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進入中場,用關鍵數字來描述我的這半年:從賓州Pittsburgh自駕9.5小時遷徙到麻州Boston、累積慢跑里程841.2公里、和男人到Cuyahoga國家公園小旅行3天2夜、讀完32本書(15本精讀,17本略讀),工作的重心是持續累積作品:擔任編劇的漫畫《民主星火:1977衝破戒嚴的枷鎖》商業發行了、連載長達一年的《
天篷權貴與他們的產地》專欄完結,交稿了兩篇短篇小說並持續寫第三篇,《
曉嫚的Cult Bar》Podcast錄製進入第三季。
致敬在Pittsburgh的時光,我的手機拍攝於CMU
算算不過幾個月,世界局勢和總體經濟的震盪超乎想像,要應對通膨又得承受市場空頭,俄烏戰爭、Roe v. Wade案被推翻、台灣地方選舉在即……
大事件總是映襯出個人的渺小,各種新聞提醒我社會並不會自然而然往前進,自己設定的目標也一樣,沒有努力去做應該做的事、沒有絞盡腦汁思考怎麼拆解眼前的局、沒有拿出成熟和有原則的態度待人的話,就會被時間流裡的負面成分拉扯,無法前進甚至倒退。
要怎麼擺脫不進則退的焦慮呢?就是要去品味體會工作與生活中的樂趣,身為一名作家,也是職業被歸類在自由業的人,意味著工作生活的時空秩序要完全由自己架構,此時必須花更多努力,把那些代辦事項塑造成可以帶來樂趣的模式。
製造心流時刻,深化工作與工作的樂趣
閱讀《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本書,作者芝加哥大學心理系教授Mihaly Csikszentmihalyi歸納人們在做某件事時能感受到樂趣,是因為做這些事情會伴隨以下特徵:
- 挑戰性:這件事有難度甚至是很艱困,但有機會挑戰成功
- 專心:必須全神貫注去執行
- 目標明確:這件事有清晰的完成目標或階段性
- 回饋:我們的表現會得到反饋,甚至是立即的回饋
- 忘憂:全神貫注投入這件事情時,會忘記平時的煩惱和挫折
- 掌控性:感受到對自身行動的掌控權
- 進入忘我的境界:心流體驗結束後,對於自我的感受性會回歸而且更加強烈
- 對於時間的感受性改變:漫長的練習變成一瞬間、一瞬間的決勝像幾小時
無論當事人的年齡、性別、社會階級、文化脈絡,如果做某件事可以感受到以上八個或其中幾個特徵,就會覺得「做這件事真有趣」,甚至認為那些經驗刻骨銘心。
在遇到困難時難免意志力磨損,這時我會想起電影行銷界的前輩
王師說的話:「我也常常羨慕別人,也很想贏過誰誰誰。客觀上知道和別人的差距很大,情感上又不願輕易認輸。或許,在努力想追上那個『別人』之前,一定得先鼓起勇氣,認識當下的自己。」
這是為何我在年初設定了工作生活的年度目標,接下來刻意使用數字化管理,並記錄下成就里程碑,定時把這些數字、里程碑拿出來盤點一番,創造「遊戲感」,像是累積經驗值練等級和蒐集徽章一樣。
「也許我們現在還很不稱頭,也連要爭取自家觀眾的認同都很辛苦。但,這時候放棄,就太可惜了。」
「鑑往,才能知來。人或國家,都是。」
這半年的體悟是:先把會讓人焦躁的問句擺一邊,持續去做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情,定時去拿出那些關鍵數字自我反饋。
時局未必能呼應上個人的努力,保持彈性繼續累積,相信時來會運轉。
同場加映:室外曬衣是禁忌!美國搬家與居住的階級感
在錄製Podcast第二季的EP14到15這段時間,我完成了赴美五年以來第六次搬家,在高度資本主義的美國居住,無論是生活機能、市容規劃與治安維護上,到處可以感受到讓台灣人好吃驚的社會階級,我也把它們通通記錄下來變成創作素材,期待把更精煉的故事獻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