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

含有「七年級」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50後(四年級生):組織就是命,一切聽安排。 60後(五年級生):跟著體制走,制度操盤手。 70後(六年級生):內卷能忍就忍,再不爽也要扛 80後(七年級生):不給我漲薪,厭世自嘲提離職 90後(八年級生):沒什麼工作非做不可 00後(九年級生):既然不尊重,換我自己當老闆,「自定義職涯」
付費限定
之前在粉絲頁分享過,荷蘭的小學生在八年級畢業的時候會得到中學入學建議,依照這個建議,小朋友可以選擇不同的學校就讀。 一般來說,八年級上學期會有個「voorlopig advies」,八年級下學期得到的是「definitief advies」,但在這個概念就跟報稅一樣,剛報完稅得到的是「預測/預設」
付費限定
七年級生真的比較衰?還是社會轉型下的過渡世代? 他們有的出生在解嚴後、經濟起飛時。 長大時家裡還有房貸與卡債的熱潮,社會卻早已從工業進入資訊時代。 他們讀書時碰上教改,升學變成一場混亂的實驗劇本 他們畢業時遇上金融海嘯,找工作變成一場低薪博弈。 他們是七年級生,一群不該被忽略的沉默
Thumbnail
其實每過幾年就會有文章出來說七年級是悲慘的世代。小時候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但是念書時遇到921,再來遇到SARS,出社會遇到金融風暴,領著22K之後薪水開始凍漲。然後遇到房價急速上升通膨日益嚴重,成家後遇到COVID-19搞得家庭事業兩頭燒,接著會面對全球經濟與政治的動盪。領著比上一代還差的薪水被罵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6/17
謝謝您的分享🧡
一首七年級生寫給自己的詩,冷靜卻犀利地揭開身分認同與家族記憶的裂痕。結尾令人錯愕,卻也令人莞爾。
Thumbnail
忠在今年已經二十一歲了,他只有國中畢業,本身有憂鬱症,有一天只是去買飲料,路上巧遇車禍,這人上前查看只是好奇,剛好救護車也到了,人家以為他會急救,於是就把道具都給忠在,忠在本能的把斷掉的腳固定好,接著人送醫開刀,醫生驚訝,這根本超越了急救,傷口都出現癒合現象。
Thumbnail
楊喚的〈夏夜〉描寫的鄉村景象,對現代都市孩子而言已較為陌生。文章探討如何讓孩子理解此詩,並建議透過實際體驗,例如到郊外賞星、賞螢,來建立孩子對夏夜的真實感受,拉近文學與生活的距離。
Thumbnail
七年級上學期,蒐集家長的想法,統計班上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聲音:要打球也要讀書;不會讀書才選擇打球;只要孩子不學壞就好了。
願意創新,是因為現今的教學現況太過於制式化,過於單調。 願意改變,是因為現今的教學現場太過於分數化,過於制約。 願意付出,是因為孩子的能力現在必須穩定建構,晚了不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一位老師在帶領國中體育班三年的經驗與心得,文中提及與學生相處、培養良好習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並以自身獲得獎狀為例,鼓勵學生持續保持專業、自信,展望未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