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因為聽多了起伏不定的口水意見,就精神耗弱不再努力了嗎?
低調做人的人,往往畏懼自己一戰成名淪為口水箭靶。不管是能者耐勞,或者是功高震主,選擇做或不做,就是躺著也會中槍,出點聲音就奪人紅眼目光, 怎麼辦? 要不要因為害怕競爭失去自由,就停止人際社交與學習服務? 如同健康預防醫學,要不要因為某個親人慢性重症,就嫌麻煩堅持不下去而逃離? 要不要因為婚姻關係不再愛,就乾脆選擇拋棄切割,老死不相往來? 答案是: 只能轉念當考驗。在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難得清靜宅在家,可以反省立場微調整,觀望如何打造未來新型應變之道。
我喜歡角色反過來的立場去想事情
文創最不受控,對我以閱讀者立場來說,是它的文字張力太強大,它能衍生出很多不同產業的銜接。
我執的話,就會只習慣以經營者的角度,去歸類受眾的年齡層和喜好。我喜歡以消費者的立場,來反觀期待經營者,會不會弄出我想看的多元內容,是充實而不空洞的。文創表面看似乎利潤很低,但是它的延伸性礦產,不是一般人看得到那樣平凡~這是我方做國貿期間,對國際客源互動當做實驗場,針對不同國情產品價格開發,長年累月將近27年觀察後的數據,只要商品在市場上能長壽50年命脈不斷,它就是個成功的案例。我方有個MIT產品,外銷40年,至今曝光都還會有消費者眼睛為之一亮,以為是新型產品...這只是國際生活水平的差異性,它出現的地方只在高端收入的歐美國家,開發中國家市場只是還沒看到它罷了。
寫作是途徑,是很個人驚心動魄的字詞表達,筆觸工具有作者的熱情,進階新創就會是新興的產品,只是作者拿的是甚麼筆刷?它不可能是0成本,畢竟經年累月的經驗和心力投入是無價。
近期有親友提問: "甚麼樣的機緣,可以促成獨特的寫作風格?" 寫作和談戀愛一樣,要浪漫編織也要顧及巴豆妖麵包的理性,我只是用商人角度想,一筆揮灑出來的,要不要和一般作者一樣? 我的題材範圍可以涉及到多廣? 我的寫作有如國際專利產品,那它的附加價值會是什麼? 我的一部長篇小說,它能不能創建至少3種結局? 那它有無可能衍伸成第2部甚至第N部? 不過癮的篇長,是否可以竄出蕃外傳?它能改編成手遊電玩嗎?它能與漫畫家合作可能性嗎?它就算不出耗資過大的遊戲軟體,那它平面2D的開發故事周邊產品,它可以涉及多少國家的認同感,才能吸引住多元化陌生人的眼光?才能為素人創作家,另闢一個不被邊緣化的筆武戰場? 考量越廣,彈性就變得空間越大。
疫情考驗全球經濟生態圈的轉變
三月初,國際快遞一份出口提單給歐洲客戶,只是文件十幾張,就要空運費1000元,和過去差兩倍! 這和聽到船務Email更新說: ”運費從美金15元(貨物才數計算),飆高到130美元了!” 原本做國貿FOB生意,沒有甚麼太大感覺,畢竟是國外買家負擔船運費,所以船務連15元美金都懶得報價。國外進口商本來就會計算關稅成本考量,把風險加計都納入單價中,分攤也是轉嫁到當地消費者身上。現在國際買家頭殼也很大,成本飆高又遇上一波波疫情干擾,店家批發生意有差,進口商有囤積成本壓力,製造商也是價表狂飆,顯得不近人情,大家都在想轉型辦法。
因為成本增加,國貨製造出口也雪上加霜,那要如何才能突破重重難關? 我還是鼓勵異業跨領域的軟實力先合作! 其實,我還蠻期待能用授權法,讓國際買家能夠在當地製造商品,出口商就不用擔心海運成本的追加,動漫戲劇也能是這樣跨國合作發展的參與模式。那麼,國內傳統製造商怎麼辦?那就後面一點,等有實績再聊了。打製周邊樣品的模具費用都上萬起跳,多項目就成本更貴,如何協力立場大家都在溝通廝磨中XD…王者之劍要多揮幾下~要不然吸血鬼出動...(啊~"~太嚴肅了,好想編四格漫畫搞笑紓壓...)
小說實體書,堅持寫橫式,想印西式迷你環保羽量書
在2019年底,曾和幾家出版商談自費出版時,有的不理,有的異樣眼光,還有覺得我是怪胎。有一陣子,覺得被鄙視地超渺小如細沙,但是也很想大聲地笑XD…在台灣沒有名氣,真是傷人的無形凶器,在國外母校是高材生,結果返台報效母國竟是如此這般難堪,太搞笑了XD。那就好像…過去加拿大教育不承認台灣學歷,而台商們都不懂加拿大取得的學歷價值,雞同鴨講的實務經驗與模範學歷,文化隔閡的差異性,真的是兩面打磨,越磨越光亮! 真的是移民族群的宿命吶~
也是因為受加拿大電子書市場和閱讀習慣所影響,直覺英文版全是寫橫的,對岸中文也寫橫的,那為何在地傳統商還偏要顧慮台灣人直式的閱讀習慣呢?! 感覺他商出版堅持超級有骨氣,也讓我超想舉王者之劍,打破那守舊的想法,堅持不印直式,因為它不符合我想國際化的規格。
四月初研讀Amazon書城和日商位於加國總部的樂天Kobo,都在邀約自行出版的作者免費轉檔上架電子書,雖然抽傭高達35%-45%酬庸率,可是全球各國的上架營銷模式,促銷手法有點符合我所追求的。只不過,在客源和消費付費幣值,尚有待大幅改進空間。聽聞國內某些出版商,都在忙著改橫式轉檔規格化,正缺乏人手來翻版本。感覺我方潮流腳步跑太快也沒用,邊走邊看邊調整,才比較符合當凡人的要領吧~慢慢地,也能觸動海外的翻譯人才,創作就不會只是拘泥在中文版市場了~
觀察一陣子,華人還是有收集實體書的習慣,尤其是詐騙案越來越多以後,數位會受到質疑,可能再度回歸於傳統收藏。親友團都建議長篇小說可以嘗試改用17.5X10.6cm的口袋型小書本,隨時隨地抽出袋子就可以翻看。在加國出版紙質多是用環保紙內頁,時間久了就會頁緣泛黃,有點古味的玄秘,配上特色古風插畫,就越想珍藏。親友團建議還蠻有道理的,只是我還需要插畫累積準備,但是想到日久一頁頁剝落失傳,也有跟武林秘笈一樣缺頁風險...嘖...跳入玄上加玄的境地。
針對自我開發題材內容,還要多年資來吸收純文學界的意見。有興趣儒家之道者,有關兩性之愛的哲學觀點,也建議可以多關注參閱
曾昭旭教授的網路教材~菁英共學團裡,有曾教授剛參展的《
筆墨生活美學》專題,意者可以前往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