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

含有「醫學」共 3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喜歡醫學歷史迷因的人有福了。這不是一本嚴肅的醫學教科書,而是一本能讓你「一邊發笑、一邊長知識」的怪奇百科全書。  
Thumbnail
5/5《怪奇醫學研究所:72個顛覆想像的趣味醫學故事》
角角參賽作品~ 格子同步連載!!!連載完刪除,要看要快喔 🤗 通曆2828年2月22日 北州北都醫學中心 艾克司發出光線照明,和心捷兩人在喪屍群裡走著。因為艾克司是機械人,而心捷具有免疫基因,所以喪屍並不會攻擊他們。 心捷拿著步槍,小心翼翼地走著,看到前方有一個指示牌,上面有箭頭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src
含有成人內容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筆者參與陳治豪醫師主辦的《強重力醫學健身概要論》課程心得,學習到運動生理學、能量系統和阻力訓練課表設計的邏輯,並從江政凌博士的講解中,釐清訓練重量、休息時間與目標是否一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據身體實際反應調整訓練計畫。
Thumbnail
微軟AI診斷突破:準確率85%,人類醫師僅20%! 微軟最近在醫學診斷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其開發的AI診斷協調器MAI-DxO在304例複雜病例中,正確診斷率達到85.5%,這一數字遠超過由21位資深醫師組成的對照組,後者的平均正確率僅為20%。 主要發現 1. 診斷準確率: *
Thumbnail
醫學教育始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未來醫療服務品質的基石。在人口老化、全球健康挑戰加劇以及醫療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醫學教育不僅要滿足當前需求,還需具備前瞻性和靈活性,以塑造能夠應對未來挑戰的醫學人才。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6 天前
醫療人員短缺⋯台灣也是!
當過度忙碌,神經繃緊、心跳加快、腦袋轉個不停,像台不關機的電腦,終有一天會當機。 說太多話,尤其是八卦,讓大腦社交壓力倍增,耗神又傷心。 不如學會沉默,把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事。 想太多則像反覆拉扯的橡皮筋,會斷。 心理學早已指出:過度思慮讓大腦過熱、荷爾蒙失衡、睡眠變差。適時放過自己,才能回復清明。
含 AI 應用內容
#成長#學習#大腦
走進展覽《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如同走進一場集體控訴。 牆面上不斷湧現著感覺負面的畫面與文字,主題直接而尖銳:精神醫學不再是救人的技術,而是一場包裝成醫療的死亡產業。從一開始,我便感受到這場展覽並非僅僅是在揭露歷史,而是在發出某種沉重的怒吼——針對一個曾自詡為科學的系統,揭開它所造成的苦難。
Thumbnail
「早檢查、早治療不是比較安心嗎?」 「不做健檢我不放心,還是買個全套的最保險。」 「這個檢查我沒做過,萬一漏掉怎麼辦?」 在台灣,自費健檢成為一種潮流,健檢中心、保健展、甚至健保藥局都在強打「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這句話本身沒錯,但若預防做過頭、方式錯誤、對象不明,就會從預防變成「濫用資源的包裝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七年級生真的比較衰?還是社會轉型下的過渡世代? 他們有的出生在解嚴後、經濟起飛時。 長大時家裡還有房貸與卡債的熱潮,社會卻早已從工業進入資訊時代。 他們讀書時碰上教改,升學變成一場混亂的實驗劇本 他們畢業時遇上金融海嘯,找工作變成一場低薪博弈。 他們是七年級生,一群不該被忽略的沉默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