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

含有「女權」共 3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有時候,最讓人痛苦的不是敵意,而是「理所當然」。 婚前,婆婆和我單獨長談。她問我是否會拿錢回家,我如實回答:從學生時代打工開始,父親就規定不論收入都要將一半收入繳回家,工作後也一樣,這是家規,也是互相支持的家庭默契。 她聽完,語氣平靜卻堅定地說:「以後妳嫁進來,就不能再拿錢回妳家。妳住在這裏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5/07/06
現在應該沒有這樣的吧!早年確實如此。重男輕女。傳宗接代最重要。
限時公開
鏡頭直視 Najmeh 為 Sadaf 處理被散彈槍打傷的臉,對比的是受國家控制的新聞裡那些被模糊處理的「暴民」,此刻躺臥在 Najmeh 雙腿上的 Sadaf 則是如此活生生、血淋淋,那段一一取下沾黏在皮膚上散彈的段落,痛感幾乎穿越銀幕, Najmeh 肯定心想,倘若眼前人是自己的女兒,又該如何?
Thumbnail
摘要金句 5 則 這套模式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讓信徒無論成功或失敗都可以自我感覺良好,並進一步投入更多金錢與信念。 仇女言論只是誘餌,真正的商業核心是販售「解決焦慮的虛構解方」—從健身、成功學到約會技巧,一切都能打包成課程。 這是一套精心包裝過的「焦慮經濟學」。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會學家凱薩琳・哈基姆提出的「情色資本」概念,並藉由《AV女優的社會學》作者鈴木涼美的反思,深入剖析其爭議與限制。文章批判情色資本易淪為壓迫工具,並非女性賦權手段,也質疑其作為資本的真實性。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強調培養內在意識的重要性,遠勝於依賴外貌帶來的短暫優勢。
Thumbnail
《選美不能亡》是一部以「義大利小姐」選美比賽在當代社會逐漸式微,面臨過去與現代關於美的挑戰紀錄片。義大利小姐選美比賽的創辦人之女,帕蒂莎在掌管家族的選美事業後,卻因為世界對於美的多元而逐漸讓選美小姐事業走下坡。電影裡她在自己的家庭、事業、試圖找到選美新方向,同事也得面對大眾對於女性物化的質疑。
Thumbnail
「Incel」(非自願獨身)這個詞的出現,並非單一社群的偶發怪象。它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某一類男性對親密、對價值、對自我角色的整體迷航。這不只是對性的渴望未被滿足,而是一種長期隱伏的、權力秩序崩解後的失重感。
Thumbnail
Alfreda-avatar-img
2025/05/28
在這裡充份的看到你客觀地從「男性視角」也從「女性視角」出發的看見 我得到了這樣的理解: 1在舊時,父權下,即便是「比較弱的男性」,也依舊有權力(不好意思,為好理解,用「比較弱」這樣的詞),因此在平權下,他們失去了過去獨有的特權,這讓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非自願獨身」是「找不到定位」情緒延伸下的產物。 2有些女權無限上綱,雖說女權舉著性別平等的牌子,但例如犯罪上,即便是女性也傾向「第一時間覺得女性是受害者」的可能性。又或同時利用「平權」或「父權下給的角色」來規避責任。 3有些女權是用仇視父權的態度在推動,包含了大量不客觀情緒 4挑動與反思沒有錯,但不能只挑不動,不然會成了只會一直在反對卻提不出建言的人,也許到最後,連自己在反對什麼也不知道 5社會性的角色設定,在某個程度上給人一種安全感,因為不用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角色 我不確定是不是你全部的原意,但我得到很好的反思!!
思生筆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9
Alfreda 謝謝你的分享。 你提到的觀察很細緻,感覺得出,你也是在用一種家長的角度,在看這個變動的社會。 我現在的立場,其實不特別站在哪個主義或性別那一邊,而是站在我們「有孩子的人」這一邊。 當你每天看著一個生命長大,很多社會上的對錯、是非、爭論,其實都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我們更在意的是: — 這樣的社會,會讓孩子怎麼理解自己? — 他們會怎麼學習與他人互動? — 如果一切都在變,我們該怎麼教他們有彈性地活著? 就像今天的天空烏雲密佈,看來午後會下雨。 我不去討論雲是怎麼來的,也不急著問該由誰負責。我只會轉頭跟我女兒說: 「走吧,我們去買把傘。」
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女性應勇於發聲、積極爭取權利,並尊重各種人生選擇。文中提及許多現代女性在家庭與事業間的掙扎,以及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與迷思。作者鼓勵女性成為值得被引導的人,並從肯定彼此開始,創造更友善的女性環境。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女性#家庭主婦#女權
原文連結: https://www.heatalk.com/20250407/413/ 傳統社會,壓制女性是為了維持男性的至高地位;在當今社會,女性則被商業化,符號化。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抽象性超越傳統中的信仰價值,成為一種新的宗教,把女性形象歸入自身。    由於近期針對美國電影製作人哈維·溫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