼防空變得這麼重要? 因為現代戰爭第一波攻擊一定是「從天上來」: 飛彈、火箭、無人機、巡弋彈、甚至 AI 協同攻擊。 而誰能在「幾秒內攔截敵彈」,就能在第一波打擊後站得住。
2025/05/30
🧠 第 20 篇:《不是打仗才叫戰爭:認知防禦的日常修煉法》
現在的戰爭不是你被打,是你被說服;不是你輸了理智,而是你先輸了信念。 ❓你是不是這樣說過: 「現在新聞都不可信了啦,我看到影片才信」 「這麼多人都轉發,應該是真的吧?」 「雖然沒證據,但我直覺是這樣」 「我寧願相信網友,也不相信官員」 如果有,那你可能已經中了認知戰的第一階段:
2025/05/30
🧯 第 19 篇:《如果戰爭真的來了:你該躲哪?怎麼活?(民防指南)》
🚨 問題來了:如果今天早上你醒來,空襲警報響了,你該怎麼辦? 你不在軍中、沒有武器、也沒受過戰鬥訓練—— 但你在城市裡、家裡有家人、手機會震動、新聞正在瘋狂直播。 這時候,不是勇敢就夠,而是你有沒有準備好。 這篇要教你「三個階段」的戰爭自救法:事前準備 → 當下反應 → 長期生存
2025/05/30
🕵️ 第 18 篇:《情報戰不是諜報片:是你我每天都在參與的事》
🎬 大家都以為情報戰是這樣: 特務穿西裝、喝馬丁尼、潛進敵國總部 偷出一張有紅圈圈的機密照片 然後從直升機跳走、引爆基地 但現代情報戰其實長這樣: 上傳一張軍人拍的打卡照 用 Google Earth 對比建築物陰影與地形 AI 交叉比對聲紋、社群、IP,10 分鐘內鎖定位置
2025/05/30
🎯 第 17 篇:《從神盾系統到無人機:一場戰爭如何知道敵人在那?(C4ISR入門)》
你打得贏,是因為你先看到;你先看到,是因為你有 C4ISR;你沒看到,就等著被打。 🧠 戰爭不是先開槍,是先找得到人 現代戰爭的第一步不是打,而是「看」: 看你在哪裡、看你有幾人、看你動不動、看你想幹嘛。
2025/05/30
🛰️ 第 16 篇:《太空戰爭不是星際大戰:其實是搶衛星的戰爭》
別再想雷射槍對射啦,真正的太空戰,是你醒來手機沒訊號、導航不動、股票交易中斷的那一刻。 🌌 太空不是戰場?事實上,它是「最早開始、最晚爆炸」的戰場 在你刷手機、看導航、打電話的時候,這些其實全靠太空中的衛星
2025/05/30
📱 第 15 篇:《你的手機是戰場:5G、AI與未來的無形戰爭》
🧠 當戰爭進化成「你感覺不到它已經開始」 在現代戰場上,敵人不一定在邊界,而可能: 駭進你國家指揮中心的伺服器 篡改選舉系統 操控AI聊天機器人引導輿論 用5G基地台假裝手機訊號,竊取資料或誤導行動 這些都不是未來式,是正在發生的現在進行式。
2025/05/30
查看更多
🏙️ 第 24 篇:《未來戰爭不打人打城市系統?基礎設施攻防戰解析》
現代城市,像一台巨型手機——斷電就當機 現代人 24 小時離不開的基礎建設有: 電力網(沒電=什麼都別想) 自來水與抽水系統(含灌溉與汙水處理) 網路與電信(5G基地台、光纖、海底電纜) 交通系統(捷運、信號燈、高鐵指揮) 醫療設施與物流供應(冷鏈、藥品)
2025/05/30
2
🗺️ 第 23 篇:《台海有事會怎麼打?登陸?封鎖?空優大戰?》
🧠 你以為會像諾曼第登陸?事實可能大不同 很多人腦中對「中國打台灣」的畫面就是: 🚢 一堆登陸艇來 → 上岸打巷戰 → 台灣軍民浴血反抗 但真實狀況更可能是: 先飛彈打癱指揮中心 → 無人機+空軍奪制空 → 🚫封鎖港口機場 → 🤐 網路癱瘓、社會恐慌 → ⛴️ 少量多波次的機動登陸
