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充份的看到你客觀地從「男性視角」也從「女性視角」出發的看見
我得到了這樣的理解:
1在舊時,父權下,即便是「比較弱的男性」,也依舊有權力(不好意思,為好理解,用「比較弱」這樣的詞),因此在平權下,他們失去了過去獨有的特權,這讓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非自願獨身」是「找不到定位」情緒延伸下的產物。
2有些女權無限上綱,雖說女權舉著性別平等的牌子,但例如犯罪上,即便是女性也傾向「第一時間覺得女性是受害者」的可能性。又或同時利用「平權」或「父權下給的角色」來規避責任。
3有些女權是用仇視父權的態度在推動,包含了大量不客觀情緒
4挑動與反思沒有錯,但不能只挑不動,不然會成了只會一直在反對卻提不出建言的人,也許到最後,連自己在反對什麼也不知道
5社會性的角色設定,在某個程度上給人一種安全感,因為不用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角色
我不確定是不是你全部的原意,但我得到很好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