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文章數
514
追蹤數
161
已付費
107
追蹤專題
付費閱讀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ChatGPT創作
交流園地
未來殿堂
智慧寶庫
創作工坊
紅塵道場
療癒沖繩
回憶密室
絮叨角落
私房空間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ChatGPT創作
交流園地
未來殿堂
智慧寶庫
創作工坊
紅塵道場
療癒沖繩
回憶密室
絮叨角落
私房空間
智慧寶庫
如何在一個月內寫出12萬字小說?
其實精確一點的標題應該是「我如何在一個月內寫出12萬字穿越小說」。當然,每位作者的背景、基礎、專長各不相同,不可能有什麼放諸四海皆準的「武功祕笈」,所以這篇文章只能算是自我紀錄與經驗分享。不過若是能從中找到一些適合你的建議,那當然就更好了。 先跳到結論,答案只有一個:要有時間。
賴仕涵
2023-01-12
16
最糟糕的教養組合技 — 刀子口、豆腐心
本文既是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累積後的有感而發,更是希望提供台灣父母們一些參考。因為這樣的教養模式在東方社會很常見,台灣更是不遑多讓。 ★刀子口 最大特色就是「以責罵代替理解」、「以嘲諷代替鼓勵」。 責罵,因為這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問題處理方式。不需要花時間分析為何犯錯,不需要花心思了解子女內心的困
賴仕涵
2023-01-04
5
親疏遠近的拿捏智慧
前幾週的〈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一文獲得廣泛關注,文中我曾談到: 即使不是基於這些負面情緒而攻擊對方,光是「爽」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能驅動人類攻擊敵對陣營。這不就表示即使努力讓雙方放下痛恨、仇怨,效果也很有限?
賴仕涵
2022-08-03
6
如何學習「情緒表達」?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賴仕涵
2022-06-22
5
與病毒和平共存,你得學習斯多葛
終究,台灣還是得接軌國際,踏出「與病毒共存」這一步。然而,共存並非只是用嘴巴說說那麼輕鬆,而是得進行許多準備工作。除了政府相關單位的政策制訂、資源分配,每個人也有不少「課題」需要修習。本文將從「斯多葛哲學」(Stoicism)切入,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到「與病毒和平共存」。
賴仕涵
2022-05-02
5
一輩子從事同一份工作,是幸福或是不幸?
之前租屋處樓下有家小麵攤,幾年下來吃過無數次。從斑駁的店招與定價表就看得出頗有歷史,和老闆、老闆娘攀談確認後,果然已經開店超過30年。 我固定看診20年的牙醫師已經60多歲,工作將近40年,而且都在同一個地點開業。 其實在身心科診間中,也常見到面對「工作」這個重要的人生議題時,兩大類型的極端反應:
賴仕涵
2022-04-20
7
「言教不如身教」如何具體實踐?
雖然「言教不如身教」是句聽到膩的老話,但真要具體實踐,對許多人來說還是頗為抽象、困難。今天就來談談我的想法與建議。 這句話不只在親子、師生、長官部屬等關係中適用,甚至連對同輩、對長輩、對陌生人也適用(「見賢思齊」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總會有不少時刻礙於自身條件、外在限制等因素而無法做到「身教」
賴仕涵
2021-12-01
4
為什麼他的人生會歪掉?
「他明明從小都很乖,怎麼會做出這種事?」「他明明一直都很聽話,怎麼會突然變成這麼叛逆?」類似的話語相信大家都常聽到,尤其在近年來許多社會事件發生後。今天,就讓我們從「需求層次理論」切入,試著討論、釐清可能的原因,以及解決之道。
賴仕涵
2021-11-22
7
時間真的是金錢嗎?
過往年代,人們得花費較多時間從事工作與生活瑣事,能「自由運用」的時間因而不多。隨著科技發展,現代生活的便利性、舒適度都大大提高,但人們能自由運用的時間並未明顯增加,甚至「選擇」反而變少了。 這段話怎會如此矛盾?其實只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就不難理解:
賴仕涵
2021-11-17
4
面對人生中的「過猶不及」
世間人有百百種,面對人生的「心態」也各不相同。 這句話聽來虛無飄渺,實則深深影響我們每一刻的判斷、決定,以及每一天的所作、所為。 本文就從「過」與「不及」兩個極端來闡述,希望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思考的方向。 過:把人生想得太長,把自己想得太無敵、太幸運。
賴仕涵
2021-10-20
6
如何面對天災人禍?(下)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賴仕涵
2021-09-01
2
如何面對天災人禍?(上)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賴仕涵
2021-08-1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