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舉目所及 16,保持可以微調的彈性

2021/03/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年365天,每天在IG限動連載的雜談(IG帳號「壹肆說」@es_es_say)。
2021/03/22-2021/03/31
在生活中分一絲神識出來觀察自己,練習著尋找自己的步調,喜歡的、適合的、過程和結果都可以接受的做事方式。
標榜前往成功之路,人們就會趨之若鶩,市面上有很多推薦和教學,從使用番茄鐘到如何安排工作順序,依樣畫葫蘆不一定能畫出一朵花,無需因為別人說好就百分之百跟著模仿,做得到比什麼都重要,找出屬於自己的版本(或是發現自己剛好是原版的形狀),隨時保持可以微調的彈性。
某天或許就會遇見「想著好像會寫不完,要是寫不完那就拖稿吧,然後就寫完了」的心路歷程。
說出來也不是多厲害的大事,只是好像有點意思、有點有趣,於是寫下來。
「不要高估一天所能達到的成就,不要低估一年所能累積的成果。」雖然這兩句說的是運動,我想很多事情都是如此,萬法歸宗,有道理的話,放到其他領域通常還是有道理。
一時想不到有什麼其他例子,相信肯定比比皆是,小時候曾經把踩地雷的攻略寫成人生哲學,大概就是約莫從那以後,覺得世界上的規則邏輯都差不多。
至於那些無法想通的玄學或是都市傳說,會被我歸類在大宇宙的意志,位於人類的思考範疇之外。
包括病痛與否,都是在那樣的領域裡,很多時候真的不是早睡早起、三餐五蔬果、喝水兩千毫升、把保健食品當飯吃就能無病無災,這些比起實質意義更像是某種信仰,相信有認真照著做就不會生病。
要是有那麼厲害,就不需要發展醫學。直到現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醫院救不回來的疾病,癌症依舊是死因榜首,一個橫空出世的肺炎就讓全球雞飛狗跳。
早上醒來突然被頭痛襲擊,於是睡了一天,在這樣沒什麼大礙的突發狀況就能感受到無常。希望我和我關心的人都好好的,微小卻又龐大的願望。
我大概是最不吝於讓自己休息的那種人,可以規律的話當然很好,最好可以每天早上七點起床、晚上十二點睡覺,不過「寬鬆一點也無妨」,用來強迫自己的理由要多少有多少,都堅持這麼久,如果鬆懈一次就會鬆懈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次,那樣的擔憂沒有錯,不過我現在會提醒自己,要是繃斷了就沒有以後,比起保持滔滔不絕然後用盡一切,細水長流是另一種可行方案。
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太寬鬆的人,通常都不是真的太寬鬆,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交出成績,比起輸給別人,更怕輸給自己。
除了自己之外,世界上沒有誰會真的去在意是不是說到沒有做到,若是損害對方權益那是另當別論,當然要據理力爭,可是說要發文沒發文、說要寫稿沒寫稿這種小事,到底誰有空幫你記在心上,就算記得,也不覺得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忙碌的,無論是要玩手機遊戲還是滑社群媒體,要抱怨世界或是胡看瞎逛,都需要大把的時間和注意力。
如果連這種小事都能被誰記在心上,恭喜擁有鐵打的粉絲,還只是普通老百姓的我就先不要奢望這些。
我都沒那麼認真關注別人,同理可證。
這樣的喃喃自語不小心就會很像在為自己找藉口開脫(我沒有很廢我只是真的很廢),像是某種心靈乾涸前的垂死掙扎,拍打著所剩無幾的水分,變得沒那麼有趣。
有用和有趣,人生似乎就是得追尋些「有」什麼,這樣才好交代,有錢有車有房有家,總要有些拿得出手的東西,不至於雙手一攤、兩手空空,被質疑怎麼出來混三十年卻什麼都沒有,不只是要證明給別人看,還要對抗自己心虛的情緒。
生而為人在感到抱歉之前,先覺得疲累。
不能什麼都想要,做人不能貪心,可是人怎麼可能不貪心。
更高的薪水和更便宜的開銷,汲汲營營不就是為了追求這個,不然幹嘛要那麼努力,去做討厭的事。
每個人心裡最深沉的慌張都不一樣,我的潛意識夢境劇本好像沒出現過金錢相關題材,至少我記得的部分沒有,就連常聽說的飛翔或掉落都幾乎沒有。倒是很常夢到該去上課沒去、門窗關不起來、和特定的人吵架諸如此類,可能因為我最在乎的不是物質,而是其他沒有實際形體的東西。
紀律和安全感,更多的還是安全感,不是生命安全這麼直接的項目,而是更偏向心靈層面,難以提出證明的那種。
繞一圈回到說過的話題,在日常環境和人際關係沒有問題的狀況下,最後的安全感掌握在自己心裡,雖然存在個體差異,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煩惱,體現在不同的情境,安全感和主控感是人類的原始需求。
偏偏我情感上不喜歡牢牢抓著的相處模式,理智上明白過去和現在的話語無法替未來發言,天地合可能有點困難,山無稜只需要土石流便能完成,承諾還是留在童話故事裡就好。
腦內鬥爭的結論是這一切沒有速成的秘訣,唯有在生活裡摸索思考,自己想要和需要的究竟是什麼,如何表達。
我想要的是愜意的生活,需要的是處理心裡的憂慮,拿去煮熟吃掉,或是醃漬起來下酒,然而基於我不會下廚的設定,替代方案是找個抽屜把它收起來,用水泥埋在心裡的地下室的地板下面(參照捍衛任務的電影畫面)。
心理學應該有很多說法可以解釋,關注度略低就質疑自己是否被丟掉的慌張,不過我暫時沒有想要研究,取得專有名詞並非優先項目,應該也沒有實質幫助。
至於這樣算不算是逃避問題,我覺得清創不會比較健康,沒必要割開大片血肉去挑刺,既然帶著舊傷能跑能跳,就這樣吧。
如果說對話就是溝通就是協商就是談判,我是個會跟自己談判的人,嘿,你到底在想什麼?比起知道別人,還是多先知道自己一些,不然分析別人的事頭頭是道,遇到自己的事就悶頭撞牆,好像有點本末倒置。
吾日三省吾身,吾是每次出事都會省吾身,大部分的情況下,我是那個讓事情發生的人,所以無論是別人交代不清、還是無意間產生誤會,我會先內省自己有沒有能夠修改的部分,通常都有,所有待人處事都可以微調。
該相信別人到什麼程度,該如何表達才足夠清晰,這是每天練習的功課。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47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