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2月27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焦點─亞洲殖民勢力的崩解

1949年 印尼與荷蘭爆發4年4個月的獨立戰爭,在聯合國調停下,殖民統治印尼長達340年的荷蘭,在主權讓渡儀式中,同意放棄印尼主權,承認印尼獨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public of Indonesia)正式成立,簡稱印尼,印尼獨立運動領袖蘇卡諾(Sukarno,1901~1970)出任印尼獨立後第1任總統,以爪哇島中部城市雅加達(Jakarta)為首都。

印尼共有1萬7,508個大小島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西元2世紀即有中國商人與爪哇人貿易紀錄,中爪哇於7世紀時建立有高度文明的佛教王國,13世紀被伊斯蘭教取而代之,由阿拉伯人在爪哇及蘇門答臘建立伊斯蘭教王國,信仰天主教的荷蘭,於17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殖民統治印尼,日本於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從1942年開始曾經短暫占領印尼3年。

第2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在日本殖民統治印尼軍政府擔任要職的蘇卡諾,搶先於17日宣佈脫離荷蘭殖民統治獨立為共和國,同時發佈憲法並自任總統,企圖恢復重新殖民統治印尼的荷蘭拒絕承認,雙方兩度爆發戰爭,荷蘭在優勢空軍支援下大舉進占雅加達,蘇卡諾被捕入獄,受到國際與論強烈責難,爭取印尼獨立的游擊隊持續不斷發動攻擊,荷蘭最終決定放棄繼續殖民統治印尼,雙方在1949年5月7日海牙圓桌會議簽訂停戰協定,荷蘭殖民勢力全部退出印尼群島,印尼成為完全獨立國家。

荷蘭在印尼的殖民勢力根深柢固,支持蘇卡諾自封為終身總統,獨裁統治印尼維護荷蘭的殖民利益,出身日本殖民統治印尼時期陸軍的蘇哈托(Suharto,1921~2008),在蘇卡諾獨裁統治印尼22年後,1965年9月以印尼副總統兼陸軍總司令身分發動軍事政變,蘇卡諾的總統權利逐漸被架空,成為有名無實的總統,1967年3月被撤銷終身總統職權並遭軟禁,由蘇哈托出任代理總統,幾個妻子也相繼離婚,2年3個月後鬱鬱而終。

蘇哈托於1968年3月正式就任印尼總統,印尼展開新一波時間更長的獨裁統治歲月,隨後7度連任印尼總統,獨裁統治印尼長達31年,是亞洲國家中僅次於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在位時間最久的獨裁者。(延伸閱讀1:全球殖民勢力的崩解~亞洲及大洋洲Ⅰ~Ⅳ);(延伸閱讀2:全球惡名昭彰的獨裁者~亞洲Ⅰ、Ⅱ);(延伸閱讀3:全球人物側寫~印尼獨立後歷任總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僑生的沙龍
11會員
297內容數
吳僑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19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1979~)投票選出43歲的梅索拉(Roberta Metsola)為議長,是1952年創立的歐洲議會史上最年輕的議長,也是歐盟議會史上第3位女性議長摧殘得滿目瘡痍,當局2度緊急發布海嘯預警,呼籲民眾移往地勢較高處避難。 訂閱流程:
Thumbnail
2022/01/19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1979~)投票選出43歲的梅索拉(Roberta Metsola)為議長,是1952年創立的歐洲議會史上最年輕的議長,也是歐盟議會史上第3位女性議長摧殘得滿目瘡痍,當局2度緊急發布海嘯預警,呼籲民眾移往地勢較高處避難。 訂閱流程:
Thumbnail
2022/01/17
全球近代發生過那些重大海嘯災難,歡迎訂閱「暴怒的地球~全球重大海嘯災難」 訂閱流程: 1.售價新台幣180元。 2.以ATM轉帳方式付款訂閱,郵局轉帳劃撥帳號「31646382」,共8碼;跨行通匯轉帳,銀行代碼「700」,帳號「700001031646382」共15碼。 5.完成訂閱交易。
Thumbnail
2022/01/17
全球近代發生過那些重大海嘯災難,歡迎訂閱「暴怒的地球~全球重大海嘯災難」 訂閱流程: 1.售價新台幣180元。 2.以ATM轉帳方式付款訂閱,郵局轉帳劃撥帳號「31646382」,共8碼;跨行通匯轉帳,銀行代碼「700」,帳號「700001031646382」共15碼。 5.完成訂閱交易。
Thumbnail
2021/10/08
Facebook假民主自由之名,行專制獨裁之實,以自私自利的絕對主觀意識,隨意封殺言論自由,予取予求,惡名昭彰,是人類的公敵!  Facebook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日益受到高度關切,連美國最高權力機構白宮也認為,Facebook在隱私問題和信任度上引起公眾的疑慮,引發的不信任感,有必要採取更
Thumbnail
2021/10/08
Facebook假民主自由之名,行專制獨裁之實,以自私自利的絕對主觀意識,隨意封殺言論自由,予取予求,惡名昭彰,是人類的公敵!  Facebook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日益受到高度關切,連美國最高權力機構白宮也認為,Facebook在隱私問題和信任度上引起公眾的疑慮,引發的不信任感,有必要採取更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