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所得比

含有「房價所得比」共 2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七年級生真的比較衰?還是社會轉型下的過渡世代? 他們有的出生在解嚴後、經濟起飛時。 長大時家裡還有房貸與卡債的熱潮,社會卻早已從工業進入資訊時代。 他們讀書時碰上教改,升學變成一場混亂的實驗劇本 他們畢業時遇上金融海嘯,找工作變成一場低薪博弈。 他們是七年級生,一群不該被忽略的沉默
Thumbnail
之前寫過孟玉樓的拔步床,最近又同哥哥在看金瓶梅,重新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第一回寫到潘金蓮的老娘要把她轉賣掉時,得了三十兩銀子。 。 可是潘金蓮跟武大郎被趕出張大戶家,打算要自己「典房」時,只說把她的首飾賣了,等典到房子後再慢慢重新置辦回來就好。於是拿首飾去換了十數兩銀子,就典到了一間「縣門前樓上下兩
臺灣高房價與低薪問題日益嚴重,年輕世代買房困難重重,本文分析背後原因,並探討年輕人可能的因應策略,包含躺平、海外發展等,並揭露炒房集團操弄房價的各種手法,呼籲社會重視此一議題。
Thumbnail
0/5💡 不懂就問 vocus:什麼都能問,隨時有人答!
徐風輕拂-avatar-img
2025/06/17
不曉得橋墩底下還有沒有空位?
徐風輕拂 就怕以後那裡也要收租金....
「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仍買不起一間廁所。」 這句來自網路論壇的留言,道出了整個世代的心聲——我們每天努力、不敢休息,卻始終感覺在原地打轉,未來越來越遙遠。無論是在租金越來越高的城市中掙扎,還是在毫無升遷可能的工作裡咬牙苦撐,焦慮,幾乎成了這一代人的共通語言。 焦慮世代是什麼?你也中招了嗎?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臺幣升值引發資金流入,推升資產價格,創造消費幻象,恐醞釀資產泡沫。本文分析臺幣升值可能造成的系統性影響,包括熱錢流入、資產價格上漲、消費能力幻象、資產泡沫等,並提出關鍵觀察指標,如臺股權值股本益比、房價所得比與房市交易量、匯率變化等,協助投資者判斷市場風險。
Thumbnail
一件讓我很難忘記的過往事件 2022,一位晚輩,年薪有7位數的晚輩 知道我有投資和空間設計的視野與眼光,於是委請我一起幫他評看房產 我們利用了四個週末的時間,幫他評看他過濾後喜歡的物件 我也許久沒接觸房地產了,順便看看市況 從台北一路看到了新北(新房公設平均33%起跳,價格硬) 然後再鎖
Thumbnail
~悅心~-avatar-img
2025/04/16
我一個朋友買室內坪數只有18坪的兩房~另一個朋友買了三房 室內坪數也只有21坪 現在房子不只價格越來越貴 還越蓋越小......
A-rod-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6
~悅心~ 辛苦了.哀~~加油!!
付費限定
這兩張圖是讓很多技術分析的指標之一,也是副作用 在看到加權指數的25年慣性 以加權指數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台灣房價是不是有泡沫?很多人喜歡用房價所得比(房價收入比=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可支配所得)去判斷,認為目前台灣房價所得比已經將近20倍,等於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得起房子,已遠超過世界認定的合理標準,得出台灣房價太高的結論,再拿出海外其他國家的數據跟台灣相比,認證台灣是個鬼島
Thumbnail
中部和南部的房價大家自有盤算,畢竟細分的差異還是很大,但是數字控的我有一點點嗅到:南部的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福利差距真的挺大的,如果同學考慮高雄的地區醫院,薪水真的少一截(台北也是!),但是台中和台東不太會這樣,以上是數字書呆子的想法,僅供參考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對臺灣住宅市場同時存在「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及「高空屋率」的三高現象感到匪夷所思。臺灣住宅市場更存在著「低租金報酬率」、「高老舊住宅比例」、「低居住品質」等特殊現象,並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影響。文章探討了高住宅自有率、高房價和低租金報酬率對臺灣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