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台灣觀察】泛綠營的路線競爭

2020/10/1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說雖然目前是由民進黨籍的蔡英文總統執政,以民進黨為主的泛綠陣營一般被視為比較偏向本土意識,主張台灣獨立。但這樣的看法,並不十分精確,因為在蔡英文贏得第二次總統大選前,不止受到國民黨的嚴厲挑戰,屬於泛綠營的深綠獨派團體,也曾希望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不管是喜樂島聯盟或是民進黨黨內的初選挑戰者賴清德,其實都代表了泛綠營的另外一個路線。蔡英文雖然在第二次總統大選中,又再度率領民進黨全面執政,卻不代表這些路線之爭已經完全解決。蔡英文所代表的「務實獨立」派與深綠獨派團體所代表的「正名制憲」派,未來可能還要再次對決。
蔡英文與賴清德的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競爭,其實就代表了獨派路線的衝突。
不過泛綠營的路線之爭,其實是屢見不鮮的,遠在民進黨還沒有成立之前,當時所謂的「黨外勢力」已有過路線之爭。受到國民黨迫害監視的異議份子們,有一部份人的主張「街頭路線」,也就是持續以街頭抗議、不合作運動、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體制,來推翻國民黨的一黨執政。而另一部份人則主張應該要走「議會路線」,參與中華民國政府的選舉,加入各級議會,來尋找反對運動的舞台。前者曾執行刺殺蔣經國的運動,也曾策畫多起街頭激烈示威事件,後者則加入當時的省議會選舉,與後來的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這場路線之爭,結束的部份原因在於蔣經國晚年逐步開放黨禁與報禁,各級議會也的確給了「議會路線」更多舞台。同時台灣經濟快速起飛,各種街頭示威活動雖然層出不窮,但過於激進的主張,並不受當時社會認同。再加上李登輝繼任總統以後,加速民主改革,萬年國代退職,立法院也全面改選,而讓「議會路線」成為了反對運動的主流,「街頭路線」於是逐漸退出舞台。而在此同時,由眾多「黨外人士」所剛剛創立的民進黨,其實也隱含路線之爭,因為「黨外人士」是所有討厭國民黨的人,所聚集在一起的團體,這當中也包含了許多外省人,他們支持民主運動,但其中有一部份的人,對於台灣獨立運動是抱持著保留的態度。
這場路線之爭,在民進黨成立的那一天,就已經展開,但當時的處理方式是選擇暫時擱置,先共同爭取民主,避免剛剛成立的民進黨立刻分裂。不過這場路線之爭在後來民進黨大舉投入地方選舉以後,立刻浮上檯面。因為民進黨選擇以地方包圍中央,全力爭取本省籍選民的支持,因此在論述上常常訴諸台灣人所受到的壓迫,快速朝向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光譜移動。這樣的選舉策略在陳水扁第一次參選總統時,幾乎達到最高峰。這雖然讓民進黨快速獲得多數本省籍選民的支持,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民進黨被貼上台獨政黨的標籤,政黨之間的省籍情結變的更為涇渭分明。
當然,國民黨在面對民進黨的強烈挑戰下,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鐵票,因此也操作外省族群的危機感,讓這種情勢越演越烈。但很快的,藍綠雙方的不同意識形態加入了新的因素,那就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對投資中國市場的看法開始兩極他。在李登輝執政的時代,中國的經濟實力還在起步階段,李登輝在執政中期以後也掌握軍政大權,因此他的「戒急用忍」政策,還能暫時阻止台商大舉投資中國。但當時全球已經興起中國熱潮,龐大的吸引力幾乎已經勢不可擋。到了李登輝執政的最末期,連民進黨黨內都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一派認為應該「大膽西進」,而另一派則堅持應該延續「戒急用忍」的政策,阻止這股熱潮。
民進黨內的這個歧見越演越烈,但雙方也都同意,為了面對接下來的二○○○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必需要儘早解決這個歧視,形成共識,也一併討論民進黨對投資中國問題的態度,因此舉行了大辯論。結果卻是誰也沒有辦法說服誰,最後得出一個折衷版本稱為「強本西進」,等於是沒有結論的結論。接下來陳水扁執政時,朝小野大,一方面立法院不斷強硬通過各種開放投資中國的法案,另一方面民進黨本身的「強本西進」的這個結論,也讓陳水扁有理由妥協,形成陳水扁政府一方面以台灣意識為政治號召,在經濟上卻不斷加大與中國的依存度。在這樣的困境下,陳水扁只能選擇向深綠基本教義派靠攏,以獲得基本盤的支持。
在陳水扁驚險贏得連任,並引發國民黨長時間示威抗議下,藍綠對抗加遽。不論是有意或無意,雙方支持者均向光譜兩端移動。尤其是泛綠營深綠化的情況最為明顯。陳水扁推動的本土化意識,快速結合「制憲正名」運動,成為陳水扁主政下,泛綠營的論述主軸。但無論這個方向對或不對,陳水扁八年主政的結局,是綠營在二○○八年的大選中一敗塗地,國民黨再次奪回政權,馬英九挾國會的絕對多數,完全執政,讓泛綠營的「制憲正名」運動轉入民間。在民進黨情況最慘淡時,各派系領袖都不願意出來擔任黨主席,結果找來非民進黨嫡系出身的技術官僚蔡英文,由她暫時帶領民進黨,卻沒想到蔡英文成功穩住情勢,在短短幾年內快速成為新的派系共主,並再度奪回政權。
技術官僚出身的蔡英文,個性較為務實。她在民進黨大敗之際,檢討了過去的民進黨路線,改採李登輝時期的部份策略,奉行「只能做,不能說」的方式,專注於內政與改革制度。這種「務實獨立」的路線,也成為蔡英文政府的特色。但結合中華民國體制,重用技術官僚,不進行政治動員的方式,也讓蔡英文執政的前期飽受黨內與親綠團體的批評。特別是「制憲正名」派對蔡英文的不滿,溢於言表。蔡英文在失去泛綠營基本盤的支持下,民調長期積弱不振,讓「制憲正名」派獲得推出新候選人,以取代蔡英文的正當性。只是國際情勢的快速轉變化,蔡英文成功逆轉選情,還因為接下來成功防疫,獲得極高的民意支持度,更讓美、台關係來到有史以來的最佳時刻。
但問題在於,目前看來已成為泛綠營主流的「務實獨立」路線,能否在蔡英文時代結束後,繼續持續下去。目前看來「制憲正名」派並沒有放棄。擁有一定深綠基本盤支持的「制憲正名」派,絕對有實力在未來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初選中,左右選情。在後蔡英文時代,這場路線對決,恐怕很快會捲土重來,最有可能是在下一次的黨內初選中,就率先攤牌。可以這麼說,下一次的民進黨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將會決定民進黨未來的新路線,是要回到過去,還是走向未來。蔡英文所主張的「務實獨立」路線,絕對沒有現在看來的這麼穩固,因為兩年多前蔡英文低迷的民調,已證明這種路線不容易號召選民。而「制憲正名」派在長年發展下,擁有穩固的支持群眾,雖然目前氣勢低迷,卻也蓄勢待發,鹿死誰手,還在未定之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1K會員
408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