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做工的人”!(We All Are “Workers”!)

更新於 2021/02/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內容有”劇透”,請斟酌”服用”!※
小的時候,每天晚上都很喜歡看八點檔。然而因為課業壓力等因素而漸漸不看。
後來,八點檔的每集時間變長,從1小時延長到2小時;且集數從幾十集增加到幾百集。而每集的對話很長,導致演員因此過勞,但品質也沒有提升。
因此我選擇了看電影,因為每部電影,平均只有2個多小時,因此其對話很精簡。但是,每個鏡頭或是演員的肢體動作就很關鍵和重要,不可輕忽!
就跟《夕霧花園》(The Garden of Evening Mists)中由阿部寬飾演的日本園藝師中村有朋說過,要學習園藝,其他藝術也要跟著學習,例如刺青與茶道等藝術。
因此,如果要看懂電影,除了靠老師和影評人講解外,還須要參閱幕後花絮、映後座談、原著小說、電影原聲帶、或拍攝場景等,因此要看懂電影而有啟發並不容易。
然而近年來,不少優質的電視劇,例如《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也讓我不得不把視野轉向這些電視劇,而我選擇看和我生長歷程相似的《做工的人》(Workers)。
當我小的時候,父親是在某間預拌混凝土廠上班,我家人也經常去該工廠,目前已經退休。長大後,因著考試成績分發至土木科系就讀。而熱心的父親也會經常帶我去工廠和工地參觀,甚至把我同學一起找去拍照並撰寫成報告,而我也對此工業熟悉。當兵退伍後,陰錯陽差地進入工程業上班,在3年多的時間內,工作地點從辦公室外派到工廠、工地、和倉庫等處,除了接觸到不少工程師,也接觸到各種工人、外包廠商、與業主。爾後轉職到市政府與監理所服務,雖然大多數的時間是在第一線的窗口為民服務,看似人生轉了一個大彎,然而接觸到的人,除了市井小民外,更多是最底層的"計程車職業駕駛"。這也培養我同理心,特別是對基層的人民。
這樣的經歷,使得愛看電影的我,對於鍾孟宏導演(同時也是攝影師中島長雄)之作品《一路順風》(Godspeed)中描述的計程車職業駕駛與陽光普照(A Sun)中描述的計程車職業駕駛與汽車保養美容商、黃信堯導演(同時也是編劇)的《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中描述的警衛保全與資源回收業者,以及今年推出的日本片《福島50英雄》(Fukushima 50)中描述的工程師與作業員等之遭遇,除了熟悉與同情外,更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剛看本片的時候,我就納悶為何”做工的人”專指工地工人!?後來看到由林韋君飾演的餐廳服務生秀玲,同時也是柯叔元飾演的鐵工阿欽前女友說,其實我在餐廳工作也是”做工的人”,只是工作地點是餐廳,而不是工地。我就能感同身受。
片中的工人很自卑,但其實無論是工地工人、餐廳員工、神職人員、軍公教、便利商店店員、檳榔西施、妓女、甚至是受刑人,都是”做工的人”(Workers)!更應該感同身受。
雖然有階級制度,但也更應該有同理心。
例如片中的總經理去工地視察時,看到由李銘順飾演的鐵工阿祈因身體不舒服而在工地休息時,不應該指責他而讓他沒有工作。雖然總經理日理萬機,背負著公司營運壓力,但也不該發洩在基層工人身上。
另一部日本片《福島50英雄》(Fukushima 50),將這種外行領導內容的階級官僚制度描述地更貼切。當前線的電廠員工因為救災而忙到暈頭轉向時,總理竟然跑去視察!?還要求底下的人要簡報,並在電廠發洩情緒。把自己對於電廠運作與救災流程的外行展現地淋漓盡致。
至於為何會有這樣的觀念呢?可能原因是雖然理工電資學院的課程中需要不少複雜的數理和技術門檻,但台灣人仍舊認為基層的工人沒有前途或比較骯髒低賤,而導致不少擁有高技術門檻的工人往往社經地位低且收入不穩定。
有不少名嘴與報導常批評,工地缺工且薪水高,為何現在的大學生不肯屈就吃苦去從事相關工作,而把機會給外勞?我心中OS,如果那麼好賺,你們為何要當名嘴和記者!?
