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很好,只是我看的很痛苦──《K.I.N.G.:天災對策室》 初次閱讀心得

2020/08/2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書名:《K.I.N.G.:天災對策室》
作者:薛西斯
出版社:獨步文化
售價:499元

前言
這本書是我看的很痛苦的一本小說。我看到一半就在想「怎麼還不完結」,看到中後段甚至直接跳過劇情,從頭到尾都讓我有「還是先去看別本書再回來吧」的心情。
我完全就是出於要完成作業的感覺看完這本書的。
一開始我就知道我會看的很痛苦,因為很明顯我與作者的腦迴路沒辦法引發共鳴。這點造成了我覺得無論這部多麼精彩我都不會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是好是壞、我該不該推薦,成了我很困擾的一點。因為說不好嘛,比下有餘;說好嘛,比上不足。
我沒看過作者之前的書,這算是第一次接觸吧。給我的觀感是──微妙
我覺得我必須要用很多模稜兩可的詞才能表達這本小說給我的感想,因為這本書絕對不差,但可惜的是作者的想法我沒辦法理解。
我比較能理解的應該只有「文筆」。這也是我唯一能說出口的優點。
如果還有甚麼想說的話,大概就是一本能「從頭吐槽到結束,但是吐槽後會感到很空虛」的作品。
如果說到這裡還沒關掉網頁的話,就繼續吧。

設定
設定我想分為兩類:「天災」以及「台灣」。
天災簡單來說就是超能力。不過不是與生俱來的那種,比較像是......寄生?可以理解成像是《東京喰種》中金木研的感覺。
詳細就不說了,反正就是名為「天災」的怪物會寄生到人類身上,而被寄生的人類能使用其超能力。如果有經過訓練那就是正義的一方,如果沒經過就可能成為惡徒。
如果有看過《心靈判官》,就是執行官與潛在犯的區別。
一時想不出有甚麼更好的解釋方法,先這樣吧。
我覺得超能力這塊雖然很多地方有滿滿的既視感,但整體來說還是很優秀,不過不到完美的程度。就是絕對挑的出BUG,但不會太過影響閱讀體驗。
不過,我覺得沒有說運用的很好,中規中矩。
接下來我想談的是「台灣」。本書的設定是在「台北」,就你我熟知的那個台北。
怎麼說呢,我覺得如果是架空世界,我的觀感會比較好。
首先我不是台北人,所以我在「代入感」上就有一定的落差。對我而言就好像看見電影上的場景,沒有特別的感覺。
這點我覺得因人而異,所以我會下這個結論主要是第二點。
我覺得本書設定最大的缺點,便是「故事舞台的不明確」。甚麼意思?簡單來說故事發生的舞台是在台北,而故事的背景簡單來說是「接受末日之後日常」的感覺。
可以理解成「921地震」過後,已經重建完的時期──雖然家園已經被嚴重破壞過,但已經重建完成,只能從留下的損傷知道曾經發生了甚麼。
但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作者把「焦點」全放在了台北市之上,反而給了我有種「好像全台灣只剩下台北市」的感覺。
是缺點嗎?我個人認為,一半一半吧。因為故事的舞台就在台北市,所以鎖定在台北上頭沒什麼不對。但問題就在於作者塑造的「末日感」實在太過強烈,所以有了違和感。
以及槽點。
如果是架空世界,末日後就只剩下這個地區,不是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嗎?我的想法是這樣,當然主要原因是我對於台北真的沒什麼感情,我可是連101在信義區都是寫這篇時google才知道的喔。
總而言之呢,我個人認為設定的部分整體來說沒有特別出色的亮點,大概就是及格分又超過一點點吧。
當然我會覺得普通是因為我真的看太多作品,所以看著看著都覺得好像有不少作品的影子在裏頭。
可能會有人覺得很新穎很不錯,這點就有點主觀啦。但可以確定的是不是那種提出來就是要扣分的點。

