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文學學界的研究對象,不論古典、現代,非常偏向書面文學,口傳文學相較而言,比較弱勢。有心研究口傳文學或是原住民文學的人,這部紀念片也許能您帶來一些刺激。 如果您正在學習拍攝紀錄片,或是未來想從事田野調查,這部紀念片更能為您帶來啟發,因為片中除了呈現耆老們的口傳文學內容及觀點,也述說拍攝者、採訪者、報導者在採訪過程遇到各種困難、克服方法,及他們的心情。 紀錄片片名:「Lmuhuw言的記憶」 導演:鄭光博(Watan) 泰雅語翻譯:鄭光博(Watan)、芭翁‧都宓(Pagung Tomi) =========YOUTUBE上的影片介紹============== #2017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 泰雅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第三大族群,人口約有8萬8千人。1895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治理台灣時期進行皇民化運動,要求島上的人民說日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退出台灣,國民政府進入台灣推行山地平地化運動,要求人民說中文。在社會變遷下,沒有文字的泰雅族文化及語言逐漸消失。 本片紀錄一群長期記錄泰雅文史的工作小組,透過傳統領域的調查、Lmuhuw吟唱紀錄,發掘耆老們記憶中的口傳歷史。Lmuhuw被比喻為泰雅族的羅馬史詩,透過口說、吟唱、對話等各種方式,將祖先遷移的路線、訓誡、地名、歷史、生活規範、生態知識等傳承後代子孫。文史工作小組希望藉由不同耆老的採集內容,推知泰雅族遷移過程,並建立泰雅族自身觀點的泰雅民族史。但是,耆老凋零,文史工作者本身也面臨了一些困境。 ***版權所有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