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人權的美國,竟然會發生未成年少女被人蛇與毒品犯罪集團脅迫賣淫--少女是美國公民而非無身分的偷渡客,案發地點則在簽署了聯合國人權公約、表示要配合防堵人口販運的連鎖品牌旅館內,這凸顯了哪些沉痾?
《紐約客》雜誌專題:〈連鎖旅館業該為人口販運負責?〉(Should Hotel Chains Be Held Liable for Human Trafficking?)是一篇原文長達43,990字的超重磅調查報導,由記者Bernice Yeung執筆,探討美國連鎖旅館內的治安死角、防堵未成年性剝削、大企業對落實人權保障的責任。
這篇專題在論述剖析、故事性、完整性、數據引用、寫作結構上都非常精彩,撰稿者的鍥而不捨更是令我敬佩。因此英文閱讀速度遲緩的我,花差不多半天的時間拜讀,整理出結構摘要:
✒破題/案件關鍵人:伊莉莎白
2018年伊莉莎白18歲,未滿美國的成年歲數21歲。她出身弱勢與邊緣家庭,從小遭遇性暴力,她既是未成年人口販運受害者也是共犯,自述三度被人口販運集團吸收的歷程,以及她所目睹的案發經過……
✒駭人聽聞的「鑽石女孩」人口販運案
2018年,美國東岸喬治亞州Marietta城的連鎖旅館Days Inn內,人蛇集團掌控了多名逃家少女,以金錢毒品誘使或是暴力脅迫她們賣淫。花名「鑽石」的15歲少女每次性交易收取80美元,雖然低於平均市價100美元,仍無法達成人蛇要求的業績,遭受私刑並被威脅對其家人不利,她逃出旅館後向警方報案,警方包圍旅館逮捕人蛇集團。
伊莉莎白因為協助人口販子投放攬客廣告被視為共犯,入監服刑四個月。
✒最大爭議點
人口販子被抓起來關,上游的連鎖品牌集團是否要為督導不周,甚至是知情不報負責?
✒困境1:共生的利益結構
連鎖品牌集團想擴大市佔率、賺取加盟金,不希望「毫無彈性的規範」嚇跑地方上的加盟旅館。地方的加盟旅館則有經濟誘因與人蛇集團勾結,長期訂房可以貢獻4到12%營收,清潔工到管理階層都可能有地下收入進帳,甚至得到免費的性服務、吹哨者則會遇到許多麻煩。
✒困境2:蒐證困難
美國人口販運法修法歷程歷經三個階段:2000年強化未成年人口販運的罪責、2003年鼓勵被販運者告發人口販子、2008年鼓勵被販運者指認人蛇集團上游。有法源但蒐證困難,「鑽石女孩」案只是冰山一角,此案的訴訟律師共聯繫了上千名潛在的人口販運受害者。
第一層困難是要證明人蛇與旅館經營者有勾結,即使警方拍到人蛇與旅館經理在停車場擊掌閒聊的景象,但雙方都否認;第二層困難則是少有證據能把地方加盟旅館的行為勾稽到連鎖品牌集團的督導不周,實務上雙方常互踢皮球。
✒突破口:安娜案與判例
2013年2月14日,俄羅斯裔少女安娜塔西亞在便利商店被藥頭兼人口販子拐帶,輾轉在美國東岸的連鎖旅館賣淫。藥頭讓安娜與旅館經理「交往」、發生性行為來換取庇護和通風報信;2013年底安娜逃跑、藥頭被捕,受害者共計有24人。
安娜原本並不想回顧過去,FBI四度拜訪請她出庭作證,安娜轉念採取行動的理由是她生了孩子而且「不希望再有受害者」。此案從發生到判決定讞歷經十年,讓美國司法史上出現第一個加盟旅館業者涉及人口販運被定罪的案例。
✒通案討論1:美國連鎖旅館業的生態
回顧美國連鎖龍頭的發展簡史,連鎖品牌的責任並不該限於大廳咖啡吧供應哪些飲料,應該更加留意旅館中的治安問題。性交易向來與旅館分不開,而涉及人口販運的未成年性剝削絕對難以容忍。
✒通案討論2:簽署人權公約難道只是公關策略?
