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3 :【參加賽事擦亮IP】

2021/04/1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百萬影視小說論壇心得
2021/4/15下午舉辦聚會,是因為《大宛鷹緣》在2020/10/10報名過影視百萬原創小說競賽,半年後的結果出爐,作者群受邀觀禮頒獎儀式。聽說第二屆總共385名作者投稿,活動比第1屆多出兩百多件作品競賽,才又延長一個月賽事才公布。第三屆即將在2022年一月下旬啟動徵稿,有興趣挑戰的人可以開始動筆了~
第一場心得:百萬得主是加州回台的導演咖~
唐sir~得獎者~/JCLee 拍攝
百萬得主來自加州的律師,專攻導演編劇的術業,得獎作品準備拍成電影,他也受邀參與幕後製作團隊。小說故事內容,是關於原住民死刑犯議題,融入他法務專業的態度及立場,在鋪陳故事內容營造氛圍裡豐富其手法,受到評審一致肯定與青睞。
雖然說是涉及爭議性的議題,極少部分能得到多數人的認同,但是原創訴求台灣本島地區的市場,刻劃人性的主題及環境應景,造就因素影響就顯得格外重要。他分享曾到國家書局翻看過三十幾個法務論文的結辯內文,所以對此專業領域特別有研究。
這讓我想起,當初寫《千年之印》上卷,其實比較符合原創競選的宗旨,只是「朝代神姬」新創系列作品,我並不想像靈魂一樣出賣自己的感受拿去競賽,於是才改啟動另一部鬼月作品《大宛鷹緣》,來進行娛樂性質的文創曝光,為自己推進第一步公開參賽,來親近現代華文市場。
(沒辦法^^"實在是太愛畫劇情海報了~追劇的後遺症~噗噗...)
JCLee 圖文繪製
自始至終,我不想去迎合普羅大眾口味,是怕會因此而侷限住自我風格的特性發展。例如《大宛鷹緣》有如《千年之印》延伸出去的蕃外傳,裡面有皇族熱愛的汗血寶馬所衍生出的配角人設小故事,沒辦法我對古代的東西就是特別有靈感,更何況,那也是赤德祖贊日行千里的天馬之一。
旁聽理性推理的得獎者口述作品的意見,也更確立我自己對於多觸角延伸故事,有多元性的題材潛在拓寬能力,慶幸這個方向是無誤的。《應龍的春天》和《蕃外傳》,也是為《千年之印》見縫插針的短篇文創,上古無限想像更多可塑性的小故事,噴發出每個人設角色越明朗化,總動員地展開盤根錯節的故事推演,構成一大部朝代神姬系列,發覺這也是自己獨特魅力的設計技巧吧。
畢竟素人起家,寫作不一定強出頭或表現如名家出手,但是反向操作,用歌曲新創的插畫MV,先轉入動漫產業的戲劇張力,也許更有機會獲得實踐下一步夢想的可能性吧。我每次寫的小說情節都安插很多伏筆,結尾有三種不同結局可以開發,這是因為我對遊戲程式的興趣,所以植入的一種章魚概念商業手法。