2025/05/30
1
🌍 第 22 篇:《烏俄戰爭學到什麼?從真實戰場看未來戰爭趨勢》
無人機、社群戰、反裝甲、資訊戰,這場 21 世紀的戰爭像極了科技實驗室。 ⚔️ 為什麼這場戰爭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因為它讓我們看到—— 「冷兵器腦袋打不贏現代戰爭」, 這是一場「飛彈 + 無人機 + 認知戰 + 後勤 + 民眾參與」的全維度戰爭。
2025/05/30
🛡️ 第 21 篇:《以色列鐵穹、台灣愛國者、美國薩德:防空武器誰最強?》
你能不能活過第一波空襲,看的是這些「飛彈守門員」夠不夠強。 💥 為什麼防空變得這麼重要? 因為現代戰爭第一波攻擊一定是「從天上來」: 飛彈、火箭、無人機、巡弋彈、甚至 AI 協同攻擊。 而誰能在「幾秒內攔截敵彈」,就能在第一波打擊後站得住。
2025/05/30
🧠 第 20 篇:《不是打仗才叫戰爭:認知防禦的日常修煉法》
現在的戰爭不是你被打,是你被說服;不是你輸了理智,而是你先輸了信念。 ❓你是不是這樣說過: 「現在新聞都不可信了啦,我看到影片才信」 「這麼多人都轉發,應該是真的吧?」 「雖然沒證據,但我直覺是這樣」 「我寧願相信網友,也不相信官員」 如果有,那你可能已經中了認知戰的第一階段:
2025/05/30
🧯 第 19 篇:《如果戰爭真的來了:你該躲哪?怎麼活?(民防指南)》
🚨 問題來了:如果今天早上你醒來,空襲警報響了,你該怎麼辦? 你不在軍中、沒有武器、也沒受過戰鬥訓練—— 但你在城市裡、家裡有家人、手機會震動、新聞正在瘋狂直播。 這時候,不是勇敢就夠,而是你有沒有準備好。 這篇要教你「三個階段」的戰爭自救法:事前準備 → 當下反應 → 長期生存
2025/05/30
🕵️ 第 18 篇:《情報戰不是諜報片:是你我每天都在參與的事》
🎬 大家都以為情報戰是這樣: 特務穿西裝、喝馬丁尼、潛進敵國總部 偷出一張有紅圈圈的機密照片 然後從直升機跳走、引爆基地 但現代情報戰其實長這樣: 上傳一張軍人拍的打卡照 用 Google Earth 對比建築物陰影與地形 AI 交叉比對聲紋、社群、IP,10 分鐘內鎖定位置
2025/05/30
🎯 第 17 篇:《從神盾系統到無人機:一場戰爭如何知道敵人在那?(C4ISR入門)》
你打得贏,是因為你先看到;你先看到,是因為你有 C4ISR;你沒看到,就等著被打。 🧠 戰爭不是先開槍,是先找得到人 現代戰爭的第一步不是打,而是「看」: 看你在哪裡、看你有幾人、看你動不動、看你想幹嘛。
2025/05/30
🛰️ 第 16 篇:《太空戰爭不是星際大戰:其實是搶衛星的戰爭》
別再想雷射槍對射啦,真正的太空戰,是你醒來手機沒訊號、導航不動、股票交易中斷的那一刻。 🌌 太空不是戰場?事實上,它是「最早開始、最晚爆炸」的戰場 在你刷手機、看導航、打電話的時候,這些其實全靠太空中的衛星
2025/05/30
📱 第 15 篇:《你的手機是戰場:5G、AI與未來的無形戰爭》
🧠 當戰爭進化成「你感覺不到它已經開始」 在現代戰場上,敵人不一定在邊界,而可能: 駭進你國家指揮中心的伺服器 篡改選舉系統 操控AI聊天機器人引導輿論 用5G基地台假裝手機訊號,竊取資料或誤導行動 這些都不是未來式,是正在發生的現在進行式。
2025/05/30
