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 It′s Really Not for Me
有些明亮,並不適合餽贈給一隻深海魚類,你的好意只會瞎了他的眼。社會上有許多亮晃晃的目標、理想、模範、標準,金燦燦地耀眼,人們總是不由分說地將這些東西塞給自己、塞給別人。
吳曉樂在後記寫到,他想書寫的是,他個人從小到大的一些感受,與家人的聯繫,和身為一個女生的經驗。
很多人問過,為什麼關於女性的文字,不問新舊,老反覆出現三個字:愛自己。是這社會的愛都給了男人,還是女人笨的不會愛自己?
女人們都很請楚自己五官外貌個性的瑕疵,那是他們一路走來,旁人怕他們「搞不清楚狀況」,好意提醒他的成果。這些旁人多得族繁不及備載,男性、女性、同儕、家長,不論誰都能對「婦容」指點江山。
我是幸運的,生在都市小家庭,沒有兄弟,也缺少和家族親戚長輩相處的機會。唯一感受過的重男輕女,大概只有小學老師說的:「女生不能是長孫。」明明我就是爺爺名下孫輩裡最大的孩子。
人與人之間,一旦被放在天平上,就很難相互友善了。直到現在,單從社會上對於生男生女的祝福,就明白終究重量還是不對等,生女孩很好,但還是要生個男孩。只能期待新手爸媽們能無視這樣的尊尊教誨。
只能期待女性長輩們經歷過的,餐桌上看得到吃不到的雞蛋雞腿、得不到的受教育機會、「豬不肥,肥到狗去了」的責備,能在代代相傳裡消失,這樣厭女的、自厭的遺情,就別再繼承下去。
「女人的地位繫之於生育」,這聽起來像上古神話的句子,卻是現在進行式。即使學校的生物課已指出孩子性別的決定機制,「沒有生兒子」仍是社會上對女性品頭論足的幹話。至於沒有生孩子的,那簡直大逆不道。
人類實在是自尋煩惱的動物,先設定了許多條條框框(像是「豬得比狗肥」、「女人得生兒子」),再病態地追逐日子,庸庸碌碌一輩子。到最後,連一句「可是我不喜歡」都說不出口。
一個人能使自已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擁有不與人同的自由,即使社會上很多對於生活的想像都是很好很好的,也能說出「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對於物質的焦慮、對於金錢的執著、對於成本的堅持、對於漫遊的輕看,這些既定印象追趕著我們前進。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只為了提高行情,就算沒有能夸夸而談的業績,每次的起程和降落都不是浪費。
世界上有很多的罐頭,裡頭裝填著閃閃發亮的事物,迷人的職業、夢想、身分、生活方式,有些是我們想要的,有些是別人想要的。人們總是追逐著撬不開的、很難撬開的罐頭,如果必須開到手痛,至少選顆自己想要的罐頭。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