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開放登記制週年後 一窺「雙主輔」的黑盒子

2020/11/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鄭盛懋
責任編輯/饒辰書、郭晴
108學年起師大雙主修與輔系辦法從以往的「獨立甄選制」,改成更開放的「登記先修制」,本學年教務處提出成果報告,許多制度上的瑕疵在數據中浮現。例如「先修課程」不夠專業,選課人數也供不應求。對此,教務處提出因應措施以改善現況。
獨立甄選制與登記先修制的不同
過去臺師大雙主修與輔系是各系「獨立甄選制」,篩選標準由各系自訂,通常設有審查制度,且有人數限制。不過自108學年起改為更開放的「登記先修制」,大部分系所無須再通過各系遴選,只要休習「先修課程」就可以取得雙主修或輔系資格。雙主修及輔系的學分標準也下修至30-50之間,只要畢業前學分達到該學系、學分學程修課門檻,就可以取得認證。
先修課程三個主要問題:人數設定不均、課程不符合系上專業、擋修並未全面實行
根據教務處於本學年提供的《各系輔系雙主修先修課程選課統計表》,先修課程有以下三點問題:
一、「先修課程」的人數設定,並沒有依需求進行調整,例如有些課程在二階段選課後的仍高達197人沒有選到課,而有些課程則仍有24個空位。這樣懸殊的落差在多系共同要求的先修課程上最為常見,如多達五系都要求的「心理學」與歷史系的「文明的探索」。
二、有些先修課程設計也未能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其科系的所學專業,如科技系的「木藝大師」與企管系的「人生哲學與批判性思考」,與課程連結明顯不足,大多先修課程都是選中機率低的通識課程,造成想雙主或輔系意願的學生選不到課。
三、為何設計「先修課程」?教務處表示,為了讓同學先瞭解該系所的專業,讓欲雙主修或輔系的同學先瞭解其所學,避免取得資格後才發現與自己想像有落差。不過,因為許多科系的必修課無法有效「擋修」,造成他系學生在取得雙主修資格前便提前開始修習該科系的課,讓「先修課程」形同虛設。
教務處針對「登記制」的因應措施
為解決「登記先修制」上路後產生的種種問題,教務處未來可能將針對上述問題現況可能會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其中,關於登記數量上限與資格存續相關規定,已於本學年教務會議通過修正。
  1. 經「109學年度第一次教務會議」通過,雙主修、輔系的申請限制改為學生登記(含甄選)雙主修及輔系資格合計以二個為限,且取得資格後連續兩學期未修讀該科系課程,需重新申請登記
  2. 調整先修課程,朝向適應不同系所專業,確實達成幫助同學探索該系所專業之目的。
  3. 重新思考各系必修課程的「擋修」制度,強制同學應先修完先修課程,再開始修習該系所的其他課程。
不過,實際發展仍須持續評估學生登記現況進行調整,且也需持續與系所、教師、學生溝通,因此雙主修、輔系辦法仍存在許多變數,可參考下列延伸閱讀內容。
臺師大的師生怎麼看?
歷史系王麒銘老師表示,先修課程對於學生認識系所效果有限,課程中帶來的興趣和學生自己對那個系所的深入研究與熱忱更重要,從老師的立場來說,我們只能教授專業領域知識,然後讓學生自由探索並選擇,至於開課人數過多或過少的問題,我們也只能接受。另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學生認為,先修課程意義不大,有興趣的學生就算沒有先修課程也會自己往深處探究,沒興趣或無法忍受的學生自然就會退選,老師對大家的標準不會因為是外系就不同,鼓勵多元學系的方式很多,但先修課程絕對不會是最好的方法。
我們怎麼想?
臺師大學生會認為,登記制提升學生們在選課上的自由程度,不過卻因申請條件放寬導致雙主輔系統無法有效承載學生需求數量,以致延伸許多問題。學生會強調,校方鼓勵學生多元發展、打破雙主輔門檻,該會給予肯定,不過若沒有健全的制度,反而會讓這番美意產生質變。因此,學生會建議教務處發現問題後適時調整制度,讓每一項措施發揮最大效能,才是讓師大轉型成多元大學的硬實力。
獅鴨是誰?臺師大第25屆學生會新聞部大解密!
我們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25屆學生會,本屆「新聞部」以獅鴨之姿強勢回歸,以兩週一集Podcast為主題設定,輔以圖文、影音新聞進行深入報導,完整臺師大校園學生權益、議題討論、生活剪影的環境。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降低上述內容的接觸門檻、增進學生間的交流,最終達成強而有力、由下而上的學生能量。
PODCAS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獅鴨電台 Shiya Radio
獅鴨電台 Shiya Radio
我們是臺師大第25屆學生會新聞部! 歡迎關注我們的Podcast頻道,這裡也會不定期推出Podcast延伸內容,讓我們跟著獅鴨一起關注師大的大小事!歡迎到各大平台直接搜尋「獅鴨電台 Shiya Radi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