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年後的第三週為了之後的《晨曦將至》還有今敏的討論會,正在啃河瀨直美的片,以及今敏的著作和漫畫,要投給釀電影的文章寫好了但還沒寄出去,對「命運」的思索一深入就覺得怎麼寫都不對了,同時還有金凱瑞的小說要讀要寫,他的書寫讀起來跟他的演出一樣躁動。 簡單粗暴的速度體驗《超時空甩尾》 《超時空甩尾》無疑的是為大銀幕而生的作品,耗時七年全程手繪十萬張,只為給觀眾102分鐘的獨特體驗,這樣的體驗是純粹的烈火焚身,誓要燃盡空氣中最後一滴水份,機器在咆嘯,駕駛在吼叫,觀眾在高潮,不分性別國家種族,沒有政治險惡陰謀,唯一有的只是極其簡單的,對速度的崇敬。 . 《超時空甩尾》的劇情可以說是極其簡單的,話說在遙遠的銀河系……不,是遙遠的未來,科技已經發達到進入平庸無奇的太空時代,汽車也好船也好都可以在空中悠悠飛行,然而卻有群人仍然著迷於重力與輪子相互摩擦衝撞的「野蠻」競賽,透過人群不斷的重複蠕動(因為本片全程手繪大家就別計較幾個動作的重複了),本片主角登場在我們面前,那不是作為人類的主角JP,而是一台台快到把人吹飛的金屬怪獸,雖然本片元素豐富,從科學到魔法,從海鮮到蜥蜴,從人類到外星人,從機器人到合成人,各種族齊聚一堂,然而無論他們坐在怎樣的機器內,用著怎樣的武器掃射對手,將對手以怎樣的方式消滅在賽道上,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 成為第一個到達紅線的人。 . 他們是瘋子,而主角JP則是瘋子中的瘋子,因為他不只是沒魔法也沒科學的人類之軀,與賽車融合這種事他當然也幹不到,最重要的是他的黃金戰車上一把武器都沒有裝載,而之所以沒有武器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發了弘願,有不在賽車中傷害別人以免玷污賽車的聖母心,而是因為他嫌裝武器會讓車輛變重。 . 變重,就會離速度更遠。 . 好一個簡單粗暴的理由。 . 然而這卻不能解釋他身上仍然有些與速度悖反的元素,比如他的飛機頭造型就不利於競速,而他的技師兼經紀人也讓他無法拿下第一而必須輸掉,而當他看見某個作為對手的綠髮女孩,透過他的回憶觀眾也知道原來看似一頭栽進賽車的他當年也曾遠離賽車,在賽道外當個看人出糗而不下場跑的看客,完全忘記自己當年看著全身金閃閃的人類車手瀟灑出場而憧憬不已的初心。 . 於是在這個極其簡單的故事下,我們依舊能看到人性的複雜,一個追求速度完全不在乎快到流鼻血的瘋狂車手,卻有這麼多讓他必須慢下來的事物,對於技師朋友讓他替黑道打假賽輸掉比賽的要求,他完全照辦,只因他認為自己虧欠當年為了自己車子而欠黑道債的技師朋友,而他心中也總是掛念著當年叫他別再看熱鬧的女孩,直到她再次出現兩人於賽場重逢。 . 而這使得他完全有別於片中後來登場的,作為他強力對手的另一個將全身奉獻給賽車,與賽車合為一體的車手,作為頭號敵人,他如同他的同族一樣,作為JP的反派卻毫不下流,事實上片中作為反派半機器人帝國的憤怒完全是於理有據的,因為車手們的比賽未經他們同意就要在他們軍事秘密基地舉行,但追殺車手們的他們仍然是值得尊敬的敵人,因為當他們的祕密兵器失控他們也背下責任,如同JP的頭號敵人強大而不傲慢。 . 