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技巧
含有「溝通技巧」共 37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W的筆記間
2025/05/12
八個有效溝通技巧:提升職場與生活溝通能力
溝通是我們一生都要持續學習的課題,在生活與工作中,我們時常被提醒「溝通很重要」。但什麼是有效的溝通?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呢? 在職場與家庭中,我也時常發生溝通不良的情況與後果,所以我會有意識地閱讀書籍或文章來學習與調整自己。基於這些經驗,我整理八個溝通技巧如下。 一、同理心:先感受對方的感
#
溝通技巧
#
溝通力
#
同理心
喜歡
留言
飛的哲學的沙龍
2025/05/12
野心勃勃,不見得越多越好
看過許多滿是幹勁的人來訴苦,他們經常懷疑是否老天爺故意刁難他,真的不是,我看到的除了是他滿頭焦慮,也看到他對道理運作的無知與茫然,一進一退是公式,不懂這道理的人也往往能從他身上發現「他不容易與人建立默契」的現象,經常得要等到得到「直球回饋」才知道要轉彎、才知道這條路行不通,我聽了都替他們感到痛了。
#
自我覺察
#
認識自己
#
內在小孩
1
2
cacse
1 天前
喜歡
//surl.lu/fjrrjk //surl.li/xkwgkv //surl.li/ikucgr //surl.li/muowvq //surl.li/teyeke //surl.li/hucxul //surl.li/txthqh //surl.li/fxyyhk //surl.li/gmalgm //surl.li/hqdtcb //surl.lu/gobyuh //surl.lu/fejlgb
喜歡
拾愛日常
2025/05/12
從雞同鴨講到心靈相通 有效溝通的三大關鍵法則
真正的溝通高手,不是舌燦蓮花的演說家,而是創造安全空間的聆聽者。
#
拾愛日常
#
愛
#
對話
2
留言
Juno的表達實驗室
2025/05/11
《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書評:我說的是事實,他為什麼不聽?
紐約時報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的最新力作,作者再次展現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功力,以精彩豐富的採訪素材結合研究介紹人們日常中的三種對話以及人人都能學習的溝通工具。掌握了這三種對話類型,每個人都能成為“超級溝通者”——就是那些總能輕鬆與他人連結、善於協調、最終影響決策的人。
5/5
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
#
溝通技巧
#
職場溝通技巧
#
人際溝通
3
留言
Dr. Soonlin 簡單人生研究院
2025/05/11
母親節快樂~ 🌸 讓話語成為橋樑而非利刃 🌸
不曉得你有沒有注意到, 有時候我們身邊越親近的人, 很多時候反而說話越容易刺傷彼此。 父母對孩子說:「考這種成績,未來怎麼辦?」 孩子對父母回:「你什麼都不懂,別管我!」 伴侶之間:「你每次都這樣,讓人受不了!」 手足之間有時候也不例外:「你就知道自己顧自己!」 其實這些話經常都是情緒的出口,
#
影響力
#
表達力
#
溝通技巧
2
留言
Dr. Soonlin 簡單人生研究院
2025/05/09
為什麼學習時,有教練陪伴可以更有效率?🚀
...顯示更多
#
影響力
#
表達力
#
職場
2
留言
Citta的心語錄
2025/05/07
說好每一句溫暖的話語,世界因你更好
曾經在書中讀到一段話:「每個人都願意看到臉上有光的人。生活已經夠苦了,想讓別人跟你在一起,你不能是一味藥,而要是一顆糖。」 你是否曾想過,你說出口的話,是蜜糖,還是苦得讓人皺眉的藥呢? 確實,當我們步入成年,大多數人早已習慣透過一套根深蒂固的語言與認知模式來進行溝通。 若我們無法好
#
閱讀心得
#
溝通技巧
#
奇光出版
6
留言
埃忒的沙龍
2025/05/05
BDSM中的屬性是什麼?
無論剛接觸BDSM社群還是在社群混過一陣子的人,大部分都聽過「你是什麼屬性?」「你的角色是什麼?」一類的問題。在全球性的異色交流平台Fetlife上,個人資料也有名為「Role」的欄位,裡面提供數百個選項,每個人至多可以選擇五個屬性/角色/頭銜……無論你如何稱呼它。 嚴格來說,屬性、角色、頭銜
#
BDSM
#
社群
#
溝通技巧
2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5/05
越想好好說,卻越疏遠:看懂 PAIN 四種溝通卡點
有時候你只是想好好說話,卻越說越疏遠? 不是你不會溝通,而是掉進了「討好、模糊、過度分析、責怪」這四種慣性反應。 這篇文章帶你認識 PAIN 模式,讓你看懂為什麼話說出口卻連結斷了, 也教你如何慢慢說回真正的自己,讓對話不再卡住,而是靠近。
#
溝通障礙
#
情緒表達
#
人際關係
4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5/05/03
當情緒打結、想法糾纏時——用 OFNR × 認知分化 找到出口
有時候,不是事情難,是我們的情緒和想法全打成一團。非暴力溝通的 OFNR 幫你一條條拆開:看到事實、說出感受、找出真正需要,再溫柔地表達請求。當你能分清楚「我在經歷什麼」,你就有選擇,不再只靠壓抑或爆炸來應對。
#
非暴力溝通
#
認知分化
#
情緒管理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