角色
角色部份我想簡單講。就是有些人的行為邏輯其實不太明白,然後有種尷尬的中二。
而我覺得最糟糕的是女主,沒有之一。
我看了很尷尬想跳過的都是女主的行為。
因為書背面的介紹有所以我就直說了。就是女主父親被當作嫌疑犯抓走的時候,女主很激烈的進行著反抗,像是質問「為什麼要抓我爸」、「你們對他做了什麼」之類的言論。
但是先前女主與他父親的行為都是──吵架。別人叫錯她的姓氏(女主從母姓)都會生氣的那種,這狀態下會有這麼激烈的反應我其實無法理解。
主要問題是我們很難從作者的描述中得知「角色」現在的想法,很多東西其實都是要靠猜的。因為文字上給我的觀感就是「這對父女感情很差」,我必須自己去領悟「只是女主在賭氣」,這感覺其實沒有說很優。
然後很多地方其實我覺得情緒可以再更多推一點點,但是可能作者比較偏理性的關係,所以沒有過多感性的描寫,有點點可惜。
可惜的原因劇情講。
角色性格基本都有凸顯出來,不過不重要角色的工具人感有點過重。
整體可惜。

劇情
劇情是整本小說的硬傷所在,簡單來說就是──
三主線。
如果這本書不是579頁,這麼寫絕對炸掉。
稍微說說我對三條線的看法。
我分為:天災線、回憶線、父女親情線。

1.天災線
又稱推理線。只能說作者推理真的有點功夫啊,一開始看書腰上寫說「對於台灣推理的未來,備感信心」,其實我是有點懷疑的。看完後,我覺得──
好啦,是真的還不錯啦。能不能撐起台灣推理小說這塊我一個推理小說寫的亂七八糟的人不敢評論,但我敢說推理部分是真的還不錯,該有的都有,架構還蠻完整的。
不過看到最後我有種推理線好像不是本體的感覺。

2.回憶線
簡單來說就是解釋配角的「覺悟」的一條線。本人跳過的劇情都是回憶線。
還記得〈角色〉那邊說可惜的地方嗎?就是這邊。
首先,我是抱持著這是本「推理小說」去看的,所以我認為進入回憶片段應該表示「這個人的過去與這次的案件有關聯」,但看下來......應該沒有。
會說應該是因為我幾乎都跳過了XD
而會跳過的原因,是因為真的看到很想直接快轉。

我的想法很單純:如果後面劇情我看不懂就代表真的要看。
結果,我沒看。代表什麼意思我想很清楚了。
可能有一點點影響啦,不敢把話說太滿,但整體來說是沒有影響的,大概。
後來看到後記發現作者是想寫「群像劇」。說實話我有稍微去查查看自己有沒有看過的群像劇作品,意外的很多作品都只有看過幾集,反正都沒追完就是了。
如果以這個角度去看的話,我覺得......也沒有很好。
稍微查了下,所謂的「群像劇」簡單可以理解成「每名角色的戲份會在不同章節而有所不同,但絕對沒有比較偏重任何一個人」。
就好比說棒球吧,應該沒有哪一個職位特別重要的說法吧?但是在不同情況觀眾聚焦的地方會有所不同,像是沒有人會在投球時去看外野手在幹嘛吧?都是看投手跟捕手啊。
但問題是,我覺得女主的戲份有點太重了。
以至於第一篇角色的回憶篇出現的時候,我的感想是「我看這個幹嘛」?沒有讓我有這個人是主角的感覺。
這就是我認為問題所在:全數劇情都繞著女主在跑,自然而然根本不會把他們當作重要角色。而且作者對於角色心境的描寫不足,沒辦法讓讀者更加想認識這個人──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所以當我看到角色回憶線的時候,我完全就是不想了解,所以看著看著就想跳過。
看到書腰寫甚麼「對台灣推理的未來信心倍增」,害我有完全不同的期許XD
不過就我目前回想的記憶來看,我覺得還是有一點問題。就是回憶篇會讓劇情的節奏變得更加奇怪。
假設ABC三個事件,順序如下:A→B→C。
作者講A的時候就只講A事件的東西,B事件的時候就只講B事件的東西。所以會給了我很明確的「明明事情都沒有結束,為什麼好像事情都解決了沒有人提?」的感覺。所以本身的劇情節奏就等同被切割過了,但因為我認為ABC三者應該有關聯所以只是想要吐槽而已。
問題是回憶篇假設是「事件4」好了,接起來就會變成:
A→B→C→4→A→B→C。
一來是原本就打斷的劇情會斷個更零碎,二來是講述的東西又好像跟ABC三個事件毫無關係。於是就變成我很想知道A事件發生了甚麼事情,但插入的回憶篇又完全無關,變得我就直接跳過。

