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最沉重的溫柔

2020/11/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嗯,在深入探討這個議題時,我想要從一個比較不一樣的角度出發。當然,要是說有活下去的提案、捷徑、方法等,我想是沒有的。沒有一個人不恐懼死亡,亦不希望自己活下去,比起活下去的方法,不如說我們都比較明白怎麼苟且偷生,或是適當的放棄亦或是耍廢、擺爛,並有技巧性地去粉飾與假裝。
要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其實這篇文章我並不是想寫給對生命迷惘的你,或是心裡有疾病需要治療的人。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另一方面是這些建議已經有很多了,我想實際上的幫助或改變也並不是那麼的大。我想要寫的對象,可能是一些親人、一些朋友,或是一些想出手幫助的人,就如同我上一篇所說,在關心這件事情上需要注意與警慎。
舉個小例子來說,如果你看到一個人打噴嚏流鼻水,還有點顫抖,你會知道對方可能是感冒,需要喝水、看醫生,而不會上前去說一句「請問你現在很難受嗎?」或是「不過就是小感冒,多喝水就沒事了,你要堅強。」之類的話。理由也很簡單,因為你經歷過,你清楚對方可能的情況,所以能比較清楚對方此時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延伸到比較嚴重的例子,例如你走上路上看到一個人突然倒在路上,急救的步驟也絕對不是上前就直接CPR。
有了這些範例後,放到精神疾病上也是一樣的,只是有一些比較棘手的地方,可能如下:
  1. 沒有明顯能從外觀上辨別的方式
  2. 當事人可能並不願意告訴你,或很難清楚具體的告訴你
所以從一個基本的認知上來說,我們都知道錯誤的治療、急救方式可能導致死亡。原諒我這裡用比較沉重一點的描述方式,對因為很重要所以我要說,不論是趨近死亡,或逼近死亡。這就好比過去有人在車禍現場幫忙時,輕微的移動一點傷患,就導致傷患半身不遂,或更加嚴重。
或許你會覺得有這麼嚴重嗎?你只是一句關心,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為什麼他就可以這麼特例、脆弱,我被罵一句都沒事了。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精神疾病是需要看醫生、吃藥就可以治療的,並非一種特殊的情況。在已知是病的前提下,患者出現的通常在內,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已經並非一種正常狀態,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不同壓力的時候。
所以很多時候,會不希望自己被關心、不希望自己被當成有精神疾病。當聽到類似的話語時,可能就需要注意。在你出手相助前,可能要先詢問狀況,知道對方是否需要幫助,該如何做。給予對方空間、傾聽效果可能比過度的關心要好很多。
在認知上,我覺得還要再前進一些,不應該把這件事情特殊化,尤其是在一個團體之中。因為我們都知道傷口要好,是需要花時間治療,更別說是一些長期的病症,除了按時吃藥外,身心的意志也是一環。精神相關的疾病亦是如此,自我的心智要成長外,有時過度的幫助還會產生依賴,進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談一談死亡,比起道德或價值觀的,主要還是尊重死亡。我們不能用生死去綁架一個人,也不應該被生死威脅。
最後回到活下去的小結,雖然很多時候是跳脫環境是最快的解,但多半都不能才會導致心理上的疾病,不論是家庭、職場、學校或環境。不過山不轉可以路轉,試著去找到一個適合自己放鬆的環境與空間,並找到一個不論是共生、或抗爭的方式。活著並不會比較容易,但回頭看看自己所經歷的,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其他還有很多值得去做與未完成的事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6會員
178內容數
留下了一些關於科幻的故事,分享了一些關於寫作的技巧,還有探討一些關於社會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