本片令人全程感動,因為當年居然有人搞了一個這麼簡單的劇本,來講一件這麼簡單的關於賽車的作品,而要達到這樣的簡單卻毫不簡單,如同在這麼粗暴的運動故事下,有這麼溫柔的人性糾葛,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們,有那麼一個狀態,人與人的對決可以如此崇高的昇華彼此而無關道德。 . 今敏的「perfect blue」《千年女優之道》 看從今敏部落格節錄而來的集結成書的《千年女優之道》大部分的章節都讀來十分愉快,可以看到今敏是這樣一個單純親切卻也有很多小劇場的可愛作者,會讓人看著看著就微笑起來。 · 然而,其中一章《藍色恐懼戰記》卻讓人越讀越焦慮,簡直到了精神處刑場的地步,時常讀書喜歡一次翻閱多頁才肯罷休的我甚至一次無法讀超過兩頁,因為裡頭負能量多到像打開一間自殺房時漫出的臭味一樣多。 · 到底是怎麼活下來,不,到底是如何活下來並繼續做動畫導演的? · 我由衷佩服撐過來的今敏,雖然按他的話來說,那時是或者游過去,或者溺死在「perfect blue」的處境 · 其描述今敏第一次擔任動畫導演製作藍色恐懼時遇到的種種困難,還碰上了以化名「蛤蜊」為首的一眾毫無作用的牛鬼蛇神,你可以看到今敏的字裡行間都是心酸都是血淚,甚至壓抑到近乎神經質的地步,覺得隨時都會有人闖進來砸爛他的心血,扭曲他的作品,完全可以感受到他製作“藍色恐懼”時幾乎與這部作品同步在孤掌難鳴下的“想殺人”的衝動 · 一方面被說作為導演攬下太多工作,但另一方面製片人找來的不是吃白飯的垃圾就是找不到人,使得身為導演的他就像未麻一樣承受著讓人斷片與麻木的精神壓力,要啥沒啥,與其說是升官擔任要職,不如說是被流放到了一個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工作環境,又要看到大局又要兼顧細節,又要召喚靈感又要緊盯流程,讓疑心病越來越強的他(作品處在隨時會被人搞砸對方還沒意識到的恐怖狀態)開始不斷的走神還把車撞進鄰居樹叢裡。 · 於是這個製作過程的創傷深深刻印在今敏心中,甚至到了《妄想代理人》第十集製作動畫的篇章還弄了一個跟「蛤蜊」一樣靠不住的「猿田」來洩恨。 · ‧ 怪不得有人說一個創作者經歷的苦難有多深他的創作就有多高,經歷了這場毫無預兆的一頓粗飽(簡直就像沒來由的有少年笑著從背後重擊他的頭部)後,在苦痛褪色後,本為初生之犢的今敏就像未麻一樣重生了,原本就很瘦(今敏184公分65公斤)的今敏做完直接剩下60公斤,明明是改寫別人的作品,到最後卻改寫了改寫別人作品的自己,總算完成只有一年要完成一天一千張而且成本只有日幣九千萬(同年魔法公主有日幣二十四億預算)的不可能任務。 · 該說豬隊友成就神作者嗎?這樣說的話今敏大概也不會反對,因為他在那篇文的最後半開玩笑的感謝「蛤蜊」先生的爛工作表現陰錯陽差的替他們向害怕作品開天窗的MADHOUSE 爭取了額外的時間來完成這部作品。 · 然後明天MADHOUSE 另一部瘋狂作品《超時空甩尾》要在台再映,也推薦大家去感受一下日本動畫的瘋狂。 在寄生獸盤據的世界做個詩人比做偵探好《兇線第六感》 前情提要,因為前陣子在跟甜寒、藏書閣、壁虎先生錄邪教podcast時被甜寒推薦看這部片(當然藏書閣推薦的大開眼戒也是我的愛片之一,而壁虎先生推薦的大衛林區代表作(他自己曾說大衛林區的靈魂在雙峰而不在任何一部電影)我也是一直想補上,但因為太多了又不敢太隨便的看完。所以就沒看,因為我就是這樣難搞的要做就做到底不然就連碰都不碰的人所以有時候也蠻麻煩的。 . 但這幾天總算把在聽的時候就很想看的《兇線第六感》看完了! . 