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實驗室
文章數
113
追蹤數
150
已付費
1
追蹤專題
付費閱讀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日本文學
世界文學
思想類
文學實驗室
電影、動漫、隨筆
關鍵專欄
公告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日本文學
世界文學
思想類
文學實驗室
電影、動漫、隨筆
關鍵專欄
公告
置頂文章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我們的眼睛還是我們的眼睛嗎?
藍玉雍
2020-08-23
22
【試讀心得+簡評】柄谷行人——《作為隱喻的建築》
藍玉雍
2020-06-17
17
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藍玉雍
2019-10-23
16
岸政彥《片斷人間》:無法成為故事的事物,是如何存在在這個世界的?
藍玉雍
2021-04-11
25
米歇爾.賽荷《寄食者》書評:差異即主體,寄食作為超越體制的多元思考
藍玉雍
2020-02-09
18
思想類
歷史與記憶的矛盾——讀班雅明《歷史哲學論綱》
對班雅明來說,歷史從來就不是紀錄,而是關係的展現和詮釋。它總是當下對過往的滲透,或者過往對當下的滲入。因此一個真正的歷史學家不會像一個枯燥的編年史學家一樣,依照年代去記錄不同的事件,相反的他們在描繪過去時,「並不按照它本來的樣子去描繪,而是想要從中去捕捉一種記憶。
藍玉雍
2022-03-11
23
岸政彥《片斷人間》:無法成為故事的事物,是如何存在在這個世界的?
《片斷人間》是日本社會學家——岸政彥2015年發表的著作,在這之前除了寫過《同化與他者化》和《街頭人生》兩本社會學著作外,他也寫過不少小說,如《塑膠傘》、《圖書室》,並入圍芥川
藍玉雍
2021-04-11
25
洪席耶《影像的宿命》:在「看」與「說」之間的高達《電影史》
你可能喜歡看小說,也可能是喜歡看電影,或是喜歡哲學,更可能……前面的你都不喜歡,你只喜歡看動漫。但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藝術無關乎你看的是什麼,而是永遠關乎你怎麼聯繫、重構你所看、所經歷的事物。
藍玉雍
2020-09-21
26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我們的眼睛還是我們的眼睛嗎?
《論攝影》是桑塔格寫於1977年的著作。是一本探討攝影、影像的哲學專著。儘管到了2020年關於攝影的討論和現象已有許多變化,但這本書至今仍是攝影領域的重要經典。不過,或許這本書之所以在攝影領域都還具有屹立不搖的地位,並非因為這本書談論的是攝影。而是因為……與其說桑塔格討論的是攝影,毋寧說她討論的,
藍玉雍
2020-08-23
22
柄谷行人《作為隱喻的建築》:哲學是翻轉形式的「對話」,永無止歇
每次看完柄谷行人的書總是有一種一言難盡的感覺,這本寫於1983年的著作也不意外。在此時,柄谷雖然還未寫作《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提出他著名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來解讀世界資本化的過程,以及以康德的觀點重新閱讀、解讀馬克思的《資本論》;並重新提出新的左派主張試圖解開國族/資本/國家的世界資本帝國
藍玉雍
2020-07-12
16
【試讀心得+簡評】柄谷行人——《作為隱喻的建築》
本文為參加——心靈工坊柄谷行人新書《作為隱喻的建築》試讀活動 ——所寫。在此感謝出版公司願意提供機會試讀,並寫作心得。 《作為隱喻的建築》是柄谷行人寫於1983 的作品,算是他早期思想的呈現。主題雖然與他後來在《移動的批判》、《世界史的結構》中提出的四種交換模式理論沒有直接相關,但仍然是一本精深、獨
藍玉雍
2020-06-17
17
米歇爾.賽荷《寄食者》書評:差異即主體,寄食作為超越體制的多元思考
《寄食者——人類關係、噪音與秩序的起源》,截自博客來。 「不論主觀的意願如何想要超越社會經濟結構的各種關係,『個人』仍然是各種關係下的產物。」——馬克思《資本論》 「各種關係」讓我們聯想到許多結構主義強調的想法,所謂的「個人」,是由不同的語言邏輯、社會制度、文化、神經生理所形塑的,本身的主體性其實微
藍玉雍
2020-02-09
18
下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敘事裡的靈光:抵抗遺忘! 記憶就是最重要的敘事能力。創作者只有憑藉本身的博聞強記,所敘述的故事才能掌握事物的演變,而且還可以跟事物的消逝以及死亡的力量相安無事。 如果靈光的發散是出自我們的記憶在歷史痕跡中共感、聯想、交織出來的經驗,那麼靈光的發散同
藍玉雍
2019-10-23
14
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靈光(Aura),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文章 —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藝術概念。這個概念影響了後世藝術哲學研究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莫過於,開始關注藝術作品中,技術物質性可能引發的精神、心理作用。以及反過來,對藝術歷史發展的影響。
藍玉雍
2019-10-23
16
嶋浩一郎《書店的逆襲》:逛書店行為背後的心理與商業意義
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網路世界的蓬勃發展加上物流產業的發達,使得現代人的生活變得便利也更加有效率。而網路書店的產生使人們購書不再需要上街到實體書店去找、去買。除了方便,價格相較實體書店也比較便宜。因此增加了現在各種實體書店的競爭壓力,除此之外,電子書的產生也凸顯實體書籍佔空間的侷限,為實體書店再帶來另
藍玉雍
2019-08-16
25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書評:當自由不再是權利而是權力時
「今天,權力越來越呈現出一種自由的狀態。他以順從、友好的形式擯棄自己的否定性,將自己裝扮成自由。」
藍玉雍
2019-07-28
12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