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
含有「社區」共 45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高雄市社區願景培力中心
2025/07/09
【新聞稿】乘風向前,旗艦「杉湖」海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為鼓勵與協助社區持續投入在地方社區的齊心協力互助發展,聯合辦理115年度杉林及湖內大旗艦計劃,希望不只透過旗艦的精神凝聚團隊的向心力,亦透過跨區的交流互相學習。本次提案工作坊於7月8日至7月9日辦理,由臺灣全球社會力永續發展協會帶領杉林區及湖內區大旗艦社區團隊共同進行,並圓滿完成。
#
社區
#
高雄市政府
#
社會局
1
留言
過去、現在、未來
2025/07/09
臺灣樂齡住宅新構想:「瑪莉亞社區」──讓老有所依,也能有所終
這篇文章探討在臺灣建立一個以長照為核心,兼顧社區互動與經濟永續的樂齡住宅社區之構想,命名為「瑪莉亞社區」。文中詳細描述社區的規劃,包括住宅類型、長照設施、社區服務、以及經濟模式等。作者希望透過此模式,提供長者一個安穩生活、安心告別人生的場所。
含 AI 應用內容
#
社福
#
長照
#
住宅
1
留言
楓林傳媒的沙龍
2025/07/09
從國際公益到在地落實林誠宇推動「慈願台灣計劃」,打造長者關懷新典範
曾在矽谷資產管理界嶄露頭角的林誠宇,於2022年毅然從國際金融轉身投入公益,創立「慈願會」,以「陪伴長者」為核心,打造出一套結合心理照護、社區動員與世代連結的公益模式,如今,在海外成功推動2年後,他決定於2025年7月返台,正式啟動「慈願台灣計劃」,將這套溫柔而實用的關懷機制帶入本土社會。
#
公益
#
核心
#
長者
1
留言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025/07/07
運動,其實比你想的還輕鬆──線上讀書會前導
你給自己的健康打幾分? 7 月 13 日(週日)晚間 19:00–20:00,一小時,和我們在線上重新定義「運動」。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運動比你想的還輕鬆》用大量科學實證顛覆「運動一定要流汗 30 分鐘以上」的老舊觀念。對高齡者而言,找到能持續的微運動,遠比一次爆量更重要。讀書會將: 拆
#
運動
#
線上
#
長輩
1
1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
發文者
2 天前
喜歡
https://www.accupass.com/eflow/ticket/2506042138071160900023
喜歡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025/07/06
與諮詢教練有約——看不同未來性
壹、議題:跨領域新課程──如何在短時間完成課程架構 一、對照問題 課程多在資深老師確認後才正式開設,並同步啟動相關專案。 常得在短時間內同時規畫四門 18 週課程: 暑假:約 1.5 個月可準備。 寒假:受春節影響僅剩約 2 週。 例如 8 月才接到通知,便須於兩週內完成「攝影課」「AI
#
課程
#
社區
#
參與
1
留言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025/07/05
從緊張到投入:我與攝影師的第一次形象拍攝合作
這次攝影專案的起點,來自書店老闆在創作課中的一項建議。他鼓勵我們嘗試與不同專業領域合作,探索創作的延伸與實踐,甚至要挑戰自己不熟悉的媒材與形式。我心裡盤算著,如果只是寫文章、剪影片,我都還算能駕馭,但一旦要把自己放在鏡頭前,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在這樣的心情下,我想起了瑋晟——一位我信任的攝
#
課程
#
社區
#
老師
2
1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
發文者
4 天前
喜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cGiepIlgEE
喜歡
吳柳蓓的沙龍
2025/07/05
我的心眼
有一句偈子,「肉眼看世界,全是名利。天眼看世界,無盡輪迴。法眼看世界,全是因果。慧眼看世界,俱是心幻。佛眼看世界,滿是慈悲。」心如工畫師,一個人存什麼心,就會看見什麼世界。 有一個阿婆天還沒亮,就在一樓社區的公共花園澆水,澆得很謹慎的模樣。甲鄰居阿花站在窗邊一邊梳頭一邊臆測,阿婆一定有偷摘市價
#
阿婆
#
鄰居
#
社區
1
留言
青玄子微的沙龍
2025/07/04
EP02-天相星 疾厄~父母宮
天相星的特徵 1.愛挑剔:對食物和穿著有高要求,性格龜毛,但容易交朋友。 2.熱心助人:喜歡幫助別人,適合擔任社區服務角色。 3.注重外表:對穿著講究,總是希望自己看起來最好。
#
智慧
#
運勢
#
頻道
1
留言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025/07/03
《從歌劇狂想宇宙到永續時尚舞台》
──一次沙龍講座,串起藝術與產業的三重奏 1 低頭看譜以前,先抬頭聽見 本週二的夜色剛剛落幕,我推開 NTT 歌劇院沙龍厚實的木門,耳朵立刻被前場播放的序曲牽住。那是焦元溥老師精選的《卡門》前奏──小號挑明冒險,弦樂鋪陳危險——彷彿在暗示:等會兒的《瘋歌劇》講座不只是音樂導聆,而是一場橫跨歷史、
#
舞台
#
講座
#
永續
1
留言
Yuk-AnOrdinaryGuy的沙龍
2025/07/02
隨着時代而走
近日重整自己的工作履歷,發現自從我由外國回來香港之後,有不少工作都是跟著時代及當時的社會環境而走,例如最初的一份工作是協助非牟利機構管理一個有機農場,那個時候香港人更重視健康,開始懂得購買有機食物,傳播媒介有很多訪問,我時常獲邀帶着一班義工到不同地方作宣傳,自己上過電視台受訪之外,甚至......
#
有機
#
電視台
#
姊妹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