第二場心得:市場開發(1)台灣本島(2)大陸亞洲(3)國際化
與會討論,是兩位美女編劇及業務領域的專業分享。談論重點在於市場,概略瓜分為三個區域投注影視產業:(1)台灣本島市場(2)大陸亞洲市場(3)國際化市場。
IP-market / JCLee拍攝
(R1)台灣本島市場,原本就受制於市場小,所以顧慮到開發案的成本多寡。例如:小環境受限,不見得任何題材都能被本島完整提供場景,或者高成本的精緻劇,也是無法一時回收成本的高風險因素,所以抓取一般戲劇耗資6000萬基本額,就能拍攝一部的劇情,就是回收成本的機率比較大,才有落實拍攝的可行性。
這和貿易的外銷市場觀點不謀而合,因為市場太小,所以並不適合因內銷致富之道。自然外資內銷致勝關鍵,在選取題材上,就會侷限在本土化的景致、小人物、職人特殊事件,獲取大眾共鳴感,比較能迎合平民百姓的同理心,這本就是針對市場客源所做的規劃。我想…文化部所做的輔助投資,也必須考量對台灣有利的三贏政策吧: 本土原創興盛、扶持影視產業、台灣發光海外!
(R2)大陸市場的問題,永遠像之前台商投資經驗一樣,踩在強國人的地,就要忍受長期無端斷水限電的折磨,或者受要脅臨時被搜查課稅的警戒。
沒有合同就幹不了什麼事,以前常看陸廠老董股東們的吐苦水聚會,很難想像老董們都在吃飯、做臉和洗腳按摩時聊經濟動向,我跟班一次就已經見怪不怪了。影視圈似乎也是受制於共產制度的磨練,什麼宗教、怪力亂神、政治族群等敏感議題,通常是很難在大陸市場發展。
我也是很清楚那一塊,所以古代唐蕃戰爭的軍事題材,演變如今的西藏新疆敏感問題,用膝蓋想都知道很難打通關,就算人脈早期2005年就佈局,還是對那樣的市場沒什麼太大信心。我只要想到:以前太多台商投資設廠,高階台幹經理老闆,幾乎是棄守廠房,連夜包袱收拾逃亡海外,這些經歷在加拿大已經是閒暇飯後之餘的常態聊天話題,所以我等同45歲時,就跟著元老級們半退休了。
我不太主打華人大陸市場,自然不用看它臉色,但是建議想要致力於華語市場的作者群,還是多考慮以上提出的禁忌,想拓寬內地還是有其他方法。我只是從自身的觀點立場,對自己的作品有不同的規劃方針,只是縮小範圍在主攻歐美市場罷了。
我想把亞洲歷史之美,推廣給西方人多理解藝術文化。
(R3)國際化市場,這從頭到尾都是我全力衝刺的對象。
畢竟古羅馬帝國時代,還是有一大堆國王和戰士,神話及神秘性故事,實在是相當誘惑我的題材。它接納題材豐富而多元,隨作者想像空間發展。洋人喜歡不同的新事物,沒有甚麼國界、視界,只是運用科技科幻的技術作品,也許也是洋人拿手絕活,地大物博什麼場景沒有,奇幻到某種出神入化的想像,最能挑戰洋人的實力和戰鬥力!
我也是比較喜歡衝刺在這個區塊,所以寫作風格自然落在多元文化上,那種移民衝突誘發出種族精神的議題,最能貼切射中漂浮不定遊子的狼心。雖然洋人開始想大量投資在亞洲市場開發計畫,也顧慮起本土化的當地題材,台灣文化特色受到重視,就像被徵選食材一樣,一定挑在地當季新鮮的食材(題材)來發揮經濟效益。假如想拓展國際化的亞洲市場IP原創作品,這倒是蠻適合本土作家,對於台灣主打特質,真可多下些功夫去熬煮文創。端看作者的創作作品想定位在哪~
之前提過示範:『我只想讓洋人開發他們眼中的台灣和淵源歷史中漢化的中國番邦,重新認識台灣在亞洲的角色新定位。』這也算是反向操作,因為我們不知道歐美各國人,心中對於華人文化的想像到底是什麼,或許我想教化洋人新思維吧。要不是疫情關係,多少國的人認識台灣?!

第三場心得:多數作品出發點都是社會寫實題材,富含年輕族群中的流行議題
要思考自己想要定位在哪裡,客源是哪個階層,如何來發揮自己想要的極大創作動力。我想:自主、自信和自由,才是我極力想要守護的創作底線
致富並不是在我此生所追求的目標,我只想用故事喚醒四五年級老生,對於社會根深蒂固傳統的束縛下,是否和歷史中的頻繁事件重複發生之後,還是一直讓人無法掙脫,為追求自由的自主權,依舊被無形地框住而動彈不得?
JCLee 拍攝
陳雪老師是我師丈曾昭旭的學生之一,我以前不認識這位作家,是師丈為我書法寫序時提及,建議我看她的小說書,這回算是第一次聽她座談(聲音蠻幼齒的)。
她追求自由的心境在創作,對於空間感特別有領受,分享說她沒有寫人設故事大綱的習慣,而是模糊中抓住主題材,從它去幻象衍伸出更多人物及故事可能性。
張國立老師提出一個重複強調重點:「人設角色都是帶著原罪而來!把自己融入角色人物,去感受他當下的情感。我喜歡在不被打擾的空間,和神鬼打交道…結果祂們都沒有出現喇…」哈哈哈…我聽了都很想笑…那的確是非常珍貴的靈感來源,我也沒習慣寫故事大綱,甚至創作是從結尾往前寫到頭,還常和神佛對話,祂們只會印證事情發生,根本也沒來打招呼過!善於拂塵吝嗇於言詞...真是的…XD…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潔希李
潔希李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半退休的兼商,因落後腳步看不下去,才重出江湖滾入紅塵,只為刷新追劇和振興網漫動畫的目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創甘苦談】 的其他內容
2 :【一源多用闢商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跨領域的時勢】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