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博物館

含有「黃金博物館」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每年春末夏初,當黃金博物館的礦山藝術季如期登場,我總會盡可能排開手邊的事務,回到那座山城。對我來說,那裡不只是文化場域或展演空間,更像是一個曾共同打拚過的家。我與館方的夥伴們,有著多年累積下來的默契與情誼——從館舍修繕、田野調查、到藝術家的進駐與作品落地,這段歷程既有泥土的氣味,也有策展過程中無
Thumbnail
上一集的秀才步道看芒花太空虛了,果然秋天賞芒還是要到金九的懷抱。剛好看到金東坑古道經暖曦隊整理後路跡還算清楚,加上可以順便把燦光寮東北峰的鑛物課基石摸一摸,於是規畫了金東坑古道上燦光寮的賞芒,享受被金光燦燦芒花飄揚包圍的滿足感,有一流山海景觀,更可附贈一等三角點的燦光寮山,整修後開放的黃金神社。
Thumbnail
走進金瓜石,就像翻開一部陳舊卻鮮活的歷史紀錄,這裡曾是台灣重要的金礦產地,見證日治時期至戰後的礦業興衰。如今,昔日的礦場早已沉寂,但留下的建築、遺跡與人們對過去的記憶,仍讓金瓜石保有一種時間慢下來的魔力。
Thumbnail
一般認為股票的對沖資產是美債,但我認為美債的對沖資產其實卻不是股票,反而是黃金。這在於美債跟美元一樣是以信用基礎做無限量發行的,信用有多堅強,發行量就可以有多大。 。 但實體黃金的限量本質卻剛好相反,因此不會有無限量擴充信用導致泡沫的問題。小小的台灣島黃金儲備量是全球第12-13名,簡直跟國土面積不
    在約翰尼斯堡的遭遇讓我對南非印象不佳,所以僅就造訪景點簡單介紹如下
Thumbnail
高紹沖-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記得市區自助要搭Uber!
今年九月的最後一週,我們參與了第一屆的「金礦越野」。這場以「金礦」為名的賽事,帶著跑者穿梭在淡蘭古道北路沿線與金瓜石、九份採金歷史密切相關的路線上,跑過礦業山城的興盛與衰落、欣喜與哀愁。金礦越野的賽道上究竟有哪些故事?不妨點進來看看吧。
Thumbnail
在英國定居多年的朋友回臺灣度假,我規劃了一趟有自然、有人文,兼具臺灣特色的精彩旅程。路線包括水金九一帶的餐廳、民宿,藝文氛圍濃厚的水湳洞,九份老街等。文中分享了旅程中的體驗和感受,以及對臺灣文化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Thumbnail
上半天的行程走了黃金瀑布、濂洞溪圳橋、陰陽海、水湳洞選煉廠遺址(十三層遺址),下午就搭公車黃金福榮線 856號往黃金博物館出發囉~以前來黃金博物館參觀時沒有去體驗掏金沙,這次當然要去! 上半天的行程在這裡→ 水金九漫步|從黃金瀑布一路往下走,經濂洞溪圳橋到陰陽海賞十三層遺址的半日散步路線 黃金
Thumbnail
當我們討論「博物館建築該長什麼樣子」時,其計畫範圍中典藏、研究、展示以及教育等活動其實是可以藉由與地方互動而將部分機能轉嫁至既有的公共空間,或將地方既有的活動嫁接進博物館的機能中。
Thumbnail
看到國家人權博物館有感而發。上次有幸能夠參觀二樓女監的生活場域,並聽政治受難者妻子桂芬姐的人生故事導覽。除了空間上有權力凝視的空間形塑之外,也有在監獄中不同性別適應空間的生活痕跡。而我自身觀察到監獄的通風確實有特別設計過,從今天檢視可能是很優秀的,但是可能在各種防逃獄措施或是加蓋象徵威權的牆體裝飾下,變得四不像,很值得大家重新思考跟理解它。
杏蟹小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5
糟了!是世界奇觀 國家人權博物館做了很多推廣,很多導覽活動做的都很深入,很值得多參與。不過偷偷覺得監獄的通風可能跟他的配置(長型的)形狀有關係,不一定是刻意為之?尤其看守所空間本身不是長期居住或停留的空間,也不是真的需要考量居住人權的空間......但也有可能當時的建築師對物理環境的設計特別有sense XD,或是因為「仿效外國監所設計」(來自官方說法)而在原本規劃上有考量?
炎熱的夏天終於離開,又到了我走路的時刻,金瓜石神社是我第一個安排,走,出發。 搭965到金瓜石,因為已申辦1200元定期票,此趟來回車資0元。新北市民參觀黃金博物館免門票,0元。眼前這台舊公車,可是我當小小孩時的回憶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