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些童年紀事。
我一直覺得自己家很特別,看似平凡的一家人有著很特別的生活模式。
小時候家裡面基本上沒有玩具,造就成一種假象是:這個地球上沒有“玩具”這個名詞也沒這個東西;你沒看過,你就不知道,你也不會對這個東西有所慾望。
我有個弟弟,我們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因為我媽愛看書,就每天跩著我和弟弟去圖書館;很多人說,小孩子都是看著媽媽的背影長大,我們看著我媽沈浸在書香裡,腦袋中一種不可思議的念頭萌芽了:看書是很棒的,看書是很快樂的,這個世界上最好玩的事情就是看書!
我們的日常就是,一直吵著我媽要去圖書館看書還有用著全家的圖書證一次可以借12本書回家享受我們在家的時光。
然而,泡沫還是有破掉的一天。上了小學就會有同學偷帶玩具到學校,甚至是掌上型電玩。大開眼界的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小朋友都在玩這些東西。不過可能從小養成的習慣並沒有對這些東西產生太多的興趣,只是感覺增廣了見聞,開始喜歡四處跑,到處看看,也慢慢的丟下了書本,選擇用行萬里路代替讀萬卷書。
不過同樣的事情似乎在我的弟弟身上就不太一樣了,他持續著維持他既有的習慣,把學習未知的領域當成他人生最大的興趣,一直到了現在出了社會多年,他還是不停的帶著大家的圖書證去圖書館借書;學習沒學過的語言,看著沒看過的書,對於不會的東西他都想學會。這也是我周圍唯一一個沒補過習可以持有多國語言證書和跨領域證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