然後最近捷傑電影 跟 佳映娛樂 Joint Entertainment都不約而同推出關於「女性生存在寄生獸世界」的《女也》還有《女性日常》所以我就覺得可以稍微寫一下這部也是關於「女性生存在寄生獸世界」的《兇線第六感》 . 其實是很美的片,如果有天在大銀幕重映我肯定會去看,關於愛與謊言還有屍塊的故事卻能美的像首詩實在是不容易。 ======================================== . 《兇線第六感》不是一部評分特別高的電影,甚至我個人對其結尾處理也不太滿意,然而其確實有值得欣賞之處,可以說是珍康萍不為人知的異色美食,適合吃膩端莊正餐而想來點狂野料理的你,把你塞進一個中年慾女的身體,讓你體驗她所處的那個危險世界,那並非異界,而是處處充滿誘惑與深淵的日常。 . 好笑的一點是台版DVD可能是為了促進賣相,不知從哪找來梅格萊恩沒在劇中出現的黑衣開胸捲髮圖片放在封面,在那露出二分之一的胸腺上,頭顱還明顯上了妝化了飽滿唇蜜,她雙手叉腰自信且挑逗的看著觀眾,儼然秀色可餐的佳餚,DVD封面上還寫著這樣的文字: . 「梅格萊恩有史以來最大犧牲全裸演出的驚悚火爆情色作品」 . 簡直就是有種惡趣味似的以虛構封面的「胸線第六感」呼應台灣翻譯片名的「兇線第六感」 . 但其實背景明明就有梅格萊恩在本片一頭稻草的長髮造型,長髮造型下,沒有經過太細緻處理以致於看來有些皺紋與倦意的臉孔與髮型,與其說她像封面那個外放勾人慾火的性感尤物,不如說是完全相反地一個內斂乾枯壓抑的疲憊女子,在本片裡,她不是要服務觀眾的眼睛,而是要當個觀眾,用她的眼睛探索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男人是寄生獸,不知是誰把屍塊丟在她家附近,讓她牽扯進了這起案子。 . 馬克魯法洛的裸體沒放上封面反而是可惜的,在本片裡我們可以難得的看到一個不是憨厚老實而是看來有些奸巧邪氣的馬克魯法洛,那時他有點含糊慵懶的口音不像現在一樣是種老實人的象徵,而是一種話中有話的機巧,年方35的他作為一個有鬍子的警探,性感粗壯,卻又細膩誘人,在秀色可餐的程度上大勝疲憊的梅格萊恩,讓人不由得感慨如果《波西米亞狂想曲》早點開拍,或許他也可以拿到一個影帝。 . 很難講台灣翻譯的有點菜市場又過於文雅的「兇線第六感」跟中國翻譯的過於直白卻又微妙中肯的「裸體切割」哪個比較正確,因為電影也是這樣曖昧的存在,「兇線第六感」指涉的是梅格萊恩飾演的女主弗蘭妮對兇手的第六感直覺,在電影裡,在陰暗的地下室,逃避學生的她,看見一個女人替男人口交,男人手上有黑桃三,而不久之後這個女人的屍塊(因為這部片有被切割的裸體,所以取「裸體切割」也很一語中的)會在把她與這起案件牽扯在一起,而她也看到辦案的警探馬龍手上也有黑桃三。 . 然而馬克魯飾演的辦案警探馬龍卻否決自己當天也在酒吧,當然也沒見過那個女人。 . 他在說謊,她如此深信,然而她卻故意讓自己與他越走越近,而不顧自己隨時間推測出的對方有可能是連環分屍殺手的可能性,她甚至跟他翻雲覆雨,如同作為教授文學的英語教師,她擺弄富含性與暴力的俚語,挑動看似知性的黑人學生心中的情慾,在生活的周遭,從為商業與生活服務的各種標語找尋能塞入自己口中,咀嚼玩味的詞語,這些詞語都不是為了給她咀嚼玩味而生,卻依舊在她的口中跳動時給她帶來歡愉。 . 她曾問過她一個沉迷於尋找男人上床的朋友,有沒有試過意淫,但她的朋友卻說身體不觸碰的性愛有什麼好玩的? . 