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含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誰值得成為公民」?亞亞事件引爆中配國籍爭議,立委提議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要求中配放棄中國籍才能取得我國身分證,引發「想像共同體」法理辯論。外配須經歸化考試、放棄原國籍,中配卻僅憑時間與婚姻取得身分,此差異是否違反平等原則?國籍、戶籍、政治忠誠與民主共同體認同的制度基礎,再次成為法治社會的考驗。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近年來,因跨海兩岸親屬往來頻繁,越來越多大陸地區親人因臺灣親人過世而涉入繼承問題。然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於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遺產有諸多限制,若不注意,繼承權可能因此落空。以下透過實際案例,解析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遺產時需注意的三大重點!
Thumbnail
太陽花學運的階段性訴求是:1. 退回《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略稱「服貿」)。2. 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3.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且施行後,重啟《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4. 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Thumbnail
文/札爾特.駿魔   在抖音平台上大量拍攝短影音的中配亞亞與女兒伊伊不段宣揚武統與恐嚇台灣必須投降於解放軍,鼓吹投降論,揚言要在台灣插滿五星紅旗的中配亞亞,在民國114年三月25日,在驅逐出境期限前自行搭機離台,然而在驅逐出境前的一番操作不只暴露了她疑似中共特務的身分,更讓人發現台灣被紅色滲透的比
一位在臺灣經營抖音帳號名為「亞亞在台灣」的中國籍配偶,因發布鼓吹中國以武力統一臺灣的言論,引發軒然大波。 這起事件不僅牽動著兩岸敏感的神經,更引發了關於言論自由的界線、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在臺中國配偶權益等諸多面向的討論。 究竟「亞亞事件」是單純的個人言論表達,還是中國對臺資訊戰的一環?政府依
Thumbnail
Chun Hung-avatar-img
2025/03/27
反思對岸政權下的核心思維,根據海外華文媒體的敘述;中國目前時下的政權由共產黨統治,共產黨的源頭來自馬克思,本質上是仇恨與煽動起家,啞啞事件的背後,實際上為了顛覆自由世界為目的的間諜之一。 綜觀某些歷史的角度上來說,二戰時期當年納粹德國位的併吞芬蘭,用的是民族主義的幌子下,對芬蘭的國家進行欺騙戰術,最終從內部瓦解而被併吞。 相同的道理,把台灣近代歷史放遠角度來看,當軍國日本離台之後,改由項羽藍(當權主體)接管台灣,但他們不會把台灣視為深耕土地的思維來統治,而是以殖民或暫留地跳板來看待,如今項羽藍親共,原因民族主義下的回故土思維導致。 加上在島上生活的漢族(閩南、客家)本質上,在項羽藍的統治下,認為自己的故鄉在對岸的思維。
G7外長會議14日發表聯合聲明,對中國的態度明顯轉為強硬,加強了與台灣相關的措辭,刪除以往為了安撫北京而提及的「一個中國」政策表述,並鼓勵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路透報導,於加拿大舉行的G7外長會議14日發表的聲明,與2月美日聯合聲明如出一轍,皆譴責中國對台灣的「脅迫」。 這個新聞與最近侯佩
Thumbnail
剛剛看到花蓮的新聞花蓮民眾被查,結果檢調單位不查,我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回事,這花蓮市長手伸到檢調單位了是吧?然後司法院歸地方政府管了?這妥妥的不是違憲不然是什麼?司法機關不是應該要行政中立嗎?為什麼要聽花蓮市長的話?如果照這樣子下去的話,難怪我兒子會跟我說他進退兩難 ,他怕他我未來沒前途了,可是我生
在全球化的時代,越來越多家庭成員分散在不同國家,這使得遺產繼承變得複雜。 本集將探討跨國遺囑的法律問題,特別是「選法法則」的概念。如何在不同國家的法律體系中進行遺產規劃。深入探討臺灣、中國、香港和美國等地的遺囑認證程序,並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來說明跨境遺囑可能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
Thumbnail
近日,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翁曉玲提議連署刪除「吳斯懷條款」,要將退將前往中國參與黨政軍活動的規範與罰則全數刪除。她認為,因行禮、唱頌等表達「禮貌」行為受罰,違背言論自由,因此要將該條款廢除。但是因為被眾人質疑,最後便暫緩修法。 退將受到中共滲透、利用影響國安的案例層出不窮,如此行為,將可能危害國家安全。
這是一篇關於兩岸政策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文章。回顧條例的歷史和影響,從來自淪陷區的大陸地區配偶的身份和待遇問題開始,並探討了中共對臺政策的變化。 本文旨在探討兩岸關係中的重要議題,並分析各方的立場和對策。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