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時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滯留印度台僑搭計程車 抵達北部集中檢疫所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004300002.aspx
不只是口罩外交 唐鳳:民眾自願捐贈更增進聯繫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4300008.aspx
調查:疫情下網路授課 加大中國城鄉教育落差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004280300.aspx
比較環保快速 新加坡啟動無人機送貨服務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004290426.aspx
抗疫100天/台灣米「疫」外暴紅 海外急下單https://udn.com/news/story/121083/452895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疫情反助環境 IEA:全球能源碳排放將下降8%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04300303.aspx
憂密閉空間傳染風險 韓國露天汽車電影院正夯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3220231.aspx

AI界李白專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127內容數
從小就愛看各大報的AI界李白蔡宗翰教授發現,現今市面上很少有給小朋友讀的線上媒體,希望能開始做這件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宗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克服禁飛令 荷蘭中學生駕帆船從古巴橫渡大西洋回家[影] 武漢肺炎急難救助估22億 約11萬人受惠 ...
克服禁飛令 荷蘭中學生駕帆船從古巴橫渡大西洋回家[影] 武漢肺炎急難救助估22億 約11萬人受惠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2024.05.13 行政院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13)日前往臺中市出席「國1大雅系統交流道通車典禮」時表示,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施工團隊在施工期間克服COVID-19嚴峻疫情、營造人力短缺及物料價格飆漲等各種挑戰,採取施工與用地取得併行的作業方式,大幅縮短施工所需期程,使大雅系統交流道得以提早於今日通
Thumbnail
據報導,國民黨傅崐萁率訪問中國,中國不僅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開放台灣文旦柚輸中等措施,表示,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將透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 兩岸和平交流,算是好事。可是,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劣品假貨流竄,參諸過往的實際經驗,台灣恐又將再受難,堪稱是重大風險與隱憂,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2024.05.13 行政院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13)日前往臺中市出席「國1大雅系統交流道通車典禮」時表示,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施工團隊在施工期間克服COVID-19嚴峻疫情、營造人力短缺及物料價格飆漲等各種挑戰,採取施工與用地取得併行的作業方式,大幅縮短施工所需期程,使大雅系統交流道得以提早於今日通
Thumbnail
據報導,國民黨傅崐萁率訪問中國,中國不僅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馬祖旅遊、開放台灣文旦柚輸中等措施,表示,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將透過兩岸紅十字組織捐助。 兩岸和平交流,算是好事。可是,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劣品假貨流竄,參諸過往的實際經驗,台灣恐又將再受難,堪稱是重大風險與隱憂,需要特別留意。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
Thumbnail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率先引用印度官員說法,稱台印即將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 ,最多將開放10萬印度移工來台。此消息經台灣媒體翻譯,瞬間點燃網路輿論,與印度移工相關的文章連日登上社群媒體「Dcard」討論排行榜。   在Dcard及短影音平台TikTok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