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他們在島嶼寫作《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

2019/08/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他們在島嶼寫作《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00:00:03
尋找背海的人,The Man behind the Book。
王文興,台灣小說家。
紀錄片以訪談、外景、作品朗讀、舞台劇等片段串聯,追蹤紀錄並介紹。
「我給自己很大的自由,走這條路。」這是在影片開頭,王文興對自己的描述。這樣的寫作自由對他來說,是絕地求生、是困獸之鬥。
現在是個什麼都很快速的年代,對一直都用電腦寫作(因為手寫跟不上思考速度)的我來說,打字是分分鐘幾十個字的事,而市面上的作者們更不用說,書是一本一本的在出。
和這完全徹底不同的是,王文興用7年寫《家變》(1973年出版),用25年寫《背海的人》(上冊1981年出版,下冊1999年出版)。
新的文體。
在「圖書館」的章節裡,王文興提到影響他深遠的一些作品,19世紀、20世紀的外國文學,像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讓他明白小說裡面內心世界的重要,還有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這些原文小說,讓他感受到比日常語言更有味道的文字,比起口語或流利的白話文,是更接近於抒情詩、散文詩的寫法。
因此在自己的作品,他發明很多新的字、很多文字的使用方法都和一般的不同,這些文字寫出專屬的美感、詩意、空間感。就像印象派畫家用畫筆,描繪深淺不同的綠,而他用文字,他的句子裡有畫面和音樂。
他用文字達到風格,用風格達到效果,這效果不只視覺,還有聽覺,他的作品是可以被唸出來的,每個字的字形、發音、語調,都是他特別挑選、反覆琢磨的。他用語言把你帶進他的世界裡,或是趕出去。
在影片裡的作品朗讀(部分作品,不是全部)可以發現,他用了很多我在小時候國文課的「冗詞贅字」,考試時會出在題目裡要挑出錯誤的那種。
一天35字。
牢房,王文興這麼稱呼自己每天寫作的地方,那是他在家裡隔出的一間斗室,很小,裡面除了桌椅之外一無所有。對他來說,寫作需要一種恆定,他每天要保持真空狀態一段時間,得以一字一字雕刻出作品。
影片裡有王文興在「牢房」寫作時的側錄,比起作家、或甚至是藝術家,那畫面看起來更像是苦行僧。紀錄片拍攝的時候,他正在寫作新的長篇小說,說已經寫五六年了,還寫不到一半。〔補注:他用13年寫《剪翼史》(2015年出版)。〕
他說那天寫了2小時,寫了35個字。35個字是什麼概念?這篇心得寫到這,我已經寫了超過350個字的兩倍。
填補空洞。
每個寫作的人,都有不同於他人的原因和意義,都有屬於自己的「寫字的模樣」。
在影片最後,王文興描述了對他來說,寫作是什麼:
「人生必須做一件,自己認為可以度過人生的工作。如果沒有什麼來填補的話,那是空洞的,填補完了以後,作品有什麼後果,完全不在考慮之列。」
「最重要的是在填補這個過程。」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4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