查看更多
進階軍事議題
從「失蹤」解放軍航母群⚡到破解海上封鎖🛡️——台灣如何把 21 世紀科技變「反封鎖神器」
1️⃣ 為何「失蹤」航母事件值得台灣借鏡? 🔍 2025 年 6 月,美日多層感測網一度將解放軍 「山東號」航母打擊群」 從雷達螢幕上「追丟」超過 18 小時,迫使中方被動重開主動感測,暴露方位。日方隨後公布航跡並抗議解放軍危險機動,凸顯感測優勢可逆轉大型艦隊優勢。
2025/06/18
1
俄羅斯戰時經濟:從「甜蜜高峰」走向「宿醉」?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歐洲、俄羅斯暨歐亞項目團隊於2025年6月釋出新報告《俄羅斯戰時經濟:從甜蜜高峰到宿醉》,詳細探討俄羅斯如何在經濟制裁與戰爭壓力下撐持其戰爭機器。報告聚焦在俄羅斯如何「靠高油價撐起戰時經濟」、實施「軍事凱因斯主義」以及「長期轉型風險」。
2025/06/17
1
若失去美援,烏克蘭能撐多久?全面拆解戰場關鍵變數 🛡️
深入解析美援中斷對烏克蘭前線、國產武器、歐洲支援與全球政治訊號的影響。 1️⃣ 美援全貌:不只是武器 🎁
2025/06/17
1
🛡️ 為何「三層反擊」勝於「挨打再反登陸」? 一文帶你快速明白
三層反擊 vs 被動挨打,誰才有勝算? 當你聽到「中國可能對台發動登陸戰」,多數人第一反應可能是: 💭「登陸那麼難,台灣守住灘頭就贏了吧?」 但如果我告訴你:守住灘頭只是起點,最關鍵的是要讓敵人無法撐住灘頭後的『第二天』與『第三天』,你會怎麼想?
2025/06/14
🛡️ 國防其實沒那麼難懂:台灣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你以為國防只有戰車、飛彈和一堆硬梆梆的武器嗎?事實上,現代國防講求的是一整套智慧、彈性又高效的系統組合,而台灣——這個全球戰略熱點🌏,真的不能再當局外人了。
2025/06/10
臺灣防衛戰力解密:從天然屏障到現代化武器
🛡️ 美國兩次預警,敲響戰略警鐘 2024 年起,美國接連兩次發出重要警告: 🇺🇸 印太司令帕帕羅指出,中國對台的行動不是演習,是「排練」。 🧠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表示,中國最快可能在 2027 年對台發動攻擊。
2025/06/08
1
俄羅斯入侵有徵兆?2014、2022那些「怪怪的跡象」😶🌫️
—你以為戰爭都是突然開始的嗎?其實早就有玄機— 戰爭不會無聲無息地爆發,尤其是大國對外動手之前,常常會留下不少「破綻」跟「蛛絲馬跡」🕵️♂️。今天我們來拆解俄羅斯在 2014 年佔領克里米亞,和 2022 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前,究竟做了哪些「不尋常的事情」👇
2025/06/08
從「失蹤」解放軍航母群⚡到破解海上封鎖🛡️——台灣如何把 21 世紀科技變「反封鎖神器」
1️⃣ 為何「失蹤」航母事件值得台灣借鏡? 🔍 2025 年 6 月,美日多層感測網一度將解放軍 「山東號」航母打擊群」 從雷達螢幕上「追丟」超過 18 小時,迫使中方被動重開主動感測,暴露方位。日方隨後公布航跡並抗議解放軍危險機動,凸顯感測優勢可逆轉大型艦隊優勢。
2025/06/18
1
俄羅斯戰時經濟:從「甜蜜高峰」走向「宿醉」?