連鎖品牌集團的最高層簽署了聯合國人權公約,到底玩真的還玩假的?一個旗下有九千多家旅館、20個品牌的集團,究竟該怎麼管理他們的直營店、加盟店。
✒通案討論3:現行防治人口販運的盲點與困境
美國目前有12個州立法規範未成年人口販運零容忍,與NGO合作對旅館業者進行教育訓練,教導旅館各層級如何因應疑似人口販運的狀況。然而專業的法律工作者不得不承認:碰到此類問題時,什麼都不做的風險,遠低於採取行動或是做半套。
✒回歸個案1:「鑽石女孩」早有跡象,加盟店易主令究責如迷魂陣
為什麼「鑽石女孩」案件有重要代表性?在全國媒體大肆報導前,喬治亞州地方上已盛傳此處有未成年少女在賣身。案發四個月前,擁有旅館的物業公司A趕忙將旅館轉賣給公司B。連鎖品牌集團聘請第三方評鑑機構考察後,給予極差評D等,但集團繼續授權加盟,並未與公司B解約。
✒回歸個案2:連鎖品牌集團高層到地方管理者,如何溝通「鑽石女孩」問題
品牌高層在物業公司A經營旅館時已接獲「鑽石女孩」的通報,卻消極處理,沒有下達明確指令。
後來旅館易主給公司B,品牌高層收到第三方稽核的極差評報告,上面指出該旅館毛巾上有血跡、地毯被燒毀、浴室設施破損、有老鼠或老鼠屍體、頂樓有大量尿跡、有些房間有「天理不容的氣味」(ungodly smell),光看字面便堪比鬼屋或兇殺案現場,但品牌高層依舊授權公司B加盟,直到案發兩年後才解約。
✒回歸個案3:「鑽石女孩」的吹哨者
吹哨者是公司B接手旅館後,新聘用的櫃台人員。櫃檯驚覺客人辦完投宿手續,立刻就要他仲介性交易,揣測該旅館有不可告人的黑歷史,暗中通知NGO與警方。日後他除了出庭作證,私下對記者表示「希望自己當時做更多」。
✒後來怎麼了1:「鑽石女孩」篇
「鑽石」對連鎖品牌集團提告,指控集團未盡責防堵未成年人口販運,但她不幸在官司定讞前車禍身亡。
車禍起因是「鑽石」的朋友在十字路口看到STOP號誌時,沒有停下來反而加速(等於是闖紅燈),被側邊來車撞上。駕駛送醫後撿回一命,而「鑽石」回天乏術,正式調查是排除他殺的可能性。
✒後來怎麼了2:伊莉莎白篇
伊莉莎白出獄後重操舊業賣身,在美國各州顛沛,毒癮復發又被恐怖情人掌控,被律師告知「鑽石女孩」身亡,改變態度向連鎖品牌集團提告。
✒尾聲
伊莉莎白與連鎖品牌集團的訴訟還是現在進行式,單親撫養孩子的她與姊姊、媽媽同住,緩慢而艱難地重建生活。
用Sex、Trafficking加上地名Marietta或是Gorgia去搜尋,會看到當時的新聞報導,案發的旅館被鄉民狂刷一星負評後現在仍在營業,旅客心臟都這麼大顆?只要夠便宜就可以。比起地方上同等級和同品牌的同業,平均降價十美元就能把生意繼續做下去。
媒體披露與記者調查報導的目的,當然不是讓有黑歷史的場域通通關門大吉,即使這間旅館倒閉了,人口販運也可能轉往更隱蔽的地方悄悄進行著,記者勞心勞力數年做出完整的調查報導,卻不曉得能改變世界什麼。
這類質疑會反覆出現,而身為讀者的我,得知有一群人努力地照亮人權的死角,我確實被震撼、感動也被啟蒙了--沒有人願意幹傻事,但願我們能成為那個「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