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鄉愁藍調
文章數
1,006
追蹤數
75
已付費
NaN
追蹤專題
贊助作者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耳目
舊稿
隨筆
雜碎
音樂文字:華文世界
音樂文字:雜談/論述
音樂文字:洋樂
演講與座談
Podcast
再見
出土文物
出書
台灣插電
廣播
搖滾頁
書評、序跋
五四三
其它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耳目
舊稿
隨筆
雜碎
音樂文字:華文世界
音樂文字:雜談/論述
音樂文字:洋樂
演講與座談
Podcast
再見
出土文物
出書
台灣插電
廣播
搖滾頁
書評、序跋
五四三
其它
音樂文字:華文世界
陳昇老了,這並不是壞事 —— 我聽《歸鄉》
從臺北沿西濱快速道路六十一號省道南行兩百公里,至濁水溪口沿河路上行,便會回到那個少小離家的遊子的故鄉。初老的他一處處指給你看:小時候這裡是田,溪邊是老芋仔的榮民村。轉角有一間乏人問津的成功旅舍,門口仍然躺著一條老狗,但早已不是記憶中的那一條。
馬世芳
2017-09-12
0
世大運熄聖火的催淚音樂,是這麼來的
世大運閉幕式的節目,各個環節獲得的褒貶不一,唯獨熄滅聖火的「薪傳」那一段,全民零負評,還有好多人說看哭了。家將、陣頭、神將帶路(孩子扮的小家將尤其可愛),音樂一層層疊上去,在最高潮處戛然而止,聖火漸熄。這段節目的催淚指數,和開幕式點燃聖火的陳金鋒那顆火球前後輝映,是世大運最漂亮的句點。
馬世芳
2017-09-11
0
哭泣的巴奈,凱道的稻穗
五月初,巴奈與那布在凱道警方清場時,靜坐馬路中央抗議。(攝影:李昆翰) --- 那天,歌手巴奈來錄我的廣播節目。這期節目,巴奈變成我做廣播二十幾年,在錄音室裡掉下最多眼淚的來賓。我們的訪談、她的歌唱,基本上是在她哭泣的空檔進行的。 這些年,身形壯實、一頭爆炸卷髮的巴奈,愈來愈有「大地之母」
馬世芳
2017-05-19
1
民歌時空地圖:稻草人西餐廳
1976年「稻草人」刊在《滾石》雜誌的廣告,張照堂攝影。 --- 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二五六號二樓 恆春老歌手陳達在這間嬉皮風的搖滾咖啡廳駐唱,楊祖珺、胡德夫在這裡錄下最早版本的「美麗島」。 作家舒國治回憶:「『稻草人』這個名字,其來由當然和一九七三年的一部電影 Scarecr
馬世芳
2017-02-09
0
1977年陳達「稻草人西餐廳」彈唱歌詞譯寫
這算是我經手過的錄音史料之中,最最重要的一卷錄音帶了。 關於這卷1977年陳達「稻草人西餐廳」的演唱錄音,詳情可參考這篇文章。 我曾在2008年拜託老友錄音師陳冠宇把它轉成數位檔,上傳整段錄音到網路上,但那些網站後來都倒了,現在重新放到youtube,但願它可大可久。 當天家母陶
馬世芳
2017-02-09
0
溫情凝視一個時代:我看民歌紀錄片《四十年》
在戲院看侯季然導演的民歌紀錄片《四十年》對我來說著實是魔幻的經驗:從小熟悉的老家客廳,在大銀幕上通過鏡頭的推搖、特寫,細節纖毫畢露,我從未這樣凝視過那個自己從六歲住到三十三歲的家。 是啊,《四十年》的開頭和結束都在我的老家客廳,我是不可能客觀評價它的。 老家那個客廳,是家
馬世芳
2016-10-06
0
從鳥巢到Blue Note:北京兩夜有感
五月天在北京鳥巢。 Bill Charlap Trio在北京Blue Note。 上星期六,在「鳥巢」看五月天。這是他們第三次在「鳥巢」開唱,而且一口氣連唱三天。考慮舞台視野和公安規定,十萬個座位扣掉不能賣的位置,三場下來,實際可售票起碼也有十幾二十萬張──這個數目,幾乎是日本Fuji R
馬世芳
2016-09-08
0
且來迎接一張偉大的專輯 ── 寫在《圍庄》誕生之前
我不輕易這麼說,但生祥樂隊的《圍庄》,將是一張偉大的專輯──說「一張」不大準確,因為它是一組雙片套裝、兩片CD足足十八首歌的概念專輯。總之,這註定偉大的專輯早已製作完成,卻沒有唱片公司願意投資發片。林生祥決定直接訴諸群眾,發起網路群眾募資,最近三天兩頭都能看到他在臉
馬世芳
2016-04-01
0
2015最難忘的聲音
這一年,聽來聽去最喜歡的專輯,仍然來自幾位熟悉的女歌手:萬芳那張只有五首歌的《一半。萬芳的小劇場》,可能是我這一年反覆聆聽最多遍的唱片,那首和早逝創作女歌手蓓麗隔空合唱的「誰」,是整年最催淚的歌。進入二十一世紀,萬芳出落得益發成熟、細緻、收放自如,創作功力尤其令人驚喜,我等不及要聽她的另外半張專輯
馬世芳
2016-01-06
0
誰是那位優雅的女士?
以莉‧高露第二張專輯《美好時刻》開場曲「優雅的女士」,也是專輯中最長的一首歌,全曲六分鐘,只有木吉他和以莉的嗓子,搭上畫龍點睛的和聲。極富藍調韻致的木吉他彈起,以莉緩緩唱著,帶你來到一個幾乎像走進宮崎駿作品的畫面: 山坡上一棟小矮房 / 一位優雅的女士 坐在沙發上,等待 / 那遲來的拜訪者
馬世芳
2015-08-25
0
但願不至於只剩招牌
(一九七九年下令「先審後播」的公文。) 這陣子,我錄了幾期向中國年輕人介紹台灣流行樂史的短片節目,在網路視頻平台播出,反應不惡,平均總有百萬來次的閱覽。加上新書熬了一年,終於通過審批得以面世,出版社(也是視頻節目的統籌單位)讓我去做做宣傳。
馬世芳
2015-08-14
0
以歌造反:管窺台灣「異議歌曲」
按:這是2014年4月18日應「造音翻土」展覽邀請,在台北北師美術館做的講演。講演稿的節錄版收錄在《造音翻土》一書,這是未經裁剪,並經我潤稿補充的完整版,
馬世芳
2015-05-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