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Hase 看德國人的男女朋友關係

2021/07/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先前寫過一篇文章,家兔Kaninchen跟野兔Hase的不同。

寫完了才想起,我忘了寫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德國人對心上人的稱呼。
德國人常常用小動物來稱呼自己身邊親近的人,舉凡情人、伴侶、男女朋友,甚至是小孩,都會親暱地叫他們“兔子”或“老鼠”。
Hase兔子->會變成 Häschen 或者Hasi。
Maus老鼠->會變成 Mäuschen、 Mausi等等。

其實如果是情人,Kaninchen好像比較適合,因為它給人溫馴、乖巧的印象,是可以抱在懷裡的家兔, 而提到Hase就想到大長耳,很獨立,跑得飛快的野兔。而且, Kaninchen 是群居動物,如果不是被馴養,而是在野外生活的話,他們會打造許多地下洞穴來互通有無,保持族群生存安全。
Hase 完全無法被馴養,一直在野外追趕跑跳蹦,腿力十足,一輩子生存在地上,必須要非常有實力才能躲避捕獵他們的天敵。

講到這裡,有沒有覺得跟印象中的男女朋友有點出入?如果要叫愛侶兔子的話不是應該選擇Kaninchen嗎? 溫馴乖順,可以一起築窩。或許選Hase的關鍵原因純粹就是比較好叫而已,不過就我對德國社會男女交往(或多元性別交往)的觀察來說,他們的確是更偏好這種關係定義為獨立的Hase。

剛到德國時,我常常給人配錯對,一對互動親暱的男女,在我看來明明就是男女朋友,結果他們說只是非常要好的知心朋友,僅此而已。
有一次跟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勞拉吃飯,吃到一半,一個男生熱情地跑過來打招呼,兩個人擁抱,互相問候,從他們的眼神我讀出一種曖昧,一種甜暱,所以男生走後,我就很自然地問勞拉:「剛剛那個是你男朋友哦?」勞拉笑著說:「不是的,只是一個好朋友。」她頓了頓,又說:「其實我們曾經交往過,但是一交往發現兩個人根本不合,一直吵架,所以後來就說好分手,只當朋友就可以了。」我實在忍不住問她:「所以你現在交往的男友另有其人?他不會吃醋嗎?」勞拉說:「我也是這麼告訴他的,說絕對只停留在朋友圈,交往就是要信任對方,所以我男友也不會吃醋。」
當時我沒怎麼懂,只是覺得這樣的關係好放鬆啊!

另一個男生朋友Daw透過網路認識了他的真命天子,兩個人一拍即合,愛得火熱,他提到真命天子就合不攏嘴,滿臉笑意,臉頰紅撲紅撲,幸福到極點,講到真命天子常常開心地跳起來。認識三個月以後,他不堪通車之苦,於是選擇搬去跟真命天子同居,誰想到,愛的泡泡卻因為真命天子很要好的女生朋友而幻滅了。
當時我們在酒吧裡巧遇,我問Daw過得還好吧?他有些落寞地說,恩,我還是很愛真命天子,可是說真的,這個女生朋友太打擾我了!他們很久以前就認識,她知道所有關於他的事情,好多都是我不知道的,每次看他們互動得那麼好,我在一旁都會不由自主地想,我到底是哪根蔥啊?

其實我滿理解Daw的感覺,同為亞洲人,好像在伴侶關係上難免會有某些俗成的應該或不應該。但是Daw說,他覺得真命天子因為是德國人,所以不會理解,他怕說出來,會被認為是嫉妒,也讓對方尷尬。所以自己常常忍淚在旁,卻始終不敢表達「其實我很介意。」這件事。
觀察十幾年下來,德國人的男女關係是否開放許多呢?
其實男女關係脫離不了「人」跟「人」的關係。如果不看男女性別,人跟人來往的方式就和亞洲社會非常不同。現在的台灣社會其實也慢慢地轉型,新舊交接,價值觀陳雜,就有各種互動的方式。大體上來說,還是相對比較脫離不了華人社會的價值觀跟互動模式。
德國的人際交往是建立在「尊重彼此為獨立個體」上,這個個體也包括很小的孩子。
剛去德國時就被人提醒,如果看小孩可愛,也不要伸手去摸孩子的頭,得先經過孩子的允許。
人際交往的分寸非常重視個人隱私,只要有越界,對方也會馬上提出來。可以說是一個直來直往的社會。
德國社會非常講求個人獨立性,所以基本上不太會出現很誇張的「工具人」,當然不是沒有,只是工具人還滿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不會傻傻的付出,就算放手也放得很乾脆。換句話說,比較少有情殺事件的慘案,這幾年的案件多半都跟他國移民相關。
德國人的感情通常帶有很大的理性成分,可能他們習慣了從小規劃,安排所有的時間跟活動。他們很小就開始戀愛,家長也不會太干涉。總體上,德國人性格也相對單純一些,沒有太多風花雪月的心思。
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偶像劇情常有男生對女生允諾「我要給你一輩子的幸福」,這在德國人聽來,是完全荒謬而不合邏輯的。他們會說,幸福怎麼會是人「給」的呢?而且還要一輩子,多累呀!
在亞洲長大的女生一般來說比較欠缺德國女生從小培養的獨立意識,我雖然中學就不住在家裡,也一直被認為很獨立,但去了德國真的發現,自己根本不如德國中學生獨立啊!
我後來才曉得,那個獨立並不一定是你要什麼都會,什麼都自己來,而是一種從骨子裡透出來的強大精神,並且有真正的自信心作為後盾。表面上的獨立,是撐不了多長時間的。
有很多德亞異國戀,蜜月期一過,德國男生就會覺得亞洲女生不夠獨立,亞洲女生也會覺得對方不夠體貼,加上女孩子人在異鄉,難免覺得這個本國人「為什麼都不會幫我?」,男生在女生眼裡就容易變成「自私、沒有擔當」。
這時候,真的就很需要雙方有意願溝通,調整。當然也有很多磨合成功的好例子,比如我一個韓國好友S,她17歲就到德國去唸書了,但一直到25歲遇到她當時的男友,德文才開始有起色,性格也慢慢變得開朗,當然他們也遇到因文化不同而產生的隔閡,但是兩個人都很有心,努力突破自己原本的認知舒適圈,個性上的稜角也被磨調很多,她說剛開始也很不容易,可是放掉一些東西就感覺自己也成長了,交往時遇到彼此生命中幾個大的轉折點,最終在長跑十年以後結了婚,婚後的S有兩個小孩,在第二個交往的十年也一直都幸福著。
有趣的是,歐亞雙棲的土耳其人,也有許多住在德國好幾代的移民,他們的想法也跟亞洲人比較相近。民族融合好幾個世代,還是有文化跟認知差異。有一部滿好看的德劇,叫 Türkisch für Anfänger 《土語初階班》,講的就是一對再婚的土男德女共組雙重文化家庭,德國孩子跟土耳其孩子一下變成了兄弟姊妹,中間發生的很多趣事,中間對話跟場景真的太寫實,會笑到飆淚。
異文化的融合(不只是異國,也包括本國),其實真的是在很多碰撞、誤會中成就的,大家都是跌跌撞撞的在彼此磨合中成長。
我想無論男女關係,人際關係,最愉快的關係應該從和自己相處自在開始,允許自己活得像隻Hase野兔一樣瀟灑吧。
一起把你的新寵物:德文養胖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