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毛在書裡說過,當她在書上第一次看見撒哈拉沙漠時,便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渴望和歸屬。哪怕語言不通、旅程困難,她仍執意任性地填滿了嚮往了一生的鄉愁。當一望無際的天和大漠與當地民族的彩袍飛揚著進入眼簾,風吹起黃沙和她的長髮,她無法不為此感動落淚。
而我對於紐西蘭的想像,大概從迷戀上《魔戒》裡如詩如畫的場景開始。地理在學生時期儘管屬於背起來考試的科目之一,我仍樂此不疲地喜歡在課本中探索各個地方的模樣。想樣在暖流經過南美時帶來豐富的魚群,一年四季下著雨潮濕炎熱的亞馬遜雨林,在永夜裡觀望極光的北歐……而其中最令我著迷的,便是紐西蘭。
紐西蘭和台灣一樣是個島國,卻又大上許多,對於環境的保護比任何國家更勝,尤其當時年紀尚小的我喜歡上陶淵明那樣與世隔絕的田園生活,自然而然也迷戀上稱為百分百純天然的紐西蘭了。我總是想像和精靈們一同靜靜地穿越光影交錯的金黃色森林,在冰山上深深吸進冷冽的空氣感受自身的渺小,或在山谷間的河流,小船上隨波逐流,我不知道真正的天堂是怎樣的模樣,但如果天堂是可以讓人自行想像的,我總覺得紐西蘭便是我的天堂。
有著這樣一份無可救藥的、浸自沉醉的想像,無論如何我都想到夢想中的天堂看一看,而這本《脫下高跟鞋 WWOOF紐西蘭打工換宿》便是將我的夢想化成現實的樣貌。
兩個香港的OL離開了職場,利用換宿、打工,以體驗為目的,在紐西蘭生活了一年的時光。從怎樣申請到紐西蘭換宿、購買機票和住宿,到體驗換宿生活、各式各樣的農場、旅館打工經歷、自駕車在紐西蘭旅行,儘管當然地和我想像的天堂般的紐西蘭有著天壤之別(畢竟那是電影裡才出現的場景XD),仍讓我著迷不已,始終念念不忘。
《脫下高跟鞋 WWOOF紐西蘭打工換宿》我購入了十年,到紐西蘭打工換宿出現在我的夢想清單裡,也就有十年的時光。最近重新整理了房間的書櫃,這本書又被我重新放到了顯眼的位置,多一些時刻提醒自己從小到大的夢想。
在還沒有辦法到達這個夢想以前,我已經喜歡上在台灣獨自旅行的日子。北海岸的兩天一夜、澎湖的四天三夜路跑、說走就走的日月潭之旅、無數次為了聽團奔向北部,一個人旅行對我來說也從曾經的夢想變成了日常,深愛上了一個人不受拘束的時光。
記得在剛到公司面試時,被老闆娘問起未來的規劃,我毫不猶豫地說著希望未來能夠到紐西蘭打工換宿。存著學貸、矯正牙齒的費用和換宿所需的基金,粗估需要五年的時光。幸運的是我比預計的更提早存到所需要的費用,不幸的是疫情斬斷了出國的去路,然而……如果沒有疫情的阻攔,我是否有勇氣踏出那一步呢?
到外國的換宿必定比在台灣奔走還要困難,但三毛到撒哈拉沙漠已經是幾十年前的故事,這本書也有十年之久。網路發達、支付方便、一切的生活逐漸便利,資訊取得也更加透明。我想著自己的英文能力仍不夠好,擔心自己有語言障礙、想著自己還找不到願意拋下生活去瘋浪一年的旅伴、想著萬一回國以後找不到工作、想著自己會不會沒有辦法面對未知的一切……。而我深知,一切的害怕都是杞人憂天,我只是不夠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我偷了一個喘息的空間,讓我可以告訴別人夢想沒有達成時有合理的藉口,但我仍騙不了自己還不夠有勇氣去到達夢想。我想寫下克服那些懼怕的方法。我想在未來的時候,將這個夢想變成回憶。
再等我一下下。我告訴內心那個擁抱著發著光的夢想的自己。
現實和理想之間的鴻溝,我想用勇氣去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