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家投信公司一直在推出新的高股息ETF,已經近乎失心瘋。很多投資達人因此紛紛提出他們認為最佳的投資名單,幾乎讓投資人都產生了選擇障礙。如何挑選報酬率最高的高股息ETF呢?當然要從每一支ETF的選股標準和成分股來做比較,但真的要這樣做嗎?而這樣做,就真的有用嗎?
指數化投資的概念來自約翰柏格。他之所以要發明ETF,其實只是要「複製大盤」,只是希望投資人能賺到市場的平均報酬,不要妄想「打敗大盤」,因為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台股有兩支ETF,是符合這個理念的,也就是所謂的「市值型」ETF。一是元大投信發行的0050(其實最早是寶來投信,後來被元大投信合併),另一是富邦投信發行的006208。
不過,站在投信業者的競爭角度來看,大家不可能都發行幾乎一樣的ETF,所以就開始尋求差異化。元大投信(原先仍是寶來投信)後來發行了一檔0056,就是台股的第一支「高股息」ETF。它並沒有想要「複製大盤」,而是從台灣前150大市值的公司中,選出「預估」一年內股息殖利率最高的30支股票(後來增加至50支)。因為是「預估」,所以牽涉一些人為「主動」的判斷,已經慢慢偏離ETF「被動」的初衷,但至少有一個選股的範圍,而且一年換股也規定只能兩次,所以還是有別於一般「主動式」基金。
0056在上市後的頭幾年,完全不受投資人青睞,每天成交量只有幾百張。直到台股站穩萬點之後,才逐漸被投資人所知道。高股息ETF並不求打敗市值型ETF,只是希望用較高的股息殖利率(不是報酬率)來吸引投資人。後來當然也有如00878、00713等類似的高股息ETF推出,但當時投信發行ETF的主流是不同產業的「主題式」ETF,而絕大多數的成分股都是以電子股為主。這種ETF是希望能「打敗大盤」的,因為這樣更符合投資人的期望。
直到2023年,AI概念股的股價突然狂飆,造成持有這些成分股的高股息ETF也開始大漲,完全打破了以前給人「牛皮股」的形象。自此高股息ETF開始成為投資人的最愛,也讓各家投信公司爭相發行,想搶食這塊大餅。
為了競爭,一定要增加配息的次數。「季配」是最基本的要求,甚至很多新的高股息ETF都必須「月月配」,才能吸引投資人。
其次,成分股用過去的數據做回測,一定要勝過同期間的0056,不然投資人怎麼可能會來買?0056、00878的選股標準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就講完,而所有的後起之秀都必須講得越複雜越好。其實說穿了,就是先找到一種投資組合能打敗0056,再去找這些成分股有哪些共同的特性,然後美其名是「選股標準」。未來定期換股時,是否還符合這個標準,根本就不會有人注意了。
怪不得最近發行的高股息ETF成分股有很多重複的股票,差別只在於每一支成分股的持股比例不同而已。哪種持股比例才能勝過其他的ETF呢?真的只有事後才知道了。一般投資人又如何能研究出哪種持股比例的報酬率最高呢?投資達人的研究結果又一定正確嗎?
現在選ETF,恐怕比選個股更難了。個股還有多年的財務報表能參考,產業前景的優劣,投資達人的看法也應該差異不大。ETF本質是基金,大家都知道「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獲利的保證」,所以拿「過去」的投資報酬率來選擇「未來」投資的標的,根本不具參考性。
就算你有研究每一支成分股的能力,但每一支ETF換股時間不一樣,你要怎麼比較呢?再來,該怎麼判斷每一支ETF的成分股的持股比例是報酬率最高的呢?
我的結論就是研究每一支ETF的成分股,根本做不到,也沒辦法找出「未來」報酬率最高的ETF。但總得找個方法來選擇吧?以下,我就提供3個選擇高股息ETF的原則給大家做參考,但不能保證報酬率最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