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歐洲、俄羅斯暨歐亞項目團隊於2025年6月釋出新報告《俄羅斯戰時經濟:從甜蜜高峰到宿醉》,詳細探討俄羅斯如何在經濟制裁與戰爭壓力下撐持其戰爭機器。報告聚焦在俄羅斯如何「靠高油價撐起戰時經濟」、實施「軍事凱因斯主義」以及「長期轉型風險」。
2025/06/17
1
若失去美援,烏克蘭能撐多久?全面拆解戰場關鍵變數 🛡️
深入解析美援中斷對烏克蘭前線、國產武器、歐洲支援與全球政治訊號的影響。 1️⃣ 美援全貌:不只是武器 🎁
2025/06/17
1
🛡️ 為何「三層反擊」勝於「挨打再反登陸」? 一文帶你快速明白
三層反擊 vs 被動挨打,誰才有勝算? 當你聽到「中國可能對台發動登陸戰」,多數人第一反應可能是: 💭「登陸那麼難,台灣守住灘頭就贏了吧?」 但如果我告訴你:守住灘頭只是起點,最關鍵的是要讓敵人無法撐住灘頭後的『第二天』與『第三天』,你會怎麼想?
2025/06/14
🛡️ 國防其實沒那麼難懂:台灣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你以為國防只有戰車、飛彈和一堆硬梆梆的武器嗎?事實上,現代國防講求的是一整套智慧、彈性又高效的系統組合,而台灣——這個全球戰略熱點🌏,真的不能再當局外人了。
2025/06/10
臺灣防衛戰力解密:從天然屏障到現代化武器
🛡️ 美國兩次預警,敲響戰略警鐘 2024 年起,美國接連兩次發出重要警告: 🇺🇸 印太司令帕帕羅指出,中國對台的行動不是演習,是「排練」。 🧠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表示,中國最快可能在 2027 年對台發動攻擊。
2025/06/08
1
俄羅斯入侵有徵兆?2014、2022那些「怪怪的跡象」😶🌫️
—你以為戰爭都是突然開始的嗎?其實早就有玄機— 戰爭不會無聲無息地爆發,尤其是大國對外動手之前,常常會留下不少「破綻」跟「蛛絲馬跡」🕵️♂️。今天我們來拆解俄羅斯在 2014 年佔領克里米亞,和 2022 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前,究竟做了哪些「不尋常的事情」👇
2025/06/08
雜談
🔐 台灣「關鍵基礎設施護身符」一次看懂
2023 年 5 月,立法院一次把 22 部法規全數拉高刑責,意在讓境外勢力「算了吧,成本太高」💸。
2025/06/13
1
🔐 台灣「關鍵基礎設施護身符」一次看懂
2023 年 5 月,立法院一次把 22 部法規全數拉高刑責,意在讓境外勢力「算了吧,成本太高」💸。
2025/06/13
1
國際局勢
北京-莫斯科-德黑蘭-平壤:四國「同盟未滿」的權力網絡
一、軍事:從「安全腰帶」到彈藥補給線 海上連線──3 月在阿曼灣登場的「Maritime Security Belt 2025」三方海軍演習,已是中、俄、伊連續第五年同框;演訓科目從反海盜一路擴大到電子干擾與實彈射擊,被伊朗媒體定位為「向西方展示威懾力」。
2025/07/05
1
等到「最後一個以色列人消失」才會迎來隱遁伊瑪目?真相揭曉!🛡️
近年網路瘋傳:「只要最後一名以色列人從地球上消失,第十二伊瑪目──馬赫迪(Mahdi)就會現身!」這聽起來像電影預告,但真的寫在宗教經典裡嗎?
