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經看過2014年的《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相信也會喜歡這部將3D現實世界的事實,刻意縮調為2D的故事,因為如同《布達佩斯大飯店》,《法蘭西特派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 2022)也是將書籍/雜誌透過電影的敘事影像化的多層次電影。
《法蘭西》與《布達佩斯》
如同在《布達佩斯大飯店》,《法蘭西》也是部眾星雲集的電影,在每個故事的小地方,都能讓人驚喜,內心不禁發出「哇,原來飾演OOO的就是誰呀」的心情。
剛開始觀看《法蘭西特派週報》的時候,會讓人不禁以為在堪薩斯州真都有份週報名為《法蘭西》,也真的有位性情中人的主編(Bill Murray 飾演)曾經立下遺囑,在他離開人間的時候,首先要給撰稿記者優渥稿費,之後也必須停止週刊繼續發行。
週報的最後一刊
不過,事實上這份週報,是來自導演與幾位編劇共同創造的虛擬故事,而在電影中的敘事內容,就是這份週報的創始者,因為心臟病突發而驟然離世,但週報仍然必須如同以往一樣地規律出刊,並且補上一篇訃告,完成週報的最後一刊。
在這最後一期的週刊,與以往一樣,有個旅遊短篇,以及三篇關於堪薩斯的專題故事,最後則是創刊者的訃聞。
與《布達佩斯大飯店》一樣,導演魏斯·安德森在《法蘭西》設計了一套由觀者一層又一層進入事實/故事的時空分裂。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一個折射
- 我們進入電影院,是觀看者。
- 我們觀看著電影中的事件:一位令人尊敬的報刊創建者的生平與理念。
- 創刊者透過他特挑且喜愛的優秀記者,撰寫報刊的故事。
- 優秀記者進入地區中的事件,以自以為中立的眼光,陳述事實。
- 歷史事件(例如法國的六八學運)正在特定的時空下正在發生。
事實早已扭曲成為故事
於是,身為觀眾的我們,原本應該是在閱讀真實事件,但是,經過層層時空的區隔,以及層層故事敘述者的不中立角度,實際上我們所見的事實,早已經都因為經過不同敘述者的「重新詮釋」,而成為扭曲的「故事」,而不是正在當時時空下的事實。
這也是為何安德斯導演所設計的畫面,會有種2D的動作影像,而不是我們所認為在電影中的「寫實呈現」。
此外,因為透過層層敘述時空的隔閡,連同角色的情感,也都有種疏離冷靜的斷面,即使是在暴怒中的學生,也會在流動的時間中,呈現偶然的停格或中斷,甚至遠遠脫離現實而以動畫呈現。
不寫實才是最寫實
或許會有人想說,這哪裡是電影啊,根本不寫實呀。
不過,安德斯所呈現的「不寫實的寫實」,才是真正的「寫實的故事」。因為所有的故事,現實上都已經不寫實了,因為所有的故事,都是有角度有立場的敘事,因為只要是透過人的眼睛所見所聞,人的思維筆觸傳遞出來,都是片面的呈現。於是,這些不寫實的故事,才是最真實的現實,也就是「世上沒有中立寫實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