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不再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重陽節郊遊的時候,從某人處聽聞她已經離開了香港,去了英國,而且七月初就已經匆匆而別。事前沒有一絲透露和一句道別,事後也一樣毫無音信,甚至在社交網絡上也沒有一點痕跡。她從這座城市突然消失,無論對她,還是身邊的朋友如我,都絕對不是徐志摩筆下「輕輕的我走了」那種不起漣漪的故作瀟灑,而是逃難般的沉重。
滄海又桑田後,還剩下多少呢?
現在算來,她離開的時間剛好是香港「被實施」國安法的七月。我當然知道她從「佔領中環」到「時代革命」的立場和取態,她也在不同社交媒體有清晰的表態,但印象中她只是參加過不同集會和遊行中普通的一員,從來沒有走在最前,也沒有任何高調標遷出來的行動。因此,她突然無聲無息地離開,所有人都覺得沉重和壓抑,但也很淡然。這個艱困,看不到希望的時刻,白色恐怖籠罩下,走還是不走,逃不是不逃,沒有誰比誰更清高,更有道義。
一天過後,從社交媒體怗子上看見朋友的兒子前往加拿大。往海外讀書本來也沒有神麼特別,香港人往海外留學的比例一向超高,但已經是十月尾十一月初了,真的往海外升學的早應該已經安排成行了,何況美加一直沒有嚴格封關,只是航班大減而已。我這個朋友相當熟絡,還經常約在一起跑步,又是教會同一個團契的,但大家都沒有聽聞他們安排兒子赴海外讀書的任何動靜,直到看見在網絡上的怗子。朋友們都估計他們的孩子讀完書後不會再回來香港了。
英國公布明年一月底開始,接受過百萬BNO持有人,獲取長達五年的入境簽證,而且可以申請在當地定居;多個歐美國家、台灣等也開通港人的難民定居和特輸入境通道,相信離開的人數會相當大量。每次看和朋友的各種合照,我都會想兩三年後,相片中還有多少人仍流在香港呢?有多少不正常的離別呢?那種無聲無息,告別也沒有一聲的斷捨離,實在不好受,有說不出的難過,根本不會問「哪天在重聚」。
我在中國出生,移居香港,沒有BNO,難以遷居台灣,也沒有甚麼專業資格和財富可以移民;我也不是最前線的戰士和風頭人物,不會走難、流亡、偷渡。我年紀不輕,孤身一人,沒有家庭負擔,也未必再有能力和衝勁在新的地方從零開始一切。只是,我就只能愁坐這城,在高壓的鬱結中度日嗎?我害怕這種無語問蒼天的苦澀。
avatar-img
4會員
6內容數
無論新經濟、舊經濟、政治、社會、宗教,四處都充斥著以謊言掩飾謊言,明知自己講大話,明知別人都知道自己講大話,卻仍然要自欺欺人,妄想着謊言可以成為真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特區政府在中央鼎力支持下的新冠病毒「全民驗毒」行動,兩星期總共有1,783,000人次參與了自願檢測,證實了32宗個案,比例為0.0017%。到底不足四分一總人口的參與比例算不算是「全民」呢?能否找到合理數量的隱形病毒傳播者呢?在特區政府眼中和口中,只能有一個答案,凡中央支持的只可以成功。
特區政府在中央鼎力支持下的新冠病毒「全民驗毒」行動,兩星期總共有1,783,000人次參與了自願檢測,證實了32宗個案,比例為0.0017%。到底不足四分一總人口的參與比例算不算是「全民」呢?能否找到合理數量的隱形病毒傳播者呢?在特區政府眼中和口中,只能有一個答案,凡中央支持的只可以成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離開,對於我來說,是必然的選擇,也帶了一點「逃」的意味。 那時候,走得很匆忙,離愁別緒都來不及觸動我的神經,在一場又一場的短聚後,轉眼間已經到了機場的出境閘口。 對於香港,我只留下愧疚。 以前在中文系混日子的時候,讀過唐君毅先生的《說中華民族的花果飄零》,當年讀得先生弘揚中國文化的堅毅,可沒有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最近學到一個耐人尋味的新詞:「近鄉情怯」 ──遊子離家鄉越近,心情反越不平靜。不單擔憂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又懷有半分惟恐愧對親朋的意味。就如當初自己要在IG上出post說要回到香港常住時,總有份逃兵要回營自首的不安蠕動至脊髓。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這幾天因為朋友的邀請, 我回到了恆春。 回到這個我曾經失戀,毅然決然跑來這邊一個月的地方, 我是真的很孬,因為失戀選擇離職、離開桃園、啥都不要。 是說要逃避也好,用另外一種方式面對也好, 總之老娘就是想要做自己,不想要管世俗的眼光。 身邊的朋友總說,你這樣不好吧、你要不要再多想一點, 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離開,對於我來說,是必然的選擇,也帶了一點「逃」的意味。 那時候,走得很匆忙,離愁別緒都來不及觸動我的神經,在一場又一場的短聚後,轉眼間已經到了機場的出境閘口。 對於香港,我只留下愧疚。 以前在中文系混日子的時候,讀過唐君毅先生的《說中華民族的花果飄零》,當年讀得先生弘揚中國文化的堅毅,可沒有
我不再追求相同滋味的早餐茶,不再用英文思考,也不再用英文作夢。
Thumbnail
臺灣人不說「北漂」,他們會用更多正向性的夢幻字眼,形容那些奔赴台北大都會的年輕人。 是啊,所以他們後來到底是怎麼走散的呢? 在只是個不紅的綜藝咖時,有回在捷運上,她習慣性戴著耳機,耳邊傳來懷舊女郎 的纏綿曲目,讓她一時鬼迷心竅地想起這個問題,忍不住摀著口罩染濕眼眶。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最近學到一個耐人尋味的新詞:「近鄉情怯」 ──遊子離家鄉越近,心情反越不平靜。不單擔憂家鄉發生了什麼不幸的事,又懷有半分惟恐愧對親朋的意味。就如當初自己要在IG上出post說要回到香港常住時,總有份逃兵要回營自首的不安蠕動至脊髓。
Thumbnail
本文作者通過主觀個人觀察,預測了香港的可能變化情況。文章指出,短期內雖不會有大變化,但洗牌已經開始。作者認為,香港人將會經歷身份認同、生計維持和社會壓力等多重變化,並針對不同類型的香港人做出了一些主觀預測。
這幾天因為朋友的邀請, 我回到了恆春。 回到這個我曾經失戀,毅然決然跑來這邊一個月的地方, 我是真的很孬,因為失戀選擇離職、離開桃園、啥都不要。 是說要逃避也好,用另外一種方式面對也好, 總之老娘就是想要做自己,不想要管世俗的眼光。 身邊的朋友總說,你這樣不好吧、你要不要再多想一點,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