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5月29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焦點─全球核子武器競賽與削減

1972年 美國和共產黨蘇聯兩大全球冷戰時期超級強國,在素有「千湖國」之稱的北歐國家芬蘭(Finland),進行近3年的赫爾辛基(Helsinki)會談後,決定舉行歷史性會談的第1次領袖高峰會,以反共著稱的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森(Richard M. Nixon,1913~1994),親自前往共黨蘇聯首都莫斯科訪問,並和共產黨蘇聯第4代領導人布里茲列夫(Leonid Brezhnev, 1906~1982)舉行領袖高峰會後,雙方正式簽署劃時代的裁減核子武器協議。

根據雙方簽訂的第1階段限制戰略武器協議,美蘇兩國同意以各自首都為中心的半徑150公里範圍內,佈署不超過100枚反彈道飛彈和6部反彈道飛彈雷達,並得在半徑不超過150公里的洲際反彈道飛彈基地附近,部署不超過100枚反彈道飛彈和2部大型及18部小型反彈道飛彈雷達。

尼克森和布里茲布夫站在歷史的轉捩點,同聲強調將以最大努力避免核子武器軍事衝突,謀求人類和平,但卻只是我虞爾詐的政治謊言。陷於越南統一戰爭泥淖的尼克森,返回美國首都華盛頓後,立即下令繼續轟炸共產黨蘇聯支持的北越並在海防佈雷,升高越戰緊張局勢,共產黨蘇聯支持北越全力還擊,美蘇兩大強權核子武器衝突可能引爆毀滅性的第3次世界大戰,仍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全球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除美國和共產黨蘇聯外,還有英國、法國和共產黨中國,美蘇第1階段限制戰略武器協議簽訂2年後,印度成為地球上第6個擁有毀滅性核子武器的國家,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於1998年成功完成地下核子試爆,是伊斯蘭教世界第1個核武試爆成功的國家,南亞次大陸核子武器競賽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隨後朝鮮(北韓)及伊朗也都具備發展核子武器的實力。

聯合國指出,全球共有9個國家,擁有足以將地球毀滅好幾次的3萬枚以上不同形式的核子武器,2005年召集190個國家代表齊集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檢討在35年前生效的「禁止核子武器擴散條約」約束下,全球日趨惡化的核子武器危機,但始終沒有解決對策,繼續考驗人類面對自我毀滅的智慧。(延伸閱讀1:人類自相殘殺的武器~全球核子武器發展進程);(延伸閱讀2:人類自相殘殺的武器~全球核子武器競賽與削減);(延伸閱讀3:人類自相殘殺的武器~全球核子武器驚恐事件簿);(延伸閱讀4:美國帝國主義的興起與衰落~美國與共產黨蘇聯的冷戰對峙)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僑生的沙龍
11會員
297內容數
吳僑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19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1979~)投票選出43歲的梅索拉(Roberta Metsola)為議長,是1952年創立的歐洲議會史上最年輕的議長,也是歐盟議會史上第3位女性議長摧殘得滿目瘡痍,當局2度緊急發布海嘯預警,呼籲民眾移往地勢較高處避難。 訂閱流程:
Thumbnail
2022/01/19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1979~)投票選出43歲的梅索拉(Roberta Metsola)為議長,是1952年創立的歐洲議會史上最年輕的議長,也是歐盟議會史上第3位女性議長摧殘得滿目瘡痍,當局2度緊急發布海嘯預警,呼籲民眾移往地勢較高處避難。 訂閱流程:
Thumbnail
2022/01/17
全球近代發生過那些重大海嘯災難,歡迎訂閱「暴怒的地球~全球重大海嘯災難」 訂閱流程: 1.售價新台幣180元。 2.以ATM轉帳方式付款訂閱,郵局轉帳劃撥帳號「31646382」,共8碼;跨行通匯轉帳,銀行代碼「700」,帳號「700001031646382」共15碼。 5.完成訂閱交易。
Thumbnail
2022/01/17
全球近代發生過那些重大海嘯災難,歡迎訂閱「暴怒的地球~全球重大海嘯災難」 訂閱流程: 1.售價新台幣180元。 2.以ATM轉帳方式付款訂閱,郵局轉帳劃撥帳號「31646382」,共8碼;跨行通匯轉帳,銀行代碼「700」,帳號「700001031646382」共15碼。 5.完成訂閱交易。
Thumbnail
2021/10/08
Facebook假民主自由之名,行專制獨裁之實,以自私自利的絕對主觀意識,隨意封殺言論自由,予取予求,惡名昭彰,是人類的公敵!  Facebook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日益受到高度關切,連美國最高權力機構白宮也認為,Facebook在隱私問題和信任度上引起公眾的疑慮,引發的不信任感,有必要採取更
Thumbnail
2021/10/08
Facebook假民主自由之名,行專制獨裁之實,以自私自利的絕對主觀意識,隨意封殺言論自由,予取予求,惡名昭彰,是人類的公敵!  Facebook對人類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日益受到高度關切,連美國最高權力機構白宮也認為,Facebook在隱私問題和信任度上引起公眾的疑慮,引發的不信任感,有必要採取更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