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拍照打卡如何讓地方特色長得越來越像?

2020/02/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些日子到訪台中的彩虹眷村,不禁想起同樣被「彩繪」的淡水老街、金瓜石老街等地方,再加上現場人手一機排隊拍照的狀況,當代的社群影像,是否成為促成大量「彩繪」出現的推手之一?

彩虹眷村與黃永阜爺爺

位於台中南屯區的彩虹眷村,緊鄰因為都更重劃已經被拆除馬祖二村、台貿五村、干城六村,因為黃永阜老爺爺的彩繪與創作,經嶺東、弘光科技大學的教授及學生向台中市政府申請保留這些意外的文化資產後,雖建物尚不足以被認定為文化資產,但改在徵得所有權人同意下,以「彩虹藝術公園」的方式保留下來,更在 2017 年被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 推出的「世界的祕密奇跡」一書,評選為全球值得探訪的景點,該年參訪人次也突破了兩百萬,一炮而紅。
幾百公尺外的現代大樓
彩虹眷村與黃老爺爺的七彩故事成為一段佳話,在老爺爺的妙手與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這個小村子得以保存;各地遊客慕名前來,更帶動了觀光人潮,可以說是一個童話故事般的結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彩繪都可以如此美好,像是馬祖東引村金瓜石彩繪階梯都引發了一些爭議與討論。

被模仿的地方特色

彩繪村、彩繪階梯不都是素人藝術家因興趣而畫的,大多是公家單位為了促進地方觀光、打造地方特色,但是這樣的「地方特色」卻不是那麼的「特色」。
雖然彩虹眷村與其他地方的彩繪並沒有直接確定的因果關係,但我們仍然可以說各地正在相互模仿成功案例:當這個地方成功地以彩繪的方式吸引了人潮,那個地方便開始以彩繪的方式自我改造一番,因此近年來彩繪村、彩繪階梯才如雨後春筍般大量的出現。
當到處都是彩繪的時候,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這樣的模仿會不會截斷了地方與自己的歷史脈絡?再者,迎來觀光人潮是當地居民自己的意願嗎
介紹脈絡的屋內人潮寥寥

影像取代實景

在討埨地方特色或是文化資產時,我們總會希望結合當地的人文脈絡去發想設計,不過可以快速模仿與再製、吸引人潮的做法,似乎更受到青睞。而這現象與當代網路和社群媒體的發達脫不了關係。
網路除了讓資訊傳播更快速,社群媒體的出現更讓過去受限於實體照片的影像可以大量地被瀏覽,因此當打卡地點在網路上被廣泛流傳後,不僅有可能成為被其他地方模仿的對象,甚至容易被影像本身取代當地的人文脈絡與地景之間的關係
以彩虹眷村為例,黃老先生的彩繪是促成這個眷村被保存的原因,值得被遊客理解、甚至反思開法與保存之間的可能性,然而拍照打卡卻成為前來的主因,照片上只會呈現彩虹眷村的樣貌,背後的故事脈落則相對被稀釋掉了,甚至遊客是受到網路或社群上照片的吸引而前來,更不會在意現場實際是什麼樣子——腦中只有社群網路照片的印像。
打卡拍照成為主要活動
當代的旅遊、拍照打卡活動蔚為盛行,確實帶動了整體觀光產業與人潮,然而在越來越相似的地方「特色」和逐漸被稀釋的地方脈絡,可能是觀光喧嘩表面底下潛藏著的危機。
116會員
95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