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淺談-消費型態與書店

2020/11/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認真來說我很難實際的切入一個能討論這個問題的核心,不論是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或是一個單純的買書人。從一個簡單的認知來說,你會什麼會願意去書店呢?是為了打發時間?買一本書?還是為了能與裡面的店員聊上一句?或是想要參加書店的活動。

談談需求

基本上最多的應該還是打發時間。因為書真的要買,網路上也有書店可以購買,你不會希望帶著五六本書的重量去逛街。另外書店的活動通常不是每天都有,就算有也是比較封閉的,需要事前報名的活動,沒有旁聽的選項,最多就是沒有額滿你或許能參加,但內容不一定會是你需要的。與其參加這樣的活動,相對地到網路事前報名,或是要參加即時的,不一定選在書店還會更有彈性。
那麼就打發時間來說,台灣最喜歡搞複合式,什麼咖啡、飲料、餐食,其實這個取代性很高,而且硬體通常很貴,加上人事等其他雜費的成本,最後並不會有高收益,還可能會更虧。所以我們暫且也把複合式拿掉。
對,經由上面的刪刪減減後,我們只要最單純的打發時間。消費者希望的是什麼?其實不一定要有能座的地方,站著也可以,很多時候你只害怕被店員盯著,像是白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就像是賊一樣。那店家呢?一次性收費就好,就像去餐廳一樣,都有低消。

入場費

我們先假設雙方在這裡都能達成協議,再來就可以討論到一點點定價的部分,先不要喊到嚇死人的高,就從20-30開始吧,約一本書的10%。當然這樣的入場費有時候是會被會員制吸收的,不過會員本身就已經有買到一定額度的書了,所以不用入場費也是很合理的。或是不用到會員,可以買書折抵。
現在已有的消費方案:
  1. 什麼都不買打發時間20-30
  2. 當天有買書折抵
  3. 會員不用入場費
從上面看,我們似乎已經有了三個配套,但實際玩法有很多,這裡就不深入討論。
最直接的收益來說,我們已經從0到20-30元這個區間。
我們還是會想要再提升一點,從站的到能簡單入座的程度,會需要更多的空間,一些硬體椅子的部分,入場費可能會到五十,但不會有人趕你。
50元說不定還能接受,因為有地方座。那麼到多少會緊繃呢?不論設備或裝潢在怎麼好,到100元基本已經很極限了。因為再來就要考慮到打發時間取代性的問題,畢竟50-100這個區間,大部分的咖啡店都能滿足。
不過我們先不要把期望抱得太大,或刻意造成什麼價格區間,就平民都能接受的20-30元開始,也先避免掉經常會討論的使用者付費的問題。

客群或人流

上面的還比較偏制式,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的20-30元起。我們不要再去看出版社的臉色,不用再跟書與數字玩遊戲。我們有沒有辦法去變成一間沒有那麼商業,又能玩出各種風格書店的路線呢?
或許是有可能的,因為光要說服消費者掏出20-30元的入場費,其實不論價格怎麼跑,最終的消費者群,可能還是那些平常就會逛書店、買書的人,而沒有實質客群的產生,也就還是沒有這筆收入。
從吸引陌生客群、淺在客群到願意掏出20-30元入場費這件事情,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就有很多種考量了。像是有沒有辦法利用文創或店內的空間,去做到一些在地化、小型掛展、或其他的會讓消費者願意拿出更高價格入場費,變得不再只是書與人,而有更多不同變化。

小結

我覺得有的時候被取代的並不是書店,而是消費模式,更不用說像是台灣這樣選擇性很多的國家。光是從開店還不用討論開什麼店,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若今天只是實體跟網路書店的,我覺得有的時候並非價格戰,從一次要買五本,或十幾本,一個送到家附近,一個要扛回去,哪一個會更便利一些就不用說了吧。
這次多圍繞在店,而非書上,主要我是覺得書是更為複雜的,不論是整體環境,或是商品特性,或從前置到成書的過程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6會員
178內容數
留下了一些關於科幻的故事,分享了一些關於寫作的技巧,還有探討一些關於社會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