2025/06/24
3
🧠 被封鎖怎麼辦?帶你看看各國反應
各國會如何反應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2025/06/15
1
🧠 一文讓你秒懂「霍爾木茲危機」
🔗 霍爾木茲海峽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這條狹窄的水道,寬度最窄只有 33公里,連接 波斯灣與阿拉伯海,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之一。 📦 每天約有 1700萬桶原油通過,佔全球石油運輸的約 20%! 👉 換句話說,五分之一的石油,都要從這裡走!
2025/06/15
1
北京-莫斯科-德黑蘭-平壤:四國「同盟未滿」的權力網絡
一、軍事:從「安全腰帶」到彈藥補給線 海上連線──3 月在阿曼灣登場的「Maritime Security Belt 2025」三方海軍演習,已是中、俄、伊連續第五年同框;演訓科目從反海盜一路擴大到電子干擾與實彈射擊,被伊朗媒體定位為「向西方展示威懾力」。
2025/07/05
1
等到「最後一個以色列人消失」才會迎來隱遁伊瑪目?真相揭曉!🛡️
近年網路瘋傳:「只要最後一名以色列人從地球上消失,第十二伊瑪目──馬赫迪(Mahdi)就會現身!」這聽起來像電影預告,但真的寫在宗教經典裡嗎?
2025/06/24
3
🧠 被封鎖怎麼辦?帶你看看各國反應
各國會如何反應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2025/06/15
1
🧠 一文讓你秒懂「霍爾木茲危機」
🔗 霍爾木茲海峽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這條狹窄的水道,寬度最窄只有 33公里,連接 波斯灣與阿拉伯海,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之一。 📦 每天約有 1700萬桶原油通過,佔全球石油運輸的約 20%! 👉 換句話說,五分之一的石油,都要從這裡走!
2025/06/15
1
無人機系列
⚔️前線防禦學:哪些方法攔得住 Shahed?哪些只是燒錢?
✨小結先看 關鍵字:Shahed、防空、MANPADS、電子戰、Patriot 目標: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你分辨「划算」與「虧錢」的攔截招。 1️⃣ 為什麼要講「成本對稱」?
2025/07/02
💥見證者 Shahed-136 解剖——平價卻能轟出大洞!
1️⃣ 「機車聲」背後的硬規格 🚀 航程:標準版可飛約 2,500 km;若換 90 kg 彈頭,航程降至約 1,000 km。 速度:巡航約 185 km/h,低空螺旋槳聲像重機,常被前線戲稱「電動小綿羊」。 彈頭:量產型 52 kg,高配版升級到 90 kg「複合破片+破甲」。
2025/06/26
🛸「無人機大亂鬥」:烏俄戰場最火紅 8 款快速總覽
烏俄戰事中,無人機從偵察、砲擊校正到直接「自爆」樣樣來;價格像滑板車,破壞卻能比榴彈砲還痛。今天先列 8 款「人氣機型」的口袋速查卡,之後文章再深挖細節。 🚀 八大明星機型一次看
2025/06/25
⚔️前線防禦學:哪些方法攔得住 Shahed?哪些只是燒錢?
✨小結先看 關鍵字:Shahed、防空、MANPADS、電子戰、Patriot 目標: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你分辨「划算」與「虧錢」的攔截招。 1️⃣ 為什麼要講「成本對稱」?
2025/07/02
💥見證者 Shahed-136 解剖——平價卻能轟出大洞!
1️⃣ 「機車聲」背後的硬規格 🚀 航程:標準版可飛約 2,500 km;若換 90 kg 彈頭,航程降至約 1,000 km。 速度:巡航約 185 km/h,低空螺旋槳聲像重機,常被前線戲稱「電動小綿羊」。 彈頭:量產型 52 kg,高配版升級到 90 kg「複合破片+破甲」。
2025/06/26
🛸「無人機大亂鬥」:烏俄戰場最火紅 8 款快速總覽
烏俄戰事中,無人機從偵察、砲擊校正到直接「自爆」樣樣來;價格像滑板車,破壞卻能比榴彈砲還痛。今天先列 8 款「人氣機型」的口袋速查卡,之後文章再深挖細節。 🚀 八大明星機型一次看
2025/06/25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