說這種話的人,表示其對於相關產業和制度一知半解。
因為工地工人雖然是高技術門檻且日薪高的工作,但採取”點工制”,只要請假或工地完工就無法領日薪;且在工地工作是高工時、高風險、與高壓力,容易碰上職災並得到慢性病,賺到的錢都拿去繳罰單、賠錢、與看病,所以男主角阿祈感概,雖然一生蓋了不少建案,但都買不起。而社經地位也偏低。
為何要請外勞呢?我家曾經請過印尼看護,和她們談過,係因在印尼工廠當女工每日工時長達12小時,但收入遠低於台灣;而在台灣,雖然僅能領最低基本工資,且要負擔仲介費。但雇主須提供食宿,使的存下來的錢可以在印尼鄉下蓋房子;且當外勞可學到中文、餐飲、長照、或工程等專業技能而帶回印尼工作。
而不少工學院的畢業生,大學畢業後會去唸碩士”洗學歷”,除非有意念博士往學術界發展,否則畢業後的出路不外乎走考試路線,進入工程公司、科學園區、或公部門擔任工程師或公務員。這些工作雖然也是高工時、高風險、與高壓力,但除了社經地位高之外,就算被單位冷凍,至少還是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吃不飽也餓不死,請假也不會扣薪水甚至被鼓勵。
近年來,因為唸研究所洗學歷的成本效益不高,並且也是要經過不少考試,有不少人大學畢業後直接走考試路線進入職場服務。
回到本劇,劇中最大的亮點是李銘順飾演的鐵工阿祈。我以前只知道他是傑出的星馬演員,拿過金鐘獎最佳男主角,並看過他在《熱帶雨》(Wet Season)中飾演冷落妻子的丈夫,工作為上班族。
而他在劇中整個轉型,為了飾演鐵工,把自己增胖,勤練台語,演得有模有樣。
特別是他和游安順飾演的板模包商昌哥、薛仕凌飾演的怪手駕駛阿全在工地裡組成的「噗嚨共」三人組,感覺很像印度片《三個傻瓜》(3 Idiots)。但三個傻瓜其實大智若愚,畢竟在印尼能考上理工學院均算是天之驕子,該片是用來批判印度的理工教育太過僵化且填鴨式,最後的主角在危急時刻跟馬蓋仙一樣可以靈活運用所學。
而本劇的「噗嚨共」三人組整天想著如何發大財,最後被騙。但是有一天男主角阿祈的小孩對中統一發票200萬後,卻決定瞞著家人將發票捐給往生同事的家屬而被曾珮瑜飾演妻子美鳳誤解挨罵。
曾經有個研究,當將錢給富人後,通常會將大多數的錢存起來,目的是要投資理財,除非錢太多或為了節稅,才會把錢拿去做公益;但是給窮人或遊民,雖然不會投資理財或儲蓄,但其消費金額較少,通常只會滿足日常所需,剩餘的錢會退還回去或是救濟其他窮人。片中的「噗嚨共」三人組就是屬於後者。
而其小孩,也遺傳到了父母親的愛心。
先談曾敬驊,他在大學就讀期間首部主演的電影《返校》(Detention)中飾演被白色恐怖迫害的高中生而一鳴驚人;在本劇中雖然也是飾演高中生小傑,但遺傳到父親阿祈的正義感。
因此會在常去的便利商店內幫助由項婕如飾演的店員小玉,就算知道小玉的母親是由方宥心飾演的妓女,父親坐牢,但仍願意和她交往;而小玉也知道小傑家中的狀況,但也願意幫助他並和他在一起。
而由柯叔元飾演的阿祈弟弟阿欽,是謂技術精良的鐵工並賺到不少錢。但因為其身分而導致無法和前女友秀玲在一起,加上工作壓力大而採取吸毒和召妓等方式紓壓與維持體力,而那位妓女剛好就是小傑女友小玉的母親。雖然吸毒和召妓是不對的,但是臨死前將積蓄拿去救贖妓女,讓她贖身。畢竟妓女在他生前也幫助了不少,可見得在社會底層的人係充滿著同理心而會互相幫助,且不會錙銖必較。
本劇中幾個女性的角色,如曾珮瑜飾演的美鳳和苗可麗飾演的昌哥妻子昌嫂也不惶多讓。因為將女性情緒化但堅忍不拔的一面展現地淋漓盡致。更值得一提地,連本劇的導演和編劇,鄭芬芬,都是女性,可見得女
記得當我在唸土木系時,不少師生,包含我在內,偶而會討論甚至研究怎麼會有那麼多女生選擇唸土木,一個班、一個組、或一間研究室內女生的比例最多可將近二分之一?得到的理由(其實也是研究的成果)不外乎是,這些女生的理科很好、從建築科系轉唸、家中從事土木營造建築相關產業、甚至是被男朋友影響等等因素。
更進一步地討論,女生從土木系所畢業後可以從事的職業與工作?結論是甚麼都能做,甚至表現地比男生還要出色,反而是男生要擔心的工作會被女生搶走或取代,因此男生也要加油!而片中的女性也跟我遇到的女性很像,感性的時候很情緒化,但大多數都很理性,表現出堅忍不拔、精打細算的一面,不會像男生一樣爆衝或不切實際。
