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者症候群

含有「冒牌者症候群」共 8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艾斯起初是發現,自己很在意當自己有好表現的時候有沒有獲得稱讚,如果沒有,艾斯就覺得大概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會發現做一樣的事情時,其他人得到的掌聲很大,心裡慢慢有點不平衡 在經過這個“冒牌者症候群”的事件後,也慢慢發現,也許正是因為艾斯從小並沒有常常被原生家庭誇獎,因為我父親是成績取向的父母……………
Thumbnail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5/07/03
小艾斯所沒有得到的稱讚和肯定,讓我們現在加倍送給大艾斯! 艾斯這篇文章寫得好溫暖,讓人疼惜小艾斯所受的委曲,也很開心艾斯看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現在會肯定自我的努力和投入。
艾斯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熟齡文青 感謝文青兄!!我就不客氣接受文青兄的稱讚了😆 很感恩自媒體上一直存在像文青兄這樣的優質部落客,也讓我透過閱讀不斷增長見聞,祝我們都越活越開心,cheers!!
你有這些困擾嗎? ※總覺得說的內容不夠完美,做得不夠好,心理百轉千迴地糾結 ※有人好像對你的穿著、體態指指點點,於是不停檢查 ※不敢眼睛對視,目光像是頭文字D的飄移 ※討論時,只要有人語氣稍微認真,會覺得對方是在暗示你該怎麼做 ※被問問題時,腦海裡不由自主認為是自己做錯什麼
Thumbnail
Joker-avatar-img
2025/07/01
再追求上總會希望自己能夠有一些被視覺化看到的部份 有些想隱藏的反而隱藏不來~ 但我想說的是~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喜歡自己愛自己好像是每個人一生都在做的功課 而彷彿要好好活下去 對於很多時候的自己變得好奢侈 這個世界上有一個雙面刃 是 "相對" 拿來比較跟被比較 但每個獨立的個體確實都是 "絕對" 所以最好不要拿相對讓自己不好過 先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事 想要做到的事~ 若要尋求支援一定也有可以被伸出援手的部分 記得 你自己才是 "絕對" 祝福你人生不會再迷惘~ 也找到能夠不再讓自己過度自卑的夥伴出現~
人生自由實驗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01
Joker 謝謝這麼細膩的分享,有很多都是我內心的某一塊聲音,真是太有共鳴了。 比較心態真的很要命,常常把自己、身邊的人推向深淵,而以前的我習慣獨自面對問題,因為害怕造成別人的麻煩,至於求援嘛,自然離我更遠了,很多事情做得吃力不討好,事實是我做得吃力,卻只想討好別人。
限時公開
學習路上,我們總不免陷入「是不是自己太慢」的焦慮。羊羹我也是過來人,後來才明白,真正的高手享受慢下來的深刻,並將途中的不適當作成長的信號。這會是一場關於學習的思辨,希望能與我們一同在承認無知的謙遜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更安穩的精通之道。
Thumbnail
腦袋裡的好點子常多到滿出來,身體卻像被定住動不了,這種經驗或許不少人都有過。羊羹我過去也深受這種「想太多」的困擾。這其實不是懶,也非能力不足,而是聰明的腦袋不小心給自己設了迷宮。這裡想與大家一同探索,怎麼走出這座迷宮,讓聰明才智成為行動的神隊友。
Thumbnail
如何跳脫社會框架,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定義? 從小實驗、短期環境轉換、肯定自己、養成富足的心態等方法,幫助你找到人生方向。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6/29
勝利,如果是佛家所說的攀比,那麼它和貪婪就很接近了。而攀比雖然是成長的動力,卻可被疑為錯誤的動能。因為,那種追尋是沒有標準的比較,是無止境。到頭可能只會是庸人自擾。 智慧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增長,等到了自己懂得自己所為不是「聽人怎麼說」,而是看「自己是怎麼認為」時,就真的是人生勝利組的一員了。✌
許多人都有冒牌者症候群,即使擁有成就,內心仍懷疑自己不夠格。本文探討冒牌者症候群成因,例如:完美主義、與他人比較、謙虛教育等,並提供改善方法,包含:接納自己、記下成就、與信任的人分享感受等,鼓勵讀者相信自己,克服自我懷疑。
Thumbnail
負面氛圍會影響一個人, 影響一個人的信念或價值, 就是人,容易受情緒影響, 產生未經慢想就快思的通病。 堅持信念是很難的一件事,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 因為,#你不相信自己。 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當外界的聲音變得紛亂, 當身邊的人不斷質疑, 當市場波動、計劃受挫、 努
Thumbnail
David Tai-avatar-img
2025/03/28
真的很奇怪,想按讚,卻找不到那「心」形標誌
投票
被讚美時,我通常會⋯⋯
月凝-avatar-img
2025/03/10
感覺是從小被教育要謙虛,也習慣被「建議」,所以當被讚美時反而會感到不知所措⋯🥲 現在已經練習從回覆「沒有啦」改變成「謝謝」,然後感激的注視對方🥺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0
月凝 好美的練習~感激的注視對方感覺好可愛呀!
冒牌者症候群的人即使有著充足的外部證據證明他們的能力,他們仍然深信自己『不配』,他們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時機,或者僅僅是他人的過分抬舉,出現所謂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 冒牌者情節(Imposter Syndrome)其實不只是一般職員,甚至是相當成功的高層、企業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