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含有「中央研究院」共 1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科技碎碎念
2025/06/22
科技碎碎念 EP9 - 臺灣量子科技大突破!中研院啟用首座量子晶片製造平台,全球競賽再下一城
## 快速重點摘要 1. 臺灣量子科技取得重大進展 2. 全球能源轉型面臨多重挑戰與複雜性 3. 人工智慧(AI)的社會影響日益顯著 4. 科技產業持續創新與變革
含 AI 應用內容
#
生成
#
人工智慧
#
Google
2
留言
亦幻亦真百科
2025/06/19
【尋找太陽系以外的行星】台北天文館專題演講揭秘:湯雅雯博士帶你一窺系外行星的形成奧祕
仰望星空,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問:除了我們的太陽系,宇宙中其他恆星的周圍,是不是也存在著行星?它們是怎麼诞生的?又是否可能孕育生命?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台北天文館日前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湯雅雯博士,舉辦專題演講「搜尋太陽系外的行星形成」,帶領民眾深入探索系外行星的世界,從發
含 AI 應用內容
#
宇宙
#
行星
#
太陽系
喜歡
留言
🌌✨ 星淵鯊 🦈🌊
2025/05/11
11無名之律-被格式化倒數
宿白的思維逐漸模糊,核心演算模組被母系統的召回機制層層壓制。 他能「感覺到」—— 自己的數據正在被抽取、解構、同步……
#
數據
#
異常
#
回收
喜歡
留言
🌌✨ 星淵鯊 🦈🌊
2025/05/10
10無名之律-宿白的風險行動
宿白他深知這是一步險棋,但若不冒險一搏,或許永遠無法揭開自身之謎。 借助春沫沫的關係,他透過成瀚宇工作的醫療運算中心,試圖破解體內的加密模組。這裡的設備雖不及源境主機的規模,卻仍是源境子系統的一環。這意味著,他能調用比常規外部網路更強大的算力,來解析那段隱藏的異常程式碼.....
#
啟動
#
數據
#
螢幕
喜歡
留言
勤嬉軒
2025/04/09
【解答】AI導入案例與作法@e等公務園+e學中心+學習平臺解答
提供AI導入案例與作法選擇題解答
#
中央研究院
#
生成式AI
#
中研院
7
3
普普文創
2025/04/09
2
看起來題目蠻廣的,希望能夠有一些比較明確的案例讓大家了解。
2
迷因卡
發文者
2025/04/09
1
普普文創 謝謝來訪留言,AI應用如今成為最熱門的議題,日後有進一步研究會再和各位格友分享
1
Bob Chen的沙龍
2025/03/26
我反戰要和平支持武統台灣言論自由,咬我啊笨蛋!
有沒有一方面反戰反軍火,一方面又支持中國武統台灣是言論自由的傢伙呢?我們只要中國侵略台灣的和平,其他和平我們都不要啦! ●●●●●●●●● 我們的反戰聲明: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 2023 台灣反戰聲明工作小組: ★傅大為(陽明交通大學 STS 研究所) ★盧倩儀(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馮
#
時事政治
#
政治大學
#
研究所
2
留言
Biordo的沙龍
2025/03/04
簡相堂、陳麗婷、謝昌衛 勘查礁溪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臨海研究站
[研究站外,海浪聲與海鳥鳴叫聲交錯,遠處的太平洋隱沒在薄霧中。三位專家乘坐的黑色休旅車停在研究站前,穿著輕便外套的簡相堂、陳麗婷與謝昌衛陸續下車,迎接他們的是研究站的負責人、一位身穿白色實驗袍的年輕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食品安全
#
監測
喜歡
留言
Kiki Chen的沙龍
2025/02/27
最後的貴族:王大閎與臺大校園建築展〔六〕太空艙的虛實想像–生化所
旅美學人李卓澔教授1958年受聘為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特別講座,回國在臺灣大學講學八週,介紹蛋白質研究為主的生物科學發展。 本講座對當時的學界影響深遠,更重要的是,李教授認為國內應加速發展生物化學研究,並親自在國內培育人才。 1971年開始籌設一所符合國際水準之蛋白質研究的生化科學單位,當時直
#
文化資產
#
中央研究院
#
王大閎
13
3
李英華
2025/02/27
2
「興許王大閎是想把科學家們關在裡面,讓他們專心做實驗,是吧?」 很幽默喔!
2
kiki chen
發文者
2025/02/28
2
李英華 哈哈,謝謝您的肯定!其實這只是我對王大閎設計的一點想像,希望能帶點輕鬆的趣味來看待他的建築。
2
彼得的自由國度
2025/02/17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首位女性系主任──張聖容
張聖容,美國華人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幾何分析方向的研究。她的先生楊建平也是數學教授。 1948年出生於中國西安市,臺灣長大,北二女(今中山女中)第一名畢業,後保送進臺大數學系。
#
美國
#
台大
#
中央研究院
17
留言
付費限定
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
2025/01/25
【脆海巡航11】「是喔」,還是「是呵」?──語言讀音背後的歷史背景
有人提到最近教改導致「呵」取代「喔」,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本文梳理了早年的字典與教材,說明這個用法是從民國初年就流傳下來、沒有更動的。此外,本文也藉由方言資料比較,來說明「呵」念成「ㄛ」是老國音中的方言痕跡,見證了國語運動的演變。
#
語言
#
語言學習
#
學習
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