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法一起入鏡,我的閱讀就是窩在懶骨頭和木頭地板上。
何謂經典?高價值內容、在歷史長河裡流傳至今,這是人們對於經典的直覺定義,聽到「經典」這兩個字,腦袋裡似乎就會浮現幾本封面模糊、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厚重書籍。
價值是很主觀的事,除了市面上、排行榜上、歷史記載上大家認定的那些所謂經典,每個看書的人應該都有那麼幾本書,默默地對自己影響深遠,深刻到骨子裡,直指靈魂核心。
以壹肆說為名開始「在看完之後」專題至今已累積 82 篇,也就是 82 本書的讀後紀錄,若要我從其中推薦書目,首先我要承認的是:我一直都沒有寫過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那些書。
雖然所謂的「最重要」完全只是就我個人而言。蝴蝶 seba 的眾多小說可以說是伴我成長的良方,言教身教,我想我有部分人格特質是來自書中角色的潛移默化(青少年嘛,當年師長的話都是耳邊風,小說裡的字句倒是奉為圭臬)。
作為一位說書人,蝴蝶的故事是芸芸眾生的故事,無論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最困難得永遠是一天天的日常。蝴蝶常說自己的故事老梗沒創意,因為主角永遠是女性,不論天生的個性和待人處事的歷練如何,總有那麼幾個關鍵的脾氣相似。
這次我選擇的是《徘徊》,以機敏著稱、多智近乎妖的江南陳家十七娘陳徘徊,長裾纏腰、安然垮著木屐扶著竹杖,晴雨陰夜都撐著桐花傘而行,是個據說能呼風喚雨(會看天氣和午後雷陣雨)溝通陰陽(會驗屍)的神醫。
在時代架空的大燕朝,南北陳家以孔孟為皮、墨家為骨,是隱藏極深的墨家傳人。曾經的帝王治世,在百家爭鳴又凋零之後,墨門之徒關心的永遠是百姓,所有主張都跟掌權者的奢侈背道而馳。
若要說誰是擁有最多感情糾葛和權力慾望的生物,人類絕對當之無愧,這樣自私自利的群體,能到今天都還生生不息,該是有多少人站在宏觀角度殫精竭力的籌謀,有多少聰明人在拯救世界。
相較於那些腦袋天生卡殼、應該列入絕症的人,我還是偏好聰明人,不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是書中故事,習慣將一切都絲絲入扣的準備妥當,甚至過度準備,耗費心神去接近還算過得去的結果(以徘徊的標準來說,得要完美無缺才是勉強及格)。
說了這麼多骨子裡的事,其實《徘徊》在博客來的分類是言情小說(披著華文羅曼史的皮),只是活著不只男女情愛和爭權奪利,算計再多說是為了他人,更是為了自己,又有何不可。
人生處處是變因,淡定和安然得來不易,幸好這世間好人還是比較多,雖然放棄比較容易,還是讓人願意再努力一下,去完成那些只有自己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