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從日本的水難經驗看河川使用者意識啟發的重要性

2020/09/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來談談,什麼是日本鄉民常說的「DQN放水流」?
在日本每年的8月15日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子,日本各地都會舉辦大規模紀念活動,然而去年2019這天的話題討論熱度竟然被「DQN放水流(DQNの川流れ)」給擠下。
(日本網路上所謂的「DQN」就是指教育程度低下、缺乏常識的不良人物,有時候也指沒有常識或缺乏知識的人。)
DQN放水流」這個詞彙則是指這種人常常不聽勸告跑去河邊玩水,最後仍遇難的現象。
當時日本九州已經正在遭受今年第10號颱風柯羅莎強烈侵襲,不過在終戰紀念前一天(8月14日)竟仍有7個大人帶著11個小孩,總共18個人跑去大分縣的大谷渓谷烤肉。
颱風天還跑去溪邊玩水的天才舉動當然讓他們18個人全部被暴漲的溪水困住,搜救隊從昨天晚上連夜救援到今天早上才好不容易把18人全部救出。
▌令人不安的巧合,「玄倉川水難事故」
有日本網友發現到,正好在20年前的同一天,1999年8月14日也發生過一件幾乎一模一樣的意外,甚至受難人數也相同,名為「玄倉川水難事故」。
1999年8月13日,12名大人帶著6名小孩,跟這次一樣正好總共18人,跑去神奈川縣的玄倉川河邊露營玩水、烤肉,可是當時日本各處的天氣非常不穩定,很多地方都下起豪大雨,包括神奈川縣全縣也發佈了大雨洪水警報,警察和上游水庫的管理人員多次勸阻這群人離開,他們堅持不願聽從。
1999年8月14日清晨,大雨已經下到洪水等級並且上游的水庫開始洩洪,這群堅持不走的人就被困在暴漲的河水當中,即使救難隊陸續抵達也對瘋狂的河水束手無策,就在媒體全程轉播之下被沖走…
最後其中13人死亡,遇難的4名小孩其中年紀最小者更只有1歲。
(事件參考來源https://news.gamme.com.tw/1657380
▌日本河川使用自由與安全対策
日本國土交通省於2012的研究將河川管理設施分為四大類,Ⅰ是完全開放給民眾的親水公園與河岸、Ⅱ是河川管理用道路,平時開放但必要時可進行管制,如堤防周圍等、Ⅲ是有溺死可能性的河床、溪流、Ⅳ是標明一般民眾禁止進入之水利設備,如水門等。
在台灣南投縣武界部落濁水溪上游河床的此次事件應該於上述分類中的第Ⅲ種。
▌河川利用者の自覚
針對第Ⅲ種如溪流、河床區域的管理中,研究提到應完全限制一般民眾自由使用,以規範任何可能的危險的行為,目的是為了保護用戶的生命和身體。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者們普遍認為在這第Ⅲ種大範圍的河流區域內,不太可能採取足夠的巡邏和風險規避措施來進行安全管理,基本上我們「必須仰賴使用者的自覺意識」來預防此區域的危險發生。
研究報告也提到作為河川管理的相關機構可以做的措施,有如在出入口提供危險訊息和洪水情況等有關河流的詳細資訊、政府也可在學校內教育與社會上的教育的來提昇使用意識等。
▌日本河川使用的中長期課題 —「意識啓発」
在研究末的結論中,日本學者提出了民眾及河川使用者的「意識啟發」這個中長期的課題目標與重要性。
從預防事故的角度出發,重要的是要大眾使用者認識到危險使用河流所帶來的風險極大,其後果應該自負。對政府及民間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這些河川使用者的意識,以提高河川管理者採取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和效率。
基於這些觀點,政府除了增加必要的安全措施及危險告示以外,可以通過學校教育或配合NGO等方式讓民眾從小培養自我責任感,如在校外教學等活動中宣傳河川使用知識等。也可促進當地居民的參與並傳播有關河川教育的訊息,向遊客明確指出可能發生危險的河流區域。
▌結論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即使是日本人謹慎的個性,發生重大水難後經過了二十年仍然有類似的狀況再發生,可以看出河川、溪流使用的意識培養不是一天可以促成的。台灣每年夏天的水難事件也層出不窮,特別是台灣溪流短急與夏季午後對流旺盛等原因讓台灣成為水難意外更為難解。
除了期待政府機關增加安全維護措施及增強人員訓練降低疏失以外,身為一般民眾我們,在增加河川使用知識與自覺提升方面也應該投入更多心力,以免憾事一再發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6會員
62內容數
因為喜歡觀察社會現象和政治評論,時常發表個人觀點而產生了這個專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