土木的英文是”civil engineering”,意思是”民生工程”;而公務員的英文是”civil servant”,意思是”公僕”。但本劇不但適合土木工程師或公務員看,更適合普羅大眾,因為看了會讓人更有同理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105內容數
電影音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每每搭火車下新竹,都會想「怎麼火車站這麼多外勞?」不管是桃園的、中壢的,抑或是新竹的火車站,站前總會聚集一群外勞。車廂內,也時有外勞坐著看手機,我偶爾幾次瞄到螢幕,看到的都大多是其他外勞的直播。 「外勞好愛直播」、「他們身上的香水味好重」等印象,就此烙在我的腦海裡。雖然我沒有那個意思,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我工作故我在》是一部以探討工作為主題的紀錄影集,它以現代社會的樣貌將影片分類成四個階段,從基層服務業與公司人員、到中層主管和小公司管理者、大公司老闆或總經理職務、一直到最後跨國企業或是多公司的總執行長等四個層面去探討工作對每個位階或階段的人的想法與看法,來想像未來人類的工作基礎,與可改善之處。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每每搭火車下新竹,都會想「怎麼火車站這麼多外勞?」不管是桃園的、中壢的,抑或是新竹的火車站,站前總會聚集一群外勞。車廂內,也時有外勞坐著看手機,我偶爾幾次瞄到螢幕,看到的都大多是其他外勞的直播。 「外勞好愛直播」、「他們身上的香水味好重」等印象,就此烙在我的腦海裡。雖然我沒有那個意思,
Thumbnail
《做工的人》(英語:Workers)是2020年的台灣電視劇集,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鄭芬芬執導,李銘順、柯叔元、游安順、苗可麗、薛仕凌、曾珮瑜主演,是台灣首部在大型工地實景拍攝的電視劇集。全劇共六集,在2020年5月10日起播出。
Thumbnail
“上班只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這句話雖然簡短,卻道出了許多人對現代工作的真實感受。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為了生計,我們每天奔波於辦公室和家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句話反映了人們對工作的複雜情感,以及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工作的戲劇性 工作常被比喻為一場戲劇,因為在工作中,我們經常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工地上遇到的工人,以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作者分享了對工作和生活的感悟。文章中處處透露著樸實和簡單的人生態度,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
Thumbnail
《我工作故我在》是一部以探討工作為主題的紀錄影集,它以現代社會的樣貌將影片分類成四個階段,從基層服務業與公司人員、到中層主管和小公司管理者、大公司老闆或總經理職務、一直到最後跨國企業或是多公司的總執行長等四個層面去探討工作對每個位階或階段的人的想法與看法,來想像未來人類的工作基礎,與可改善之處。
Thumbnail
  本劇經同名原著改編後,更加深理解了做工的人的工地環境(取景自位於台南正在興建中的29層樓建物)、工地食物鏈(環保局>工地主任>承包商=工頭=包頭>大師>小工>臨時工)、工種(噗嚨共三人組:鐵工阿祈、模板工阿昌和怪手司機阿全)、工地術語(「上手」:氧氣乙炔、「外事仔」:下班兼差、「41仔」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