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近期香港最當紅的藝人明星,必定非MIRROR和ERROR莫屬。在這個城市處於越加低沉的氣壓時,本地文化不斷萎靡且面臨衝擊時,由電視台ViuTV打造的這些明星組合,他們的成長奮鬥歷程、作品內容的呈現,或多或少跟當下的香港,有一種呼應,正如有身陷囹圄的政治人物,表示在四面牆裡被其中一首名曲《Warrior》感動得痛哭流涕。加上經理人精準到位的包裝和推銷,讓這些「小鮮肉」人氣爆燈,不少拋棄了香港樂壇和娛樂圈多時的人,因而重新認識本地製作,重拾了「追星」的樂趣,他們的粉絲更不惜自掏腰包買下巴士電車的廣告位置,為自己的偶像慶生,甚至在幣安智能鏈鑄造相關的虛疑貨幣。近日MIRROR的演唱會,儘管並非在眾多歌手的「終極目標」紅館舉行,但依然一票難求,有些門票更被炒賣至六位數字價格,亦衍生了好些騙案。
而本年ViuTV亦首次舉辦了香港樂壇的頒獎典禮,好些默默耕耘多時卻沒有甚麼人氣的香港歌手,也終於獲得了應有的回報,反而上一輩的所謂「天皇天后」大多都鍛羽而歸,有云香港樂壇的「改潮換代」已初步完成。
在如斯的大時代裡,儘管也會接觸到這些香港樂壇新星的訊息和歌曲,自己還是沒有對這些歌手和組合產生熱烈的迷戀。這兩年間,自己給予最多注視的歌手,依然是來自廣州的阿細。
在當下的香港,要做一枚「細粉」,或持續關注中國藝人的動向,無可否認是一件犯賤的事,他們的成長經歷和行業處境,讓他們始終要表露對國家的忠誠和在大是大非時緊跟「主旋律」的取態(如之前的新疆棉事件),而他們的作品也無法太過「貼地」。只是有些第一身的感覺,就是沒有辦法抑制。
如較早時間的廣州雜談系列文章所述,認識阿細是兩年前接觸了她為廣州國際美食節而寫的歌曲《廣州味道》,繼而聽到了她早年自行創作的成名作《回憶廣州》,而自己到今天仍然很喜歡《回憶廣州》這一首歌曲。
數天前回聽阿細近日在廣東電台音樂之聲的皇牌節目《天生快活人》的訪問錄音,才發現這位95後的廣州女生,不經不覺已經入行五年了,今年的稍後時間也計劃了一些相關的慶祝活動。
阿細的音樂天份不俗,早在2013年已寫成了第一首原創作品《
還好有你》。她早年開始在網絡上發佈粵語改編歌的時候,並沒有接受過任何實質的音樂訓練,而那時的歌曲創作,到後期製作及網上發佈,全都是自己一個人一手一腳完成。《回憶廣州》的發佈為阿細帶來了更多的知名度和關注,當時仍在就學的她,縱使仍有繼續推出原創作品,但也在摸索畢業後的前路,最終在2018年尾決定全面投入歌手事業,那時推出的《
細界》就正好總結了她這段摸索的心路歷程,同時又成立了自己的經理人公司。這兩年阿細的歌曲發佈量很高,不論是粵語還是國語歌,也在中國不同的音樂榜上獲得不俗的成績。
在比香港樂壇更見萎靡的廣州本地樂壇,阿細的出現,加上亮眼的成績,好些人也視她為廣州本地樂壇的明日之星,而堅持做粵語歌,在廣州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自己來說,雖然也有留意其他仍會發佈粵語歌的廣州本地歌手,而這些歌手的粵語佳作也不算少,但阿細不論在接觸的次序和風格認知上,也有一種「先入為主」,換來了自己較多的關注。
背負著藝人、歌手的身份,總會有一些事情是身不由己的,有時候阿細也需要出席和參與一些無關痛癢的綜藝活動,及為一些官式活動演唱主題歌曲。這兩年阿細也多唱了一些由其他人創作的歌曲,縱使這些歌曲也很耐聽,也反過來讓阿細在原創歌曲的曲風上多了一些新的嘗試(去年的《
黑雪花》帶暗黑搖滾風格,跟過去的抒情慘情歌有著較明顯的分野),但對比起《回憶廣州》,個人覺得始終欠了一點純粹,也許是少了對廣州本地文化的關顧(我倒又不擔心這會跟打正旗號做這一條路線的東山少爺構式競爭關係),而行走江湖還是需要做一點計算吧。而對不同曲風俱能應付自如,也是成為一個成功歌手的必經之路。
兩年前的暑假,有一次去南國書香節,剛好當天有一場阿細會出席的半私人活動,就抽了上火車前的一點空檔到活動場地看看。雖然最終沒有看到阿細本人,但觀察到她的歌迷(以年輕男性為主!)大多都能操流利粵語,而且人與人之間有著一定的組織,穿著經過特別設計的服裝,相信不少的「細粉」對粵語和廣州本地文化,也會帶點堅持和執著。
想起了另一位廣州本地音樂人,主唱作曲填詞編曲監製樣樣皆精的鄧志舜,及其拍檔九時用茶的最新作品《
粉詩》。這首歌描繪著樂迷在追星的過程中,盼望跟自己的偶像一起變得更加優秀的心路歷程:
共你一起 流過汗
為過春光 而釋放
亂世之中 傳達了内心所往
若說星光 太虚妄
但我青春 形成的駭浪
令我 這天得到怒放
相信那時看到的細粉,以致現在的鏡粉、姜粉,讀到這些歌詞,也會有一點身同感受吧。
在武肺仍然肆虐的情況下,距離上一次的廣州行,已是近一年半前的事了。處身於步向更加黑暗時代的香港,自己也難免少了精力和心情持續留意廣州的訊息,加上一些以往常去的網站把所有非中國的IP封禁了,開始感到自己已不太能掌握廣州的脈搏。不過有些時候,看到一些廣州的相片和影片,一眼就看得出是自己曾經到過的地方,還是會有種熟悉感在自己的心坎裡油然而生。
很難用言語去表達和疏理這種感覺,但時局的不斷轉變,自己跟這個城市的關係,要如何延續下去,還是要全面斷絕交往,曾經有過確切觀點的我,又似乎要尋找一個新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