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類

2021/03/0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類的習氣是愛好歸類,男的一類,女的一類,理性的人一類,感性的一類,年輕的一類,年長的一類。比如說你是屬於男性這類族群,你就必然有何等生活習慣;你是外表感性這類族群,你就要提升抗壓性;你是某個年紀範圍的,你的智慧經驗便有很大進步空間等等如此這般。
歸類用的是妄心(分別心),也就會妄心起「見」。當你將人套進了標籤,就著了相,就有了成見,也就是偏見性的觀念。
這種成見無論聽起來是好是壞,對他人來說皆並非有價值的,他們用頭腦把你束縛住,而不是真正地去理解他人,也阻礙了他人覺察及接納真實本質的自由。尤有甚者,如果總是針對特定組群的人,做出不正當的評斷、有害的行為,這時就會產生「歧視」。
如維摩詰居士所說的:「在說法前,你應先入定觀察了解他們是何等機根,然後才對機說法。你知道這些新學比丘的心智傾向嗎?你沒有檢驗過眾生的智慧機根,就不要隨便用小乘之法去啟發他們了。就好像本來沒有創傷,卻硬要貼上什麼膏藥,豈不做成傷害嗎?」
菩薩度化眾生時的基本能力是全面了解眾生背後的因緣,因此不懂眾生根器的人是無法教人佛法的,更何況是只看表象下論斷就想要暴力導正他人的。高人一等的思維、與過度的規則,都是我慢。
如果我們歸類的目的是為了找尋適合各種人的相處模式,也必須用的是真心來處理,轉識成智,依智不依識。因為人的妄心,只能用一套概念做一個變動不居現象的區分,停留於概念景象上做歸屬,無法作如實觀。我們應真實去了解他人自成一派的邏輯,沒有人該被以社會化的公式,如酷刑模具般的塑型對待之。
    謝文綺
    謝文綺
    台北市人。畢業於台灣大學哲學所,佛經編譯者、作者、譯者。以「珊朵拉」為筆名著有《來自未來的超時代神人-尼古拉·特斯拉》、《覺醒時刻:你不知道的80%》。以及譯作。 擅長認知哲學,認為科學與靈性從來都是同一件事,相信理性及直觀可以並用。受過嚴謹的學術訓練,但認為豐富的文獻是返求於身心、自內證之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