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在看完《我們與台灣的距離》之後

2021/02/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與台灣的距離,新井一二三。
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
新井是生於日本長於日本的日本人,因緣際會從事用中文寫作的工作,歷年交由台北大田出版社發行的中文著作已有28本,這本第29號作品《我們與台灣的距離》,是一本用日文寫的、關於台灣的書。
說是為日本人而寫的書,細節程度卻遠遠超越旅遊書、或任何初次見面介紹的範疇,這本書在博客來的分類是「文學小說」,實際上是紀錄了台灣的歷史,是新井看見的台灣,是他希望日本人認識的台灣,也是我們台灣人必須要知道的台灣。
序的第一句話就提到,新井第一次來台灣是1984年夏天(比我這個台灣人還早),他曾經看到過我沒見過、今天大約四成台灣人沒見過的台灣,可能正是因為如此,他能從比較深的角度描寫台灣。
這本書有七個章節:北與南的物語、母語和國語的物語、鬼與神明的物語、紅磚與廢墟的物語、地名和人名的物語、台灣和中國的物語、電影和旅行的物語。
北與南,鬼與神明,台灣和中國。
台灣是個面積略小於九州的海島(原來從日本視角看台灣是這種感覺),小歸小,我們還是有分台北和「台北以外」,在「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歌詞的背後,除了大家知道的城鄉發展差距,還有當年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歷史淵源。
更詳細地說,是「清朝時代來台灣的人」和「二戰之後來台灣的人」,新井吃完彰化肉圓就開始講解這段歷史,是一種進門直接搭電梯往下,先從地基開始參觀的導覽方式,底下另有其它樓層,不過我們就從這裡開始。
複雜糾結的台灣歷史始於大航海時代,根據殖民統治者是誰依序為荷據時代、鄭氏王朝、滿清據台、日治時代、中華民國時代,1945年二戰結束是距今最近的分水嶺,當時是日本領土的台灣成為中國(當時的中國是中華民國)領土,1949年國民黨戰敗來台,之後的38年間(直到1987年),台灣處於獨裁統治。
要我跟外國人介紹台灣,這段歷史肯定不是我的首選,細看年份,台灣解嚴至今的時間,還沒超過戒嚴,雖然我們在2018年的中元普渡廣告出現「好兄弟與白色恐怖」的題材,看似好像可以暢談(其實沒有),事實上台灣中學教科書直到1997年才開始《認識台灣》,若是我早五年出生,我的課本裡就不會有這些歷史。
母語和國語,紅磚與廢墟,地名和人名。
台灣是個多種語言共存的海島,我們的捷運和鐵路有四種語言的廣播:國語、台語、客語、英語(東部還有阿美語),講著不同語言的人,在不同時期渡海到台灣,人們說著南轅北轍的語言,共同生活在這裡,是個名副其實的移民社會。
母語是從小家裡使用的語言,國語是國家規定使用的語言,無論是日治時代在家裡只使用日語可享配給優惠,還是黨國教育時代在學校禁止說方言,語言連帶著民族認同感,以及文化和政治問題。
命名也是同樣道理,台灣有32個和日本同名的火車站,各縣市區都有(孫)中山路和(蔣)中正路,台北市在1947年根據中國地名重新命名市內道路,製作出一張在台北的中國地圖。
我們有許多可追溯至日治時代的建築物,最有名的就是紅磚石砌的總統府(原總督府),最近正在被拆的台中天外天劇場也是日治建築。老建築的保護與重生,不只是整修後的再利用,更是將其存在事實和歷史留存給後世知曉的文物保存。
台灣歷史的重新定位至今仍在進行中,等到哪天設置在中正紀念堂的巨大銅像被撤除時,台灣的某個時代才能說是真正結束。
電影和旅行。
要想完整感受台灣這個海島,「環島」是最佳選擇(生為台灣人,我還沒去過),新井在最後的章節紀錄了他2018年8月的環島之旅,搭火車從台北出發,分別於台中、台南、台東、花蓮停留和住宿。
如果是搭火車繞行台灣一周,每日早上6:10(逆時針路線)和8:10(順時針路線)在台北發車的莒光號,會在行駛13個半小時後,於19:52和21:40抵達台北。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我們尋求自我認同的旅程,目前還沒抵達終點站。「各種人來了又走一再重複後,留在這個島上的人就是台灣人。」-王育德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7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