當然,她朋友是住在脫衣俱樂部上方的低知識女子,而她可是在課堂教文學的高知識份子,所以比起大家可以有的身體性愛,頭腦性愛當然可以說是一種她的特權,雖然歸根究底來說,所有身體性愛都是一種頭腦性愛,只是走了更遠的路讓頭腦感到歡愉而已,但身體性愛求助他人,而頭腦性愛則只需要調度自己的觀察力與想像力,如同閱讀一篇文章產生的悸動與顫抖,在那裡他人只是一種等待分割重組的美學材料,而非一種能與我們互動的主體。 . 當她初次拿到警探馬龍的名片時,她在警探走後先是將名片在嘴邊滑動,接著將因被名片邊緣割傷而染紅的名片釘到牆上,彷彿這是他們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一樣享受的看著名片。 . 以此來看,這部作品的特殊之處當然不只在於梅格萊恩居然可以如此邋遢,也不只在於馬克魯法洛居然可以如此性感,而是其告訴我們,與男人不同的是,女人一開始生活的世界就是充滿危險的寄生獸世界,因為她們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沒有男人覬覦的美,不是因為她們被公認為美而被殺害,而是只要她們被殺她們的人認為是美的就有可能會被謀殺,知性卻喜歡研究連環殺手的學生,分手卻死纏爛打的男友,還有最令她恐懼又深受吸引的警探馬龍,當一起又一起的分屍事件不斷發生,弗蘭妮對他們對自己的肢體觸碰也時常搖擺於被殺害的恐懼以及要被強暴的興奮中,而這是弗蘭妮這個角色最獨特的地方,作為主角的她並不是個偵探,不是積極的要解開兇手是誰,並將犯人逮捕歸案的人,儘管她確實不時想著「誰是兇手」但她更像個詩人,進一步的以「誰是兇手」為前提,想像著各式各樣由此而來的可能性。 . 於是片中的兇手(其從一開始就被潛在的認為是男性,當然了,會殺害女性的還會給女性婚戒的,除了男性還有誰呢?)跟著弗蘭妮彷彿是在忽遠忽近的做著一樣的事情,他在暗地裡切割女性,而她在明面上分析男性,又或者將詞從句子裡拆出來,如同他將頭從女體上割下來,他們跳著舞,就像弗蘭妮藉母親話語而想像出的父親母親在冰天雪地裡共舞,而父親為了這一段舞捨棄了自己的未婚妻。 . 但在她的另一段從這段想像變形的狂想裡,那一天,母親跌坐在冰面上,穿著冰刀的父親迎面而來,先是切斷了母親的腿,一段又一段,然後最後朝她的脖子而來。 . 而一切都在珍康萍詩意場面調度,畫面還有攝影裡,唯美的呈現給觀眾,彷彿這不是一場又一場的兇案與逃亡,而是一場又一場的朗誦與慢舞,不是關於生命的逝去,而是關於婚姻的劇場。 . 珍康萍所編寫的結尾反轉,以推理作品來看可以說是莫名其妙,除非你用一種詩意的眼光宣稱,其實預兆早已出現在真兇桌上,他藏匿斷手的地點就被他以微縮模型展示在桌上,彷彿是在嘲弄來來去去的同事沒有人會發現他的罪行,如同要藏匿一片樹葉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藏匿在樹林裡,而要藏匿一名女性屍塊或者要分解女性的地方,當然就要藏匿在女性朝思暮想的燈塔那裏,因為她們都想「到燈塔去」 . 無獨有偶,近期要上映的《女也》、《女性日常》也在探討這個主題,關於這個我們引以為常的世界,對女性而言是否其實是寄生獸盤據的世界,是否對女性而言,男性最可怕的一面並非是粗壯兇猛的怪獸,而是在於那種隨時變異的「不確定性」於是,如同當一名女性被丈夫殺害時,其他人往往會驚訝於那名丈夫平時待人謙和且文雅,那種在爭吵中朝妻子臉上潑熱湯,或者是跨越朋友界線不顧多次勸阻而要進行的插入或磨蹭,每一次的變形幾乎都是跳動式且令人難以預期的,行凶者不見得是樣板式的那種抽著煙嚼著檳榔的粗壯者,因為哪怕是最瘦弱的男人,都會爆發出一種深藏不露的粗壯,猶如寄生獸前一秒還在跟妳吃早餐,後一秒就把妳的頭整顆吞掉。 . 當謊言的證據在警探口袋裡,而被矇騙上銬的他嘶扯著喉嚨要她解開手銬,彷彿是《突變第三型》裡的怪物用人臉聲稱自己被誤會,沒人知道他是不是,搞不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人類身體與怪物身體的切換間那種跳躍時常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 所以她們不需要生活在北極,不需要挖掘到外星生物,只要打開門,走出去,到了晚上,就開始每一天的狼人殺。 . 有別於黑色電影裡常出現的「不確定性」代表的人物類型「蛇蠍美女」,《兇線第六感》揭露的是,那不是張無忌母親死前囑咐他的:「越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而是無論漂亮或不漂亮,男人似乎都會騙人,男人似乎都會成為謀殺犯,如同弗蘭妮的母親因為一時的浪漫接受父親的求婚,但兩人其實到最後都沒有真正結婚,而只有肉體上的關係,而因為懷孕加上丈夫跑掉,她母親的人生也因為這個生命而被謀殺掉了。男人賜給女人的婚戒在片中同時也是片中殺手殺掉女人分屍後留下的婚戒,於是這成了一種女性自嘲的具體呈現,關於「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被改寫成了「婚姻是女人的墳墓」或者「一個女人只在結婚前是完整的」的種種與婚前與婚後,完整與分屍相互對照的隱喻,都讓這部倉促結束的電影更加令人玩味。 . 電影結尾乍看快樂結局,殺掉真兇的弗蘭妮來到被誤會的警探馬龍身邊,他因被誤以為是真兇而被銬了一夜,而渾身是血的弗蘭妮躺在他身邊,在他的臂彎下歇息,然而此時卻不知道是誰的手將門給關了上來,於是世界再度陷入一片黑暗。 . 就在此時此刻,他還不是寄生獸,他還沒有張開大嘴,把我一口吞掉,真是太好了呢。 . 我想像著弗蘭妮如此想。 還是羞恥的衝了首發 在2020年連續被兩款期待已久的大作(縮水龐克2077,猩猩生還者2)雷到焦頭爛額後,心神喪失後,本來想說「我Lizard就算是羨慕死,也絕對不會再衝首發」 . 然而經過前陣子阿姨迷因大量衝擊,加上看完DEMO,又發現2021真的是惡靈古堡大年(影集、電影、遊戲都會在今年大量發行)而且這代也是繼惡靈古堡之父三上真司最後一款作品《惡靈古堡四》後(卡普空用這代達成了金氏世界紀錄級的冷飯回鍋造成了驚人的營收,已經不是什麼扒兩層皮這種事而是扒了至少八七層皮)時隔多年再度以村莊為背景進行遊戲,而且遊戲中甚至出現了之前四代的NPC,致敬自己家的熱賣經典之意非常明顯(當然客家到極致的卡普空肯定想到可以讓兩者素材互通來減少開發八代還有重製版四代的費用)而經典主角克里斯的回歸也讓人比起七代的不死路人(其實我還是很愛七代回歸恐怖的第一人稱啦)為主角更有買遊戲的動力。 . 所以結合以上種種因素,我最後還是說了真香然後下了單 . 拜託冷飯王卡普空別讓我失望阿 . PS.