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戶戶送”終止在台營運 外送市場踢到什麼鐵板

2020/04/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寫:衛木槿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民眾減少外出消費,進而導致娛樂與餐飲業受到衝擊。不過,民眾宅在家也意外推動外送業的發展。然而,來自英國、原以為能從中獲取”疫情財”的外送平台“戶戶送”(Deliveroo),卻於4月6日宣布即將退出台灣市場。
事實上,疫情的確助推了外送產業的發展。根據台灣經濟部針對3月餐館受疫情影響的評估報告指出,未提供外送服務者營業額預估減少達31.6%、有提供者則是24.8%,顯示具備外送服務至少可保障近成一營業額不流失,減緩業者受到的衝擊。
該統計也指出,今(2020)年1月到2月餐飲業若有外送或宅配服務,營收預估年增5.2%;而無外送或宅配者,營收將有可能年減8 %。報告顯示,如果業者提供外送貨宅配服務,還能在疫情嚴峻的當下獲利。
從上述統計可知,外送服務仍存在商機與前景。這也使得外送平台“戶戶送”在此時退出台灣的訊息格外引發輿論關注,除了傳出資金未到位之外,台灣市場規模小、同質性商家競爭激烈等都是戶戶送難以為繼的原因。事實上,從戶戶送選擇退出,藉此或許能看到台灣外送市場的幾個短板。
首先,台灣發展外送市場的先天弱勢在於地狹人稠,且飲食與日常用品的取得便利,因此相較中國大陸或歐美國家等地理幅員廣大地區來說需求較少,也使得台灣發展外送的市場相對小。
當然,市場小並非代表沒有商機,在近年“宅經濟”與省時需求的刺激下,台灣發展外送仍舊有其機會,但這端視業者如何在外送平台市場上打造穩定且良好的營運模式。
一般而言,外送平台業者必須要有穩健的經營,進而打造品牌口碑、培養穩定客群、甚至還能夠隨著環境變化進行轉型。
同時,平台業者也要做到成功結合在線與線下。在供給端層面上,外送平台業者與台灣店家之間的合作亦是經營的重要關鍵。包括一個外送平台進入市場後是否有足夠的店家與其簽約配合;而在款項收取上,平台與店家是否能有共識等;至於消費端,業者在價格、速度與服務皆要能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這些實務上的問題決定了業者能否長久經營。
不過,這也形成“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根據台灣民間調查“凱度洞察”2019年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外送平台APP中,德商“空腹熊貓”(foodpanda)、美商“UBER EATS”分居前二,原本排行第三的新加坡商“誠實蜜蜂”(honestbee)因積欠台灣店家款項而自2019年10月起退出台灣市場。如今,遞補誠實蜜蜂第三名席位的戶戶送,也宣布退出台灣。
其次,台灣目前在發展外送平台上尚待努力的項目就是行動支付普及率相較低。以中國大陸為例,大陸外送平台發展快速,如美團、餓了麼等,原因在於大陸的行動支付普及,款項能夠迅速到位,減少平台業者在付款時的糾紛。
相較於此,台灣的行動支付仍處在推廣階段,不過近年確實也已得到大幅成長。根據台灣“資策會”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台灣行動支付普及率達62.2%。台灣國發會也立下目標,要讓台灣在2025年時行動支付的普及率達到九成。在這樣的趨勢下,長期而言對平台業者將會是利多。
第三個短板在於,台灣現行的法令對於外送平台還未有良好與完整的規範,在諸如外送運輸規定、勞動保障與稅負等層面仍充滿爭議。
比如說,在關於何謂外送平台勞動的定義上,到底外送員與平台之間的關係是“承攬”還是“僱傭”,依然眾說紛紜,官方如何通過法律保障這些新興勞動模式下的勞工是當前要務。
此外,外送平台的合法性也有待釐清。台灣相關法律規定,食物外送平台需要具備汽車貨運業資格,在這樣的法規之下,一些外送平台可能是遊走在灰色地帶;這些外送平台還有稅負的問題,要如何跟這些業者課稅也是複雜的工程,假如這些平台發展日益蓬勃,政府是否能預先準備好各種相關稅務規範,這都有賴官方超前部署。
在全球,近年來外送平台搭上“共享經濟”的概念而大幅發展,但同時亦備受考驗。如果業者真的要在台灣找到適合的經營模式,仍需要一段漫長的實驗路程。更重要的是,官方也必須有相應法規對業者進行規範,否則這種平台經濟仍有步入泡沫化之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多維TW
多維TW
以時政評論、國際新聞資訊搭建溝通橋樑 突破地域主張以『多維觀點』提供『寰球視野』 全方位解讀和剖析中國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際現勢牽動下的全球局勢發展與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