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寡婦》,萊哈爾(4月30日壽星)

4月30日知名壽星:「銀色時代」音樂大師 萊哈爾(Franz Lehár,1870-1948)
活躍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音樂家,經典輕歌劇《風流寡婦》(Die lustige Witwe / The Merry Widow)的作曲者,萊哈爾誕生於昔日奧匈帝國的科馬羅姆(Komárom,今匈牙利境內),畢業布拉格音樂學院後,以軍樂隊隊長展開了職業音樂家的生涯,更於維也納定居期間以娛樂性強,結合時事且帶一絲嘲諷意味的「輕歌劇」(Operetta)贏得觀眾矚目,被推崇為近代古典音樂「(第二)維也納樂派」(Second Viennese School )復興時期,「銀色時代」(Silver Age of operetta)的指標性人物之一。
就今日樂迷的角度,《風流寡婦》毫無疑問是萊哈爾一生最傑出的作品,但好友們您知道嗎?在他著手本劇的譜曲工作時,《風流寡婦》其實並未獲得維也納各劇院經理們的青睞,作品後來即使完稿付印,他們也得知當中擁有著優美的旋律與精彩可期的劇情,但卻依舊不為所動,認為這部輕歌劇的主人既不是英雄或帝王,而是一位活躍並駕馭於男性世界的女流之輩!照當年女權(平等)主義尚未抬頭的情況來說,此劇應不合市場大眾們的胃口,老闆們還私下猜測,《風流寡婦》首演時頂多只能吸引一些想要殺殺時間的笨蛋觀眾上門而已,應該很快就會,呵呵…下檔一鞠躬!所以不少劇院經理決定不予以大肆宣傳,部分劇院甚至乾脆…阿莎力啦!用贈票的方式來直接回饋愛樂者上門!
結果呢,劇院老闆們萬萬沒想到,維也納的觀眾在聆賞完這部大約只有80分鐘左右的小品輕歌劇後,居然著迷於這部以女性自主意識作為全劇靈魂,同時隱約揶揄男性至上主義的新時代作品!
創作源自《L'Attache d'ambassade》,於西元1905年12月底首演的《風流寡婦》,經由Viktor Léon與Leo Stein的潤飾改編,在大膽、創新的劇情思維下,有能力、有主見的女性不再是傳統的「花瓶」,而故事的張力也正巧呼應了西元二十世紀初,受拘束的「女力」首次抬頭的時代潮流與可預見趨勢,故觀眾們除了給予最高的評價與掌聲外,在資訊傳播還未普及的西元1905年,憑藉著大街小巷的口耳相傳,竟創下了場場爆滿的佳績!即使劇院高層發現情勢大好,馬上取消送票優惠,但大家卻照樣排隊買票進場來支持!最後約莫只花了16個月的時間,《風流寡婦》就創下了上演400場,而400場「全部滿員」的空前輝煌紀錄!等於是天天上演,天天滿場啦!
萊哈爾也因這部作品的成功,搖身一變,擠身維也納輕歌劇領域的頭號巨匠。此外,據非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直到萊哈爾西元1948年過世之前,短短33年之間,其中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烽火,這部輕歌劇起碼在全世界上演了...30,000場之多。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