所謂的阿姨是一個在古宅裡,身長接近三公尺的,有著豐乳肥臀的巨大吸血鬼,身邊還帶了幾隻疑似她的女兒或手下的同樣嗜血的小吸血鬼,有別於前幾作玩家都會恐懼於被巨漢似的怪物追殺,反派大多也都是男性,除了啟示錄2還有聖女密碼等少數類外傳作品是女性是反派,這次登場在正傳的主要反派也有別於七代的父性家庭而是一個母性家庭,也讓人期待這種安排會有什麼新滋味。 . . PS2.說起來從一開始惡靈古堡就是從電影裡誕生出來的,因為三上真司就是因為前輩藤原得郎(就是這傢伙作了超難的魔界村)手上接手由電影甜蜜之家(而這部電影是黑澤清拍的)改編的遊戲的「PS1重製版」而導致整個遊戲最終成為了我們後來知道的《惡靈古堡》(遊戲一代跟電影第一集場景都在古堡,也就是所謂的洋房裡。) . 而這樣出自電影的遊戲,現在也有了被許多玩家憎恨的卻很熱賣的電影,以及各式各樣的動畫電影,而今年竟也要同時推出影集與重製版真人電影,實在是太神奇了。 . . 想當然耳,卡普空之後肯定是會做什麼從新電影或新影集改編出的新遊戲的,因為這就是精打細算的他們會幹的事情。 本來不想現在買的結果突然殺出博客來特價日只好買一買 因為今年沒有國際書展,只好把想買的書逐次買掉 · 跟大家簡介下這幾本書 · 盧米埃星系 · 陳儒修先生翻譯的關於電影本體論的作品,聽看過原文的朋友說過因為這本作者雖然出自歐洲,卻能用英語將自己想講的概念講清楚,這樣講大概讀起來不會像那些有名但糟糕的法文與德文作者一樣看完整本還讓人一頭霧水,所以買來看看作者怎麼討論“電影是什麼”這個巴賛當年也曾經討論過的問題來刺激刺激我的電影思考應該是會蠻有趣的,特別是在WH病毒已經確實衝擊影院,促進串流之後。 · 克蘇魯的呼喚 · 終於,台灣也有自己的克蘇魯作品翻譯了,肯定要支持一下的,不然我們除了看英文版(我床頭就有一本紅色克蘇魯聖經)就只能看簡體版,稍微翻閱一下這次的版本,雖然是選集,然而有註腳解釋一些洛式語言這件事挺棒的,希望之後能再出更多的繁體版譯本。 · 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 · 瘋狂與非理性向來是我感興趣的領域,因為我打從心底相信在人類乍看理性的行為的背後總是有個非理性的基礎,換句話來說有別於所謂的普世價值,還有另一個無法普世,只對個人有意義的價值,潛藏在一個人的內心,這並不是什麼獨特的創見,而是我喜歡的作者們一種不約而同的傾向 · 文溫德斯談電影 · 公路之王的電影經驗談,居然分成上下本,想買很久了,趁這次有多重打折趕快來拜讀一下。 · 順帶一提我第一部文溫德斯是《事物的狀態》最後一部則是《當愛未成往事》 · ps.如果有出版社看完這些覺得好像可以賞我點錢讓我替貴公司介紹書好讓我買更多書(X)買更多便當(O)來撐久一點,歡迎像片商一樣跟我聯絡,我可以替貴公司撰寫書本介紹或者書評,啊如果是書評的話書本身也不能太難看,不然我除了用惡評來吸引讀者來看,也沒辦法了,因為如果我可以做到化糞土為黃金的話我就不用借錢繳電費了。 · 當然所謂觀點就像魔術方塊一樣,是可以由很多面向切入的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好或壞的,所以也不用太緊張,歡迎與我聯絡並告知貴公司名稱與您代表的單位。 歡迎各大單位透過粉專與我聯絡 E 你聽見的是什麼?《聽見台灣》 比起《聽見台灣》本身說了什麼,其實我更好奇不同人去看時心裡會想起什麼,因為這部音樂彷彿就像一首曲子,無論彈者有沒有心,聽者都很難沒有意,響起的聲音總會讓人想起內心的聲音。 ================= . 