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身體敘事的觀點來看《藍》片,嘴無疑是最重要的器官,拍攝時嘴唇的特寫特別多,不管是親吻時還是進食時,導演都很注重嘴唇的柔軟質感與背後的個性展現。
我沒有預期這會是這麼深沉而悲傷的故事。愛是這麼的痛徹心扉。
Adele太好懂了,她是一個眼神就把情緒全盤托出的人,包含她眼裡的渴望,她的那些不安與憂傷。為什麼要用Adele的角度說這個故事?我猜那是因為人類在愛裡總是甜蜜卻又卑微。
電影裡的Adele一直很寂寞。
她試圖融入但她一直不屬於Emma的群體,不論是哪個圈子都是格格不入的。
拉子夜店、遊行、藝術家聚會、藝廊,她的寂寞以各種方法表現,例如Emma與Liz談笑耳語時,螢幕上的老電影直白地投映出Adele內心的悵然無措。Adele選擇把自己原本的生活剝離了以後進入一個人的生活,卻像一滴油進入了水,沒有乳化,只能一直在水面上載浮載沉。雖說如此,Adele也沒有讓Emma真正的進入自己的生活圈就是了,以她的家庭的保守觀念,還有同儕的言語霸凌,這一切都是有風險的,年紀尚小的她還沒能力撐起這些險阻,也許這是種保護措施也說不定,她想保護自己,也不想讓Emma受傷。
不小心透露出的寂寞眼神與苦澀微笑。我覺得Adele不是沒有才華,但她下意識在找比較保守安穩的路走,一方面是家庭背景,一方面他一直把文學閱讀理解跟寫作視為非常個人、私密的經驗, 最後一方面是在Emma身邊待久了,曾經有的自信都被磨耗個精光......
愛的消逝的體現方法之一是愛人在你面前漸漸變得平庸。
Emma一直希望Adele可以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也許是某種更體面的職業,更好的心靈交流,更廣闊的眼界,或者應該說,理解。她希望她懂得她談論的克林姆和席勒。如同當時還年輕的她們能在長椅上一起談沙特、談文學,金色的陽光打在兩人之間。
友人說,面對這種狀態的Adele,Emma內心一定也很寂寞。
是的。
在Adele跟Emma的關係裡,他們都是寂寞的,
到頭來寂寞是這段關係中最真摯的情緒。
慾望是誠實的,但是慾望以外的東西更誠實,
誠實到闊別多年的兩人,和著眼淚吻得如此洶湧,
最後Emma還是拒絕了Adele的邀請。
她選擇抵抗她的激情。即使她是如此的無盡溫柔。
但是我們都要往前走了,我想她是這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