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戲劇新生活」,看著幾個大爺圍著一鍋亂燉,商討兩天怎麼弄一齣「好戲」的景象。喝一口熱茶,捉摸著這一次表演的目的,來來回回的談話,溝通著第一齣戲呈現的狀況未必要好,但表演狀態必須要好。
接著看見幾個上年紀在劇場走跳多年的人,選擇紙板、紙片偶,一排式簡易的開場,赫然發覺,在劇場學習久了,對舞台劇有了分界,心理把簡易的呈現劃分為兒戲,更是與這學期領悟的生活即展演產生矛盾。
對於劇中歐丁的表演方法,在烏鎮戲劇節時聽聞卻選擇路過,具體方法也是初見,吸引流動宇宙能量,運用身體解釋文學的概念,屢屢讓我想起肢體劇場中學習的詩意身體,以及尋找身體中能量球的過程。領會歐丁是其一,但是一群人聚著討論戲劇的理論、運作方法、擺弄技巧,有人通透、有人狐疑、有人生怕能力誤了角色退縮,這都是令我想念的場景和氛圍,我們面對戲劇是如此脆弱,新的表演方法、新的形式都是在剝開皮囊的挖掘自己。
「生活充滿了意外,難道非得有那種……」看著演員排練時反覆吞吐著同一句台詞,這場景哪一次不發生在過去的排練裡,在扮演的時候被叮嚀真實,在真正吐出一具真實的狀態時,觀眾才能看見一齣戲。這真真假假的分寸拿捏,還有抓到感覺那一刻的雀躍,是付出脆弱的第一筆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