3.父女親情線
其實跟回憶線類似,不過是女主她的過去回憶。
我覺得這條線給我的觀感沒有那麼難接受。
很簡單的道理,因為我認定女主是「主角」。所以我會想知道她過去發生了甚麼事情,而且她的過去我的確看到有埋下伏筆,所以我個人沒有跳過這段線。
但我不會把這條線併入「天災線」,原因是我覺得這本書的回憶片段都有些多餘。因為我主要是想看「天災線」,所以我認為父女間的親情寫出來是會打斷節奏的。
我沒跳過的反而都說比較少,是怎麼回事啊XD

三主線作品我認為就是一本書內同時存在著「三條可獨立的主線」,每一條主線都能各自寫成一本書。


多主線作品我個人認為是目前還沒看到優點的寫法,我目前還沒看到有寫的很優秀的,所以沒辦法說優點。


我一直以為多主線作品是因為受到字數限制才會寫不好的,畢竟一本書十萬字,多主線就會被瓜分掉啦。就好比一個大餅就這麼大,越多人分單然每個人分到的量就比較少。
但這部的字數絕對沒有這個問題。三條主線都有各自完全發揮來,要我形容就不是多個人去分一塊大餅而是直接按照人數量身訂做的。


然後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因為劇情間太過獨立,所以導致閱讀體驗沒有很好。就好比說其它作品都是排隊10分鐘可以買到五本書,那麼這部給我的感覺就是雖然排隊只要2分鐘但每次只能買一本。


雖然時間花費相同,但是中間的過程卻大不相同。

不過劇情是真的都還不錯,有一定的水準。

就如同我的舉例,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

結論
咳咳,下個結論吧。
我覺得由我來評論劇情顯然沒有什麼資格,因為沒有真正看到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東西。事實上直到我看到後記為止,我都不知道自己打開這本書的方式錯了。
難怪我就覺得怎麼有一大堆莫名其妙跟推理無關的東西XD
不過我覺得不會太過影響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因為我不是「不符合自己期望」才跳過劇情的,而是「我看到有點厭煩了」才跳劇情,所以我不覺得如果我拋開所有的成見去看這本,觀感會比較好。
我覺得《K.I.N.G.:天災對策室》,是一本不錯但很吃電波的作品。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其魅力的。
它有自己的受眾,但很顯然受眾不會是我。
我看的很痛苦,但不代表我覺得其他人也會看得很痛苦。
它沒有打動到我,就這麼簡單。
要我說的話,如果想看「純推理」的讀者可以略過這本。
畢竟我一開始是認為這是「推理小說」才去看的,我覺得我說出這句話是可以的。
或許把它當成「帶點懸疑的末日奇幻類小說」,閱讀觀感會比較好。
至於「群像劇」的話......我認為是失敗的。原因就是女主的戲份太重了,而且整起事件又全部都與女主有關,導致無論哪名角色做的事情都下意識認為與女主脫不了關係。感覺就好像公司老闆的秘書涉嫌洗錢,一定都會認為老闆也有參與──差不多這個意思。
發現這篇寫出來好像廢話XD
小提醒喔,據說這本書有四十萬字XD
然後我個人認為字體看起來有點小,感覺好像是字距比較擠。所以如果眼睛沒有很好的讀者我會說實體書可能不要考慮。

評分:5.5/10

以上是第一次閱讀心得,純屬個人意見。
※縮圖引用自獨步文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會員
103內容數
分享一些玩過的遊戲的感想或心得,以PC為主。主要遊玩:文字冒險、RPG、Rogue-like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