一個外國音樂家來台數次,走過名勝古蹟,遊歷千山萬水,然後創作出一首關於名為「台灣音畫」的交響曲,並在家鄉演奏,可能會是一則美談,你也可以想像有媒體大書特書這件事,台灣之美,由他人費心費力替我們宣傳出去,會有什麼不好的嗎?作為台灣人我們高興都來不及了不是嗎? . 問題只在於,他是中國人,或者在一些人眼裡,他是中國大陸人。 . 由此,對台灣人而言,這是一部註定激起思考的紀錄片 . 「如果沒有來台灣帶來的這十年創作,就沒有我後來的十年」 . 音樂家鮑元愷如此說,他在紀錄片裡不時顯露出的態度是這樣充滿感激與真誠的,他對音樂的著迷也展現在他看到各種台灣音樂以及根據文獻重製的古典樂器時的驚喜還有與原住民孩子一起玩弄樂器時的童趣上,而根據電影後半段的介紹,他更是一個天才,學習過程有幸趕上各種名師。 . 然後他就遇上了文革,還曾經被關過,他說自己的家進不去,母親還被當成間諜批鬥,後來他們離開了家,而家裡的大宅成了以原本大宅旁澡堂命名的飯店,那澡堂地下原本還是搞風月事業的。 . 電影中後段,我們離開台灣,跟著他去中國,故地重遊,聽他說這些富含弦外之音的舊事。 . 於是,當我思考於自己能否純粹的以藝術創作者的眼光來看他時,他自己便講出了這種不可能性,如同我自然而然的在他的《炎黃風情》裡看到了他追尋文學傳統「采風」各地音樂並加以改編創作的習慣,而這向來是一種中央對地方的考察,退一步講一個有名的作這種事情的人就是孔子,他蒐集各地詩共三百做成教材,以此培養出能協助治理天下的弟子,這是一個地方與中央,部分與全體的概念,而非那麼單純的創作而已。 . 或許創作從來就不可能是單純的。 . 「他把那些本來無法上音樂廳演奏的台灣民謠改編成能在音樂廳讓交響樂團演奏的作品」受訪的台灣音樂家如此說。 . 片中有提及,是有一位台灣人自己向他提出這個要求,他才開始思考這個可能性的,而這也使得他「禮失求諸野」的「求」沒那麼強,甚至他坦白從一開始《台灣音畫》只是自己的中國民謠創作《炎黃風情》的補充,然而凡是創作者都懂得一個道理,創作總會在被創作的過程裡逐漸長出自己的模樣,甚至從創作者當初給其規劃的空間爆裂而出,獨立成篇。 . 台灣這個異地一方面而言給他接上了那失去的故鄉,這既是文化上的也是記憶裡的,另一方面又有對他而言彷彿未曾謀面卻異常親切的原民文化,從建築到祭典,從服飾到酒,當然還有音樂。 . 而當他談到玉山,他說他很驚訝台灣這麼小卻有這麼高的橫跨四季植物的山,並說那是神山。 . 他將他的驚奇與感懷譜寫成交響曲。 . 觀影過程,裡頭有一段令我格外印象深刻,我看到他與他的兄弟兩人演奏他的《藍色的夢》,他不諱言這是紀念文革時那些逝去的事物,歌曲聽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浪濤吞吐著一切,他的父親鍾情國學,然而這些東西都曾被用力的否定掉。 . 巧妙的是,去年賈樟柯的,一部以賈家莊起頭的,關於近代中國歷史與文人處境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最終也以海為依歸,地這麼闊,何以令人想奔向大海? . 前幾天我看了朋友寄來的春晚影片,鮮豔的色彩與蓬勃的笑臉張牙舞爪而來,而從非洲到各地的民族輪番表演,一如往常的熱鬧與和氣還有焦躁,這讓我想到鮑元愷的《台灣音畫》,裡頭也有熱鬧,也有和氣,但卻少了焦躁,或許是因為鮑元愷並非以官方的身分進行文化上的「編戶齊民」來收編「台灣文化」,而更多的是基於自身生命的缺憾來進行創作的緣故。 . 他寫交響曲,對於藝術卻崇尚簡約,如同孔子喜歡素琴。 . 而素琴彈出來的音微弱且單調,向來只有知音者能聽到。 鬼氣森森卻又含情脈脈《萌之朱雀》 . 作為「坎城之女」河瀨直美的處女作長片,《萌之朱雀》在情節上極為簡單,背景是一個被青山圍繞的小鎮,關於一個家庭裡,著迷隧道的舅舅,還有暗戀表哥的女孩,以及暗戀舅媽的青年,十五年過去,小孩不見了,而原本要蓋的鐵道也無疾而終,沒有了火車,學生只能坐巴士上學,除了女孩有表哥的機車載,而她的情感日趨濃烈。 . 一開始的情節是很特殊的,或者說是因為太平淡而很特殊,以一種紀錄片式的眼光,透過賣魚小販的生意興隆讓我們看到這個小鎮的偏僻刻苦,這是這部電影的一個特色,比起推進劇情,更多時候其更注重於用生活的細節堆砌起一種氛圍,又或者是寧可不說來表現情感,一種日式的平淡與平淡下的暗流湧動,時不時還會跳出片中人的視角,飛行去拍山景,又或者特寫村人的臉龐,有別於一開始出現的小孩們,在飛越時間段的之後情節,在一開始出現時還是孩子的表妹與表哥長大為青少年少女後,小孩就鮮少出現了,除了其中一段疑似是以真實路人當背景拍攝裡又可以看見小孩(有趣的是,在這段表哥牽著表妹的手穿過夜市的戲裡,旁邊的人們都不由自主地看向穿過夜市的他們,而無論就現實或劇情上而言他們這樣的行為都是極其自然的,他們甚至不是用跑的而只是用走的,然而路人卻緊耵彷彿知道他們兩人情感裡的「不倫」) . 而光靠這些背景故事肯定是無法支撐起整部電影的動力的,所以河瀨直美又運用了一個八點檔似的情感糾葛,以家庭內部的情感來製造張力,前半段是表妹表哥舅媽間三人的情感關係,女兒滿暗戀表哥榮介,在課本上畫了兩人結婚的漫畫,而母親則被榮介給關注著,因為她既像表哥的母親,同時又像一個較年長的姊姊,多年後榮介也高過自己的舅媽,有別於他身體的蓬勃發展,舅媽身體卻日漸虛弱,甚至還會在工作暈倒,而這就使得榮介更加擔憂她,特別是在她那沈默寡言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舅舅自殺之後,她因而失神放任自己獨行在雨中,只有榮介在旁邊不斷呼喚她。 . 本片大部分的光源都是由外到內,以致於人總被那一團光給包覆著,如同在榮介記憶裡(他後面甚至看到了三人的鬼魂),綠色的隧道內,他和叔叔還有表妹三人一同向光前行,片中也有許多人在黑暗場景的戲,包括那一場要去屋頂看星星卻沒有拍天空的戲,人在黑暗裡這件事就如同片中許多沒有交代給我們甚至刻意做的省略一樣(片中那場表妹與媽媽說自己不想離開這裡的戲最後不了了之,最終她還是跟媽媽回去了),河瀨直美深知簡約的藝術,只需用一個騎摩托車,榮介將舅媽放在自己肚上而沒有抱緊手握緊的畫面就傳達給觀眾兩人的關係了,而隨後滿目睹表哥沒有來載自己而是載自己的媽媽急馳而去,都以最簡單的方式製造了充足張力,之後當她目睹媽媽與表哥在雨天失蹤後雙雙濕透歸來,也一語不發的走開,而沒有替觀眾提問「在躲雨處鏡頭沒拍到的時候你們兩個做了什麼?」 . 如同舅舅遺留的攝影機裡頭的影像意義是曖昧的,逝去的人化做影像之鬼,只能在影像或夢裡相遇,沒有什麼台詞,總是坐望青山的奶奶沈沈睡去,而我們緩慢上升,進入那逝去的有童謠童語的夢。 . 生命在黑暗中向光而行,在靜默裡吐露一切,如同片中叫人種種令人玩味的影像與情節,那是往事也是參不透的謎。 . 本週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