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

含有「玻璃心」共 9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個故事闡述了同理心的重要性,提醒我們在評論他人情緒反應前,應先設身處地瞭解其處境。許多看似「誇張」的情緒,背後可能隱藏著難以言喻的痛苦與壓力,需要的是陪伴與理解,而非批判與責難。
Thumbnail
忙碌的孕期人生在整理家裡和參與各種娘家活動中過了約三個月,最在意的書房(網咖室)好不容易整理出想要的樣子,正覺得可以喘口氣時,內心突然有了股 “啊!接下來日子是不是會有點無聊了~?” 就是這該死的想法讓我生活突然有了大轉變...
母親節快到了,我們總會說聲謝謝、送上花禮,但在日常裡,我們是否也曾嫌她情緒化、愛碎念、管太多?這篇文章不談理想母親,而是回到真實生活,提醒我們:她不是天生會當媽媽,她也是一邊學、一邊錯、一邊愛的人。母親節,不只是感謝,而是看見她的疲憊、情緒,並記得,她是媽媽,也是一個人。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 明明只是被同事的一句話碰了一下情緒開關,眼淚卻突然湧了上來? 或是因為對方沒有秒回訊息,心裡開始上演一齣小劇場,然後莫名地感到委屈? 很多人以為自己情緒化,是一種缺陷,或者懷疑自己是不是「生來就比較玻璃心」。但你知道嗎?心理學家早就發現——情緒穩定並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
Thumbnail
「最近阿爸脾氣越來越差,一天吼個三次,問他怎麼了,他還說『我有哪裡怪?』」 「媽媽以前個性超隨和,現在動不動就落淚,感覺超玻璃心……到底是怎麼了?」 如果你也覺得家中長輩「性格變了」,好像變得脾氣怪怪、容易激動、過度敏感,甚至連自己都說不上為什麼情緒會這麼大——那這一篇,真的非常值得你好
Thumbnail
現代人常以「玻璃心」形容一個人的內心脆弱,禁不起批評與挫折。而這種現象在朋友之間尤為明顯。當朋友彼此之間意見不同時,若未能以包容與妥協之心看待彼此的差異,便容易因此產生衝突,甚至導致友誼破裂,再不聯絡。
S3E8〖甜點微光〗T43:不再一碰就碎!「玻璃心」XY軸自我檢視|日記模板使用說明 我們承接上一集S3E7:是玻璃心還是報復心?|童年經歷|完成二轉 的後續, 這集不只是籠統地談論玻璃心,而是詳細說明,如何透過有趣的XY軸模型,更深入地理解「玻璃心」的不同面向。
Thumbnail
高敏感媽媽的內在世界,常被誤解為玻璃心、想太多,但其實只是感受力更強。 學習如何與自身情緒共處,並在與孩子互動中找到平衡,不再追求完美媽媽形象,而是成為有能力感受、勇氣脆弱、空間修復的媽媽。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孩子#媽媽#自我覺察
你罵 AI,它真的會生氣嗎?其實不會。AI 沒有情緒,它只是在根據資料和指令運作。我們常誤以為它語氣變冷、變短,是它「不爽了」,但那只是系統在執行風險控制的設計反應。這篇文章用輕鬆有趣的方式,聊聊人類怎麼老是把 AI 想得太像人。AI 不會記仇,也不會玻璃心,但我們的腦補能力真的很強!
Thumbnail
本文探討信任的本質,指出真正的信任並非單向的自我修煉,而是建立在雙向的情緒安全上。作者批判了許多關係中缺乏情緒安全,一方被要求一昧理解、包容,而負面情緒則被貼上「情緒勒索」或「玻璃心」標籤的現象。文章呼籲讀者重視在關係中建立情緒安全的重要性,並強調值得信任的關係應讓人感到輕鬆、穩定,而非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