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桌上三盒月餅,想想這種陋習,圖利的應該是糕餅店。
每年「無用送禮」大概產生兩億美元的 GDP ,也就是為了買這個禮物送給對方,而對方完全不需要所創造出來的經濟價值。
這樣的浪費該說是消費主義帶來的經濟成長,還是純粹的無謂損失呢?
我有兩個當兵認識的兄弟,下稱 A 與 B。
A 是一個狂甲粉紅娘泡貢丸,B 是一般的狂甲牙籤,雖然他們倆個也常常叫我狂甲。
我沒有過生日的習慣,更討厭送禮收禮,當兵時某次我隨口講出我的生日,那時是想著反正退伍後各奔東西,而且都是男生也沒有人娘泡到去記別人生日。
結果就被 A 默默記在他的小本本裡。
退伍後還跟 A 與 B 保持聯繫,我們成為一起健身的夥伴,又某次隨口聊到我最近發現新的保險套品牌,覺得用起來不錯,很推薦。
而後隔年生日,A 竟聯合 B 送了我生日禮物,就是我上面我推薦的保險套豪華套組,一整盒二、三十個還加潤滑液,共兩千多塊。
我驚訝的是不管我生日還是保險套品牌,都是我隨口提的,他居然記得住。
又後來換 B 生日,A 又跑來找我合送禮物,對於 B 生日幾號跟喜歡什麼東西他都信手拈來,後來也成功送了這個禮。
過一陣子我就跑去找 B 討論此事:「怎麼辦,我們倆個都收過 A 的禮,是不是他生日要回禮給他不然太不夠意思。」
「阿他生日幾號阿?」
「阿他喜歡什麼阿?」
我跟 B 兩個臭直男,從來沒去在意過這種東西,面面相覷,各自苦惱。
那一年過後,我強硬要求明年他媽的誰都不准送禮,請吃飯就好,壽星的錢另外兩個出,才免除了今年的苦惱。
題外話,我沒在過節的,但去年有女朋友而且她又是很重儀式感的十九歲小妹妹,要怎麼安排節日著實讓我想破頭。
所幸聖誕節前一個禮拜在吵架,然後聖誕節當天分手了,省了一大筆錢跟心力,而交往階段那兩個月也沒跨過任何一個情人節聖誕節元宵節清明節。
小時候,大概十幾歲到二十五歲前,每年我會寫卡片給我媽。
那時候我的腦袋組成還有感性、情緒等等成分,可以寫出一些情溢乎詞的內容,不像現在。
也就是兩年前我發現我沒辦法寫感性文章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性、都是算計、都是單純計較利益,且認為這是最舒服的相處方法。
所以改成包紅包給我媽。
至於送禮,什麼女人的化妝品保養品包包香水有的沒的,我壓根兒不懂,我完全外行,送給誰誰應該就困擾,誰就用不到只能浪費,於是:
送現金你可以拿去買任何你想買的東西,而你會買的就是真的你需要的,就算沒有想買的東西現金都能留著,完全不會造成浪費。
完全沒有假性 GDP 的問題。
那些說送錢很冷冰冰的、送錢沒溫度的,媽的送我,你不要那就送我。
來,贊助連結在此,可以刷卡或 Line Pay。
現金,才是最棒的人情。
現金,才是真正的誠意。
現金,